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作文基本功列提纲(作文提纲范文例子大全)

作文基本功列提纲(作文提纲范文例子大全)

更新时间:2024-05-21 01:49:06
作文基本功列提纲(作文提纲范文例子大全)

作文基本功列提纲【一】

《简爱》被万众所热爱的,大约是夏洛特的自尊与平凡。那是一个灵魂炽热而外表简单的女子,可是与其夫罗切斯特一样,这个形象始终在用一种类似于自傲的口吻言论他们对于他人的鄙薄,多多少少曾经使我快慰,现在却令我不安。夏洛特托身于简爱,这是我们所知道的。但我所感觉到的是:她对于高层贵族的鄙薄与一种近乎敌视的态度有些刻意了。反过来说,我从中读到了自卑的情绪。

简爱是个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女子。开头用了太长的篇幅来叙述她幼时的情景,但是我感觉到的是,在叙述简爱这个人物时,夏洛特不曾将自己离开这个躯壳,所以她也没有从全面角度叙述。如此一来,她所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认定是她的意见。那么,我在简爱中,看到的是某种情绪化的自卑,而后是近乎于传奇的爱情惟其传奇性,昭示了某种不真实与幻想性和最后一个几乎有点硬凑的结尾。夏洛特对于简爱的处理,开头非常真实,中间段非常精彩,但是隐伏着不安,到了结尾,则几乎归于俗套。她的铺垫和衔接很完美,但是我隐约间感到的是,这是一个人间女子编造的故事。它已经缺少了小说的结构,更多的时候,我读到了简爱离开山庄,就没再读下去。如果我是夏洛特,或许我就会在那里结束。因为之后的一切,在我看来,比之于前,是很拙劣的。

夏洛蒂.勃朗特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从小生活在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当作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她的精神魅力是别人所不具有的,因为她一直都是完美主义者。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和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为什么要说简爱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呢?这源于简爱对罗切斯特深沉的爱。罗切斯特的从前对于简爱来说是一种打击,在打击之下,简爱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但是在罗切斯特庄园被毁,自己也变成残废之后,简爱在爱的驱动下,又重新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最终是爱战胜了心中的不平,是爱点缀了尊严,所以说她是有尊严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和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和爱。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现实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的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了爱情,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归真返朴,是一种追求全新付出的感受,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我们要有一颗追求的心去踏寻世界,我们同样也要怀有一颗爱人的心去处人处事。

作文基本功列提纲【二】

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一书,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

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师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在今天,通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不断丰厚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底蕴、内涵,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普遍共识。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通过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战,才能实现教师的真正价值。

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关系,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有效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当前,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和应用,已经突破了原先制作和应用课件的简单层次,而发展至向教师课前利用网络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网络集体备课与教研、课中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及课后教师利用网络展开教后反思、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方向靠拢。

三是课程及其资源的开发、实施能力。新课程改革真正实现了课程权力的下放以及教师课程开发权力的解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教的课堂教学问题,同时需要系统深入思考教什么的课程设计、开发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课程及其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实施技能。这就需要教师跳出以往单纯依靠教参而被动处理教材、实施教学的课程开发的习惯思维,建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正确教材和资源利用意识,做到“跳出教材教教材、用教材”。

四是课堂的驾驭、调控能力。传统意义上教师课堂的驾驭和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课堂突发教学事件上。然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课程在强调课堂师生民主、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强调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和调控,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发挥教师课堂主导的“导”的作用,又能客观上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如何在充分遵循教师课前精心课堂预设的基础上,又能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自动生成?毫无疑问,这对新时期的现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五是对学生和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在课堂中,教师的心态、性格、气质等心理品质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康、积极,教师能否正确面对来自自身专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压力,教师能否自觉主动进行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解压,对其是否能有好的教学非常重要。只有活泼乐观、永葆前进活力的教师,才能够做到“学而不厌”“锲而不舍”,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到“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