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孝怎么写作文(孝为题的作文三篇)

孝怎么写作文(孝为题的作文三篇)

更新时间:2024-04-18 13:14:07
孝怎么写作文(孝为题的作文三篇)

孝怎么写作文【一】

孝字为我们常见的一个字,也是对我们青少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字,让我们来看它的结构。

孝字上方为老字上半部分,下方为子字,我的理解为,子孙背起老人,照顾老人方为孝。

孝是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孝也是人们内心对父母情感的真实表达,孝还是每个人内心良知的表现。

因此孝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

我国自古便有孝的传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有关于孝的名言与典故更是数不胜数。

而也正是这些典故使孝的美德完好的传承了下来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

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

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

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

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

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

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因此说我国自古便有孝的传统。

还有,在公园中一个小男孩在买到最爱吃的糖果时,先给爷爷吃。

这个男孩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爷爷,这就是一种孝。

以此可说,孝的传统被我们传承至今。

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人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导致有许多空巢老人。

这些老人的子女总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敷衍,但是,在我看来,即使再忙也应挤出时间去多陪陪老人。

有时尽孝现在不尽,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其实孝顺不一定要为父母做一些牺牲自我、惊天动地的大事。

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孝。

如: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按按肩膀、吃完饭后自己刷碗、照顾好自己这都是孝。

因此,让我们不仅仅以一种付责任,付义务的心态对父母。

更要以一种要对父母表达真情实感的心态去孝顺父母。

让我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孝怎么写作文【二】

孝是什么?孝是《搜神记》里王祥卧冰求鲤的真挚,孝是子路翻山越岭只为借米来奉养父母的诚心,也是老莱子七十彩衣娱亲的一片赤诚。

孝,是世间最可贵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相传的活的灵魂。

动物中也不乏孝的存在。

乌鸦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是不祥的象征,然而,即使是这样令许多人厌恶的乌鸦也懂得反哺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可见,孝不仅存在于人类的社会,动物中也不乏孝的影子,孝是生物最原始的本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很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完完整整的把它们又回报给父母呢?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了大半辈子,当我们长大、成熟,懂得回报他们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却永远失去了对父母尽孝的机会。

总有许多人,一直相信父母会永远陪伴自己,总是告诉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很长很长,我将来一定会……诸如此类,这不过是为自己的不孝所找的借口罢了,这样的人,面临的将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但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孝呢?孝,是发自内心的供养,而不是为了名声不得不背负的责任,更不是所谓的“愚孝”。

我国古代奉行的孝是“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的盲从,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而是“愚孝”,《二十四孝图》中埋儿奉母便是“愚孝”的一个典型事例,在我看来,郭巨所谓的孝行并不是真的为了尽孝,而是一种变相的为自己谋取名誉,他将对母亲的供养看做了一种责任,不得不肩负的义务,如果不承担会使自己难堪的包袱,才会险些酿成悲剧。

真正的孝是当父母犯错时善意的提醒,真正的孝是时刻使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真正的孝是长情的陪伴。

父母需要的不是虚假的物质享受,不是假意的逢迎,不是一个一味听从他们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真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成熟、独立、有用于社会的人。

或许现在的我们经常想,现在我还小,孝顺父母是等我长大后的事,这并不是正确的。

当你为父母端上一盆洗脚水,当你为父母下厨做一顿饭,当你对忙碌工作一天的父母说一声“辛苦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回报,这便是最好的孝行。

所以,孝是对父母真诚的回报,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孝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孝不应该是等待,而是从现在做起,从一点点小事做起,孝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

孝怎么写作文【三】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入则孝”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以前,我有一些坏习惯:吃饭挑食,不听父母的教诲,不认真学习……但是现在我渐渐长大了,也到生活的艰辛;知道平日里父母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也开始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格林童话》,突然听到外面有一阵阵哭声,我把头伸到窗外一看,这情景把我吓呆了:原来是邻居家的张奶奶竟坐在我家门口大哭。

“发生什么事了,张奶奶,您怎么啦?”我呢喃着说。张奶奶说:“我生病了,很难受,我的儿女都不管我。”我把她扶到我家客厅休息,她突然跟我讲起她小时候的故事,讲着讲着,张奶奶又咳嗽了,我赶紧用手抚摸着她那通红的脸,嗬!又红又热,我东找找,西找找,终于找到了药盒子,我拿了一些治发烧的药,倒了一杯热水,我把药喂到张奶奶的嘴里,再把水递给她喝。“张奶奶,舒服些了吗?”我说,“我给你讲故事吧!”讲着讲着,张奶奶竟靠在我身边睡着了。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孝顺长辈,我们应当做到言听计从,对父母、对长辈要百依百顺,做一个令长辈喜欢的好孩子。

《弟子规》里的“入则孝,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会了要孝敬长辈。

孝怎么写作文【四】

星期天,妈妈问我:“带你去外婆家好吗”“好,好!”我拉起妈妈的手,“咱们快去吧!”我迅速换好鞋子,拽着妈妈就要走。坐在车上,我无心看窗外美丽的风景,只觉得:“路怎样这么远呢以往可是很快的,今日真慢呀!”

