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初中作文范文)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初中作文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01:02:27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初中作文范文)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一】

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人们提起孔子,还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因为,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并且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孔子是中国人不可能绕过的一个人。每个时代,几乎无可避免地要拿孔子来说事儿。从惶惶周游列国到确立一家之说,从儒术独尊,圣人师表,到打倒孔家店,大型祭孔活动,孔子就被装扮成各色人等登场,或神化或妖魔化。去后种种褒贬热闹,与孔子其人究竟何干且放置一边,单说我对孔子的态度,六个字便可概括:信其道,敬其人。这两句,为因果关系,顺序不可颠倒。

孔子一生,办成了三件大事:教书育人、传播学说、修撰典籍。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方法是推己及人,曾子对此有所延伸,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梁漱溟先生则说:"孔门之学乃为己之学,而己又是仁以为己任的己,此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席不暇暖。"孔子之所以将整整十四年时间都花费于周游列国,虽凄凄惶惶,席不暇暖,却执著一念,从未畏难停步,明知难为而为之,是想以此创立一个富足和谐、文明有序的理想社会。"童年之苦寒、成长之艰辛、游说之落魄、晚年之孤寂"构成了孔子的生命色彩。

孔子,无疑是一个失意的理想主义者。然而,落空的理想并未让孔子放弃宣扬自己的学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的杰出正在身处困境仍能心怀天下。从政理想这扇门被关上了,十四年的努力打了水漂,不过,孔子却幸运地打开了教书育人这扇窗。

孔子晚年致力于私人讲学,有教无类。他主张士人贤者干政,他的很多弟子因此都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开战国时期及秦以后的"布衣卿相"之局,这在中国的教育、政治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郭沫若曾言:孔子是由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的那个上行阶级中的先驱者。孔子立场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这样的见解,是中肯而客观的。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二】

孔子是一个在教育和思想方面有重大作为的大圣人,留下的儒家学说给了后人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也读过孔子的一些言论,的确是可令人从中领悟到不少深刻的道理。

在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一个对于有人说孔子是中国之幸也有人说孔子是中国之不幸的看法。我们当然知道孔子是中国之幸,他为中国的教育思想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大胆地打破了陈规,创办私学,主张了“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都乐意收为学生。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你有去学习的意愿,即使学费只是一串干肉也可以。这体现了孔子诲人不倦的精神。而且孔子在生活也十分节俭,他曾夸赞过颜回可以乐在于“一箪食,一瓢水,在陋巷”的生活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种精神让我十分震撼,可以抛弃物质上的追求而沉浸于学习的乐趣中,是多么崇高的一种境界呀!

但对于孔子是中国之不幸的说法,却大都不知。老师给出了答案,孔子之所以被看做是中国之不幸的说法,是因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把他的思想学说变成束缚人民思想的工具。可我依然对老师话的理解,朦朦胧胧……

我带着这个疑问思考了好几天,但仍旧弄不明白;查资料我也试过,但没有头绪从哪一方面开始查找。但是很巧合也很幸运,学校的历史课上讲了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提高了儒家学派的地位,并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这句“并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的话,让我突然想到了这与利用儒家学说的言论也许有关,便下课就去对老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老师告诉我汉武帝其实是利用了孔子“大一统”的思想,的确是为了用思想上的统一去维持政治上的统一,对很多不同政见的人士的进行镇压。我此时此刻心中泛起波澜,再伟大神圣的东西,甚至是孔圣人的思想,在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手中也会变成镇压人民的沉重枷锁!

不过这些对孔子的说法并没有动摇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不论他的学说被用于教诲后人还是思想政治统一,他都是一位圣人,他是中国历史文化发扬光大的一位代表,使现在的我们学会了“仁”和“礼”的中华美德。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三】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的漫来时,真让人心醉;当夏披着她特有的阳光,潮一样的涌来时,真让人陶醉;当秋携着她特有的清爽,像风一样的散来时,真让人舒心。可是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呢?却往往伴随着人们的怨声。

可是,在我眼中,冬天还是蛮可爱的呀!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如精灵般可爱。雪花儿调皮地落在头发上,肩上。扬起脸,亲吻着,品尝着,任其在雪地中旋舞,钻进衣领,打湿头发。

在我眼中,冬天还是蛮动人的呀!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在我眼中,冬天还是蛮温馨的呀!树枝上的小雪堆,互相拥簇着,好像坐在一起欣赏这雪白的世界。有时太阳也露出脸来凑个热闹,顿时,天地间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白雪仿佛在享受阳光的沐浴,陶醉地微微露出点粉红色。

还是蛮快乐的呀!你瞧啊,孩子们看到着厚厚的、软软的雪,心中充满了喜悦,互相招呼着,都跑出来玩了。有的打雪仗,不时地传来一声声开心的欢呼;有的堆雪人,忙里忙外,不亦乐乎。

