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把什么融入心中作文800字(让什么常驻心间作文800字)

把什么融入心中作文800字(让什么常驻心间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11-05 00:45:29
把什么融入心中作文800字(让什么常驻心间作文800字)

把什么融入心中作文800字【一】

“我知道,我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希望……”这一首《隐形的翅膀》从北大校长的口中唱出,礼堂中无数的善男信女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而我凝望着电视荧屏久久不能平静。我,并不擅长于流泪,但是不流泪并不表示没有被感动。说实话,我被感动了,不仅是那婉转的旋律和华美的歌词更是它带给我的思想的震撼重重地叩击着我的心扉。

凡成大事者,必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飞,只有这样的一股冲劲才能成就大事。

司马迁是有着一双强大翅膀的人。洁白的羽翼完美无瑕,为了一个国家的利益,他敢于和皇帝叫板,给自己招致了重刑。但这不大不小的挫折并没有将他击垮,至少他还能写字,于是愤然著史书。洁白的羽毛经过风霜的洗礼,更如白璧般熠熠生辉。

明相张居正,长着一双带着黑色羽翼的翅膀,黑色的庄严肃穆更加显示了他强有力的政治手腕。为了国家,他不顾阻挠,依然推行了万历新政,实行了“一条鞭”法,亲自带人丈量土地。因为促动了很多xx污吏的利益,而使自己危机四伏,多次遭受小人的陷害、不断遭受各种力量的阻挠,然而这一切如同浮云般被他强有力的翅膀一一撕碎。他以“如入火聚,得清凉门”勉励自己,此时的他虽在人间身居首辅,却已把自己当作烈士看待了。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飞得更高更远。

依稀记得小时候,在母亲的面前信誓旦旦地说:“长大以后我要做科学家,给奶奶治好糖尿病。”那坚毅的小脸、坚定的眼神,估计能把上帝感动哭。时间如刀,当初的梦想在它锋利的刃下慢慢消逝。而现在想想,当时真是特幼稚——科学家有那么好当吗?

我渐渐长大,翅膀下的负担觉得越来越多,但我的翅膀也渐渐宽大。我依然膜拜司马迁、张居正这些伟大的能抛开牵挂的人。

有时,在梦中,我展开轻盈的双翼,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

耳边依然是歌声一遍又一遍,看着窗外淋漓的小雨,我的眼角似乎有些湿润。

把什么融入心中作文800字【二】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她,是我心中的英雄。

起先,海伦·凯勒是幸福的,她拥有爱她的家人和她爱的阳光。

但,在一场高烧过后,在那个清晨,上苍拿走了她的幸福。轻轻的,悄悄的,坚决,残酷。海伦只拥有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她还那么小,那么需要爱与关怀……仿佛她的世界还没有完全展开就已安静的关闭了。

海伦有无数个理由理直气壮地成为父母的负担,理直气壮地以一个残障人的身份享受整个社会给予她的优待。她本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管,还可以依靠任何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一切都因为上苍拿走了她的幸福,她就有理由用享受照顾来回敬不公平的命运。

但是,拿走了幸福,并不等于拿走了希望,她紧紧握着希望……

在海伦6岁零9个月的时候,也就是1887年3月3日。上帝给海伦带来了另一种幸福,他给海伦带来了一名天使——安妮。莎莉文,海伦的家庭女教师。似乎从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那一刻起,海伦就注定被世人记住,崇拜。

每天,莎莉文老师都不断地在海伦手上拼写单词,让海伦认字。等到海伦掌握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她又让海伦触摸自己的嘴唇和面部表情,还让海伦感受应发出声音而产生的轻微震动……

终于,安妮。莎莉文成功了,海伦·凯勒在她的教育下考上了哈拂大学,后来又成为了一名作家,还和老师一起在美国巡回演讲。她把自己的那份不屈,顽强,执著和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英雄,不一定要经过刀枪、雨;英雄,不一定要毅然的选择亡;就像她,用不平凡的生命铸就了那不平凡的英雄。

她,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海伦。凯勒。

把什么融入心中作文800字【三】

英国作家伍尔夫曾说:“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中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不应该局限于狭隘的自我“花瓶”之中,而应树立“无穷的远方与我有关”的担当意识,才能奏响青春的华章。

须知以自我为中心并非自我的真正解放。纵观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之路。普罗塔格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言将个人置于宇宙的中心。但是,过分强调个人感觉带来了个人主义的膨胀与对社会事务的冷漠,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亚里士多德因而提出了“人是城邦的动物”的观点。人在注重自我发展的同时,应当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使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提出了思想的自由。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其实就在于能够独立思考,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是保留自己的理性判断。

接收来自世界的`各种信息,就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对于社会的热忱,而不是冷眼旁观,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停留于言语层面。而今日之社会,媒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为个体表达提供了更为平等的信息输出窗口,这看似使每个人都有了参与社会事务的便捷渠道,实则使社会形成相互隔离的“物理社群”,而不同的社群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冷漠,甚至彼此指责。这种冷漠也是个人主义作用的结果,在去中心化的网络时代,所有人都习惯与从自己的位置发言,真假对错之分在此就成了无足轻重。这种模糊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的做法显然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缺失了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人就容易陷入“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泥潭中。这种利己主义就表现为冷漠无情。契科夫有言:“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亡。”冷漠无情有时能保全个人的利益,最终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的。我们常常需要思考“从来如此便对吗?”而个人力量的微小不能成为无动于衷的借口,恰如黑人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她在公交车上以行动反对对社会上的种族歧视,也掀起了黑人运动的热潮。她冒着生命危险,做出了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壮举。

正如卡尔波普尔所言:“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如果不能从狭隘的自我认知中走出来,又何来对于社会,对于人类进步事业的真正关心呢?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树立“成功不必在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还要具有“功成必定有我”的社会责任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集体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