最终到了外婆家,我老远就叫:“外婆!外婆”外婆连忙出来迎接我说:“哟,我们的宝贝外孙女来了!”“外婆,您最近身体好吗”“好!好!多谢宝贝关心!”

外婆是开小店的,生意可好了,我想:今日我要帮帮外婆的忙!

于是,我对外婆说:“外婆,我来帮你做生意吧!”“哟,我们的宝贝真懂事呀!”外婆摸摸我的头,欣慰地说。我立刻忙活起来了。一位又一位的.顾客来这买东西了,有的买面包,有的买文具,有的买冰棍……我帮忙拿东西给顾客,外婆收钱。顾客多时,把我弄得忙可是来了,妈妈边对我说这边,那边,一边也帮忙拿东西,说来也怪,有时许多顾客会一齐来,也真够累的。没有顾客时,外婆整理起柜子里的东西,我一边看,一边帮忙理,外婆说:“要经常把东西理好,卖掉的东西要及时放出来,哪样东西卖到不多时要及时登记,进货……”

看来,外婆每一天从早忙到晚,必须很累,以后我要经常孝敬外婆,多帮外婆干活!

孝怎么写作文【五】

孝是一种伟大的品质。

古往今来,亿万中华儿女莫不推崇孝道。

孝本是一种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百善孝为先,不孝,即使有好的才华也无人赏识。

古有替父温席,也有弃官寻母。

像二十四孝等的故事如今广为流传,人人皆知。

这就是中华儿女孝顺的体现。

弟子规中也曾提到: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的要求我们应该尽量满足,并且不能耽搁。

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是我们用尽一生也报答不完的,恩情不用说也没有人能够忘记。

给予我们生命的他们,养育我们长大的他们,就是那么的不辞劳苦、高尚。

随着小树苗的茁壮成长,园丁却已渐渐衰老,他再也无法修剪我们的枝条,也无法达到我们的高度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伸开自己的双手为他遮风挡雨。

渐渐老去的他们,脸上布满了时间刻下的痕迹。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绝不是嫌弃,也不是怠慢,而是向她们对我们的那样呵护他们、陪伴他们、照顾他们。

他们随着时代的演替,不再那么的知识渊博,也已经被时间所抛弃,行动也日渐迟缓起来。

可能连家用电器也不太会用了,但是这只是时间的留下的遗憾,不是他们犯下的错误,我们要做的是原谅、宽容,并帮助他们。

时间抛弃了他们,我们才是他们永远的陪伴。

多想一想他们无私的爱,没有他们的付出,不是他们的努力,我们哪来的本钱去面对人生路,只是给予生命这一点,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恩,更何谈我们之后的辉煌与光明。

总而言之,都是一些对父母的态度,具体一点,父母的心意不能违逆,父母的身体也已不是太好了,尽量让他们每天多笑一笑,多活动活动身体就好。

百善孝为先,知孝方为人。

孝说到容易做到难,我们要多和父母换位思考,多体谅他们,多包容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和他们相处。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

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孝在不言中,我的父母就是这般的不善言谈,不善于表达情感,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他们的爱,你可以不说出你的爱,但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代替。

无言的孝更能给别人以温暖。

古今中外,流芳百世的古人们,许多皆是以孝名垂千古,木兰替父从军,就是为了父亲着想,父亲年事已高,不宜上阵敌,最终巾帼不让须眉,最后威名远播。

孝道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感恩;孝道也很难,只有真正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才真正懂得孝为何物、怎样做到孝,才能做到孝感动天。

孝怎么写作文【六】

怀胎十月,我们出生了,离开了母亲的身体,开始了生命的路程,也开始了对世界的感知……

我们都是吃着母乳长大的,可能我们早已忘了母乳的滋味,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吃着母乳长大的,是喝着母亲的长大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呢?难道我们不应当去孝敬父母吗?