还是蛮神秘的呀!放眼望去,一片平铺的白色道路,一脚踩下去,扑了个空,再踩一脚,怎么这么浅啊?孩子们饶有兴趣的都来踩踩看,雪地上留下了深一脚浅一脚的小脚印。一阵风吹得你好冷啊,冰渣打在脸上好疼啊,咦?太阳怎么出来了?刚才那个“坏婆婆”哪去了?雪地里为什么不见小动物的身影?哦,它们是想趁这个好机会沉沉的睡一觉吧。

还是蛮赖皮的呀!迎春花开了,春姑娘迈着舞步来了,调皮的冬天却迟迟赖着不走 你也可以投稿,时不时的吹一阵冷风,带给人们一丝丝凉意。

冬天的风也许没有春天的温煦,冬天的阳光也许没有夏天的热情,冬天的景色也许没有秋天的艳丽,但在我的眼中,冬天有她独特的韵味。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四】

题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从小就知道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更是必知的常识,必背的经典。

随着渐渐长大,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加深。他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我心中的孔子被加予了一个有一个荣誉的桂冠,孔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直到我真正定下心来去读《论语》,去关注孔子所言,去理解孔子所言之意。

从“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安贫乐道。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做人准则。

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读懂了孔子的谦逊、好学,也是他学术上大成的原因。

孔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鲜明。那一位大学者似乎正抚着他长长的胡子,带着他传世的经典之作,吟着他常说的那几句话从远处缓缓走近。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自此这位文化圣人的思想有一次震惊世界,风靡全球。孔子的形象也将在每个人脑海中鲜明。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想孔子这一道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永远不会老去,不会消逝。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五】

你从几千年前汨罗江中的浪花里走来,与我相视一笑。那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辛酸。捧读你的故事,我仿佛正与你在弥漫着艾草芬芳的小屋里对酒当歌,酒不醉人人自醉。

少年的你,谦虚朴实。

你凭着一纸《橘颂》而红遍大江南北,年纪轻轻便面见怀王,且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面对着莫大的荣誉,你不春风得意,反而更发奋图强。怀着一腔热,你满怀期冀地描绘着你未来的蓝图。

中年的你,正直清廉。

你虽身居高位,却两袖清风。宁愿流放塞外,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你忧国忧民,想改变日益衰落的国家,但无奈,你束手无策。

暮年的你,心如止水。

你被流放到南方,清贫困苦。然而,这小小流放之地当然束缚不了你那不羁的灵魂。你遥望着远方一座座被攻陷的城池,眺望着敌国染的铁蹄,聆听着战马的嘶鸣与百姓的哭喊。殊不知,郢都的刀光剑影映衬出你脸上滑落的两行清泪。汨罗江溅起的水花吞没了你的躯体,留下的只有一曲《怀沙》与一江涟漪。

屈原啊,你为何不与奸佞小人站在一旁以获得荣华富贵?为何不默不作声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为何不顺从君意更甚溜须拍马?“只因我生下来就是一个铁铮铮的男子汉,是一个气方刚的好男儿!虽不跨马提刀,但却字字铿锵;容不得卑躬屈膝,容不得奴颜媚骨!”屈原啊,你是我心中一颗永不落的明星,是一树永不败的繁花。

只见他仰天长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遂策马扬长而去。

尘土纷飞后,只剩一地辛酸的秋叶。

我眼中的孔子的作文【六】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万世师表,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论。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但是,最值得我们所关注的,无疑是其教育思想。也正因为如此,使我对孔子崇敬与热爱。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分等级、贫富贵贱、善恶、智愚,应一视同仁,均应给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并首先创办私学、招收平民学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极贫穷的,如颜回;有父亲被看作是“人,品行不好”的,如仲弓,他都尽心教诲,成为后世的楷模。

孔子很注意了解自己的学生,“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针对高柴智力较差、曾参较迟钝、子张较偏激、子路行为粗俗的特点实施教育。《论语为政》篇载:针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的不同情况,同是关于“孝”的提问,孔子给予不同的回答。《论语颜渊》篇还载:针对颜渊、仲弓、司马牛的不同情况,同是向孔子请教“仁”,孔子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朝闻道,夕可矣。”(《论语里仁》)孔子认为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要忠于职守,勤于教导学生,不辞辛苦。

孔子在他的教师生涯中,真真正正地实践了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学习榜样。另外,孔子在其治国思想上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同柏拉图一样,为世人勾画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孔子四处游学,向人们宣扬“仁义”、“爱人”、“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诚之至,足以让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浑浑噩噩的人汗颜。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两位种田的人打听,得知是孔子后,其中一位耕者说道,“天下的坏东西像滔滔洪水一样多,你管得过来吗?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世的生活。”孔子失望又绝决地说道:“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隐世的生活。”孔子不愧为万世知识分子“敢为天下先”的楷模,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强烈的责任感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