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中华传统文化》作文200个字)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中华传统文化》作文200个字)

更新时间:2024-06-18 07:33:11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中华传统文化》作文200个字)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一】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真多啊!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哈哈!让我白婧彤神探来告诉你们吧!故事要开始喽,准备好了吗?

从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在每年的最后跑来吃人。为此,大家很焦急。一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有个人知道年怕红红的和声响大的东西。于是,他让大家贴春联,放爆竹。这样就把年吓跑了。这个时候定为“春节”。

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放炮,看春晚,贴春联与倒贴“福”字。我呢,最喜欢放炮了呢!我欢蹦乱跳地拿着刚买的炮向楼下奔去。“嘭”“啪”各种炮。瞧啊,那炮像一朵朵美丽的水花,迎着光飞奔而去,背着光慢慢落下。好美哦!OH!MYGOD!那火花直冲我奔来。我吓得拔腿就跑,夺路而逃。等火花熄灭了,我也跑得气喘吁吁了。

除了习俗,最令人垂涎三尺的非美食莫属了。年糕年糕年年高升,汤圆汤圆团团圆圆,饺子饺子吉祥如意。在众多的食俗里,我最爱吃的就是美味的家家团圆的汤圆了。光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甜就能说明一切。咬开一口软软黏黏的皮呀,芝麻流露出来。再咬一口芝麻,哇哦!好美味哦!正是“此味只应地上有,天上能有几回闻”啊!

过春节是我最喜欢的。有年的故事,有好吃的汤圆,还有美丽的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你给我们了多少快乐,我喜欢你!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二】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朵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三】

在各种各样的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小区里热热闹闹的,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的:有的贴倒“福”,有的在准备喜气洋洋的年夜大餐,小孩子穿着新衣,拿着压岁钱,高高兴兴地跑到小区公园里玩去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带着烟花爆竹下了楼,这时候的小区已经热闹非凡,几乎家家户户都出来放鞭炮了。我堵起耳朵,看着爸爸放响了地一挂鞭炮后,也赶紧从一堆烟花中那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烟花:小星星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做了个手势让爸爸来点火,然后我跑到远一点的地方,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两三秒后烟花就“嗖”地一声飞天了,在漆黑的夜幕上亮起了红色的一点,“呯”的一声,那一点又绽放开来,成了一朵色彩绚丽的菊花,当菊花的颜色渐渐消失是,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菊花后面亮出了星星一般的火星,接着第二朵,第三朵…。。除夕晚上的夜空被这些美丽的烟火装扮得无比漂亮。

12点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更是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转来了。

这个春节,我过得真开心。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四】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节最早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有个叫屈原的楚国人,他在楚王身边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而赛龙舟是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而粽子则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鱼虾吃食,故而将米饭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尸。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下来!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五】

老、敬老、爱老。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中国的老人节了,因为重阳不光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之风传向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来尊老、敬老、爱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们,又能为身边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说到这儿,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苁嵌V鲆痪洌骸奥飞闲⌒目闯担鸸馔娑!”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知我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原谅我这个孙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谈了那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最后,祝全社会所有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六】

我了解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我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小朋友最快乐的节日。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玩,我们玩得兴高采烈,到了联欢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联欢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那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农历9月9日重阳节。重阳节,又名“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带酒去登山,畅游欢愉。我想起了一首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七】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窗花”。

在纸发明以前,人们在玉上透雕,皮革上刻花,金箔上刻画,产生了与剪纸相近的艺术,我们称之为“类剪纸”,虽然材质不同,但造型手法已和剪纸无异,这是剪纸的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经镂刻的金银铜箔剪纸形式制品,镶贴到铜镜、漆器、木器上做纹饰。

西汉武帝时,随着剪纸的应用和普及,剪纸材料逐步转到植物纤维纸上来。当时既有用金银铜和绢纸制成的剪纸,也有用植物纤维等纸料制成的剪纸。自从汉代起,从剪纸又衍生出一种关节会动的皮影。

至今,不少年轻人结婚的时候,还喜欢给窗户上贴红色的“喜”字图案的剪纸。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200字作文【八】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鸡宰鸭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