父母将我们生下来,教我们写字,叫我们走路,将我们养大成人,尽可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让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一切的一切,除了父母,还会有别人为我们做吗?我们应当庆幸,我们有父母,能够让我们去孝敬他们来回报他们。但令人痛心的是,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仅仅不感恩父母,还对父母恶言相对呢?我曾见过一个母亲的泪。她那不孝的儿子恶狠狠地将她送到敬老院,她不知所措。世上像这个儿子一样的人还少吗?这样的人也配称作人吗?父母将他们一生最宝贵的东西放在我们的包裹里,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对待他们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越来越成熟,而父母,却越来越年迈。我们开始嫌弃父母的啰嗦,不愿和他们呆在一齐,也越来越少和父母说话。想一想,有多少次我们摔门而去?我们是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冷漠了呢?摔门而去,摔上的,不仅仅是门,还有父母对我们的爱。

孝敬父母,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一些小事便可可让父母开心,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能够帮父母捶捶背,帮父母端端饭,替父母做做家务……我们能够做的有很多很多,但这些又怎样能和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相比呢?父母能够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的身高、我们的爱好、我们的体重……我们呢?我们明白的关于父母的有多少呢?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他们甚至能够用生命去保护我们。我们怎能不去孝敬他们呢?

我期望,在这个充满阳光的大地上,我们每个人都能心怀感恩的孝敬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让父母开心。

孝怎么写作文【七】

历史上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即使不行正道,但是还不会失去天下。这就是因为谏诤之臣在起作用,而且还不是一两个臣子,是一个谏诤的团队在集体起作用。诸侯有谏诤之臣五人。有了这些谏臣,即使不行正道,还是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诸侯之下的`大夫,需要有谏诤之臣三人,即使不行正道,还是不会失去他的家。即使是无道者,因为有了争臣,就可以挽救“失天下”、“亡家国”的悲惨命运。这可以看到谏诤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士有谏诤的朋友,那么自身就不会离开美好的声誉。父有劝谏的儿子,那么自身就不会陷入不义之中。

面对不合道义的,那么儿子不可以不向父亲劝谏,臣子不可以不向君主劝谏。如果“不争”,那就不是孝子,不是忠臣。面对不道义的,就要劝谏;听从父亲之命令的,又哪里能算是孝呢?

《论语·里仁》有云:“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就是说对父母不同的意见,可以婉转地批评,不要闹翻了,还是恭敬地操劳,不怨恨。这也是一种进谏的智慧。

孔子不是一个方而不圆的“圣人”,而是一个能方能圆的“圣之时者”。孔子说过:“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虽然“师道尊严”,但是他庄严地宣称,面对着仁,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这就是孔子的辩证“师道”观。同样虽然要谨守孝敬孝顺,但是“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这是孔子的辩证的“孝道”观。同时在采用怎样的谏诤方法上,孔子也教人须灵性十足。

孝,不是盲目地“愚孝”,是有“义”、“不义”的问题在的,有“是”与“非”的原则在。孔子还告诉人们,历史的经验是:对当权者的谏诤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越往高层越是需要众多的人来进谏,这是一种必需的监督机制。当权者可能会“无道”,但对于一个天下、国家来说,那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谏诤之臣”。谏诤之臣的重大价值,在于可以挽救“无道”当权者的将要被倾覆、失去的“其天下”、“其国”、“其家”。再降层而言之,有争友,则使士“身不离于令名”。有争子,则使父“身不陷于不义”。在臣、在子这一方,固然要“当不义则争之”;而在当权者这一方,如天子、诸侯、卿大夫,也要接受谏诤,认识到谏诤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这是关系到天下、诸侯国、卿大夫之家的存亡大问题。

孔子这里是“执古御今”,我们现代人何尝不可以也来一番“执古御今”的借鉴?

孝怎么写作文【八】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对待他们比对待任何事情都重要,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对待父母格外亲切,他们不仅给予我们生命,也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在我们生活战友首要位置,并且孝心在我们心中都是无价的。

我曾读过这样一边文章,叫做《上书救父》令我十分感动。他讲的是;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正如《上书救父》的缇萦,她为父洗刷冤屈,体现了她对父亲的孝心,展示了他对父亲的爱,这份爱看起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缇萦父亲来说却是弥足珍贵,这分爱也是无价的。

所谓的孝心不是愚孝。有孝心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因自己的孝心而伤害他人。一旦伤害他人,那就不是孝心啦,那就是害人之心啦,不但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反而伤害了他人,甚至伤害了父母,这就是愚孝啦。

真正的孝心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报答,并从行动上落实。愚孝与假孝虽然外表上看与真孝无异,但其内心只是为了别人的评议,实际上不想这样去做,但为了不遭受众人的指责而伪作孝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与应受的义务。孝敬坟墓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不可忽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永远记得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