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友善的力量的作文(以友善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关于友善的力量的作文(以友善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4-06-13 09:45:24
关于友善的力量的作文(以友善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关于友善的力量的作文【一】

友善,是一杯暖心的茶,让我们敞开紧闭的心房;友善,是一轮初升的太阳,照耀我们童真的微笑;友善,是冬天里的火炉,给予我们应有的温暖。

世界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在现实的社会里,许多人都说,友善,只是一个虚伪的词名,或是童话里的.自欺欺人的一个谎言。而我却要说,友善,是存在的,只是,它象稀有动物一般罕见。友善,源自于心灵,它是人类所拥有的美好一面,学会友善的对待它人,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多时候,也是一种心灵的选择。

我曾看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名叫马丁·尼奠拉的德国新教徒,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纪念碑上面刻下了一首使人铭记的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犹太人,我们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公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这首诗,所描述的很简单,道理也十分容易懂。当初,如果他在心里为着一个善字说话,不那么自私自利的时候,结果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在现在的生活中也一样,即使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但也可以给予它人一个友善的微笑,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公交车上,或许,给一个年迈的老人让座,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也做着一件友善的事;在别人感到窘困的时候,你默默地伸出友善之手帮助他时,我相信,他必定会感受到友善的力量。但是,学会对待他人友善,也是一种学问。有时,你明明做出了某些友善的行为,可,却让他人更加觉得不自在了。其实,友善的对待事物也是需要方法的。有人说,不仅对待他人需要这样,对待大自然也要掌握友善的方法。在我们“帮助”某种动物消灭天敌时,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表现。这种状况会使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坏,一切生物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友善也是需要掌握方法,顾及结果的。

总之,友善是种会使世界变得美好的物质,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友善的心,学会运用友善的方法,让世界都开满友谊之花!

关于友善的力量的作文【二】

可我的心情却与这美丽的世界格格不入。桌子上,堆放着层层叠叠的作业纸与复习资料,讲台上,老师讲课的声音也被热浪压榨成了呓语般的噪音。在这紧张的中考复习时刻,我当初的力量却仿佛消失了。

每天清晨,揉着疲惫的双眼起床,面对着一张又一张的复习资料,在老师一声高过一声的讲解中,激情地度过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晚自习下后回到家中,还在不厌其烦地做着中考资料。母亲也在一旁陪着我。就是凭着这股力量,我一直走到了现在。

那是怎样的一种不服输的劲儿啊!我知道,我不能失败。

还记得初二时,可能是因为组建新班级的缘故,自己有些不适应,学习状态是一天不如一天。每次上课老师点我回答问题,我却不知所云。第一次月考和第二次月考的成绩,都是惨不忍睹。

“我要坚持!”有一股声音在心中呐喊。于是,我开始奋斗,不再思绪飘散,不再怨天尤人。我将所有的精力全放在了学习上,脑海里只有文言诗文、英语单词、数学难题、物理概念……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第三次月考起,我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一直到了现在。

这一切,都是坚持的力量。

可是今天,我的力量呢?

“我不能输!我要坚持!”想到初二,想到母亲,我的心里又开始呐喊,我的力量似乎又回来了。中考复习再紧张,也要坚持!没有坚持的力量,又怎么会有成长的进步!奋斗的过程虽然十分艰辛,但没有苦,又哪来的甜呢?

我把视线收回教室,拿起笔,继续认真听讲。为了中考,为了亲人,也为了自己,我必须坚持,必须努力。

关于友善的力量的作文【三】

近段时间以来,我利用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万玮等教育名家及部分优秀教师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用生动的教育案例,精彩的教育故事,展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我受益匪浅,领悟到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要用爱与智慧给予后进生向上的力量。

在本书的第二编“用心灵赢的心灵”中,我读到了多篇真实的事例,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陈霖老师的《教育始于走近》中,他对于易阳,不会拿衡量其他孩子的标准去衡量他,而是尽可能让他在规则范围内享受自由,一旦发现他的闪光点,就会立即鼓励,并相信他会做的更好。但易阳不久又会“原形毕露”。在这种情况下,陈老师先是了解他的家庭信息,然后决定去走近这个孩子的内心,去听一听里面都有些什么声音。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提时代得到爱的人,往往更容易健康成长,易阳缺乏的是情感上的关爱和内心的安定,因此陈老师尽己所能和易阳的妈妈联系,让她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同时作为老师也和他多沟通交流,走近他,帮助他肯定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这个事例让我明白,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觉醒。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学生们特别渴望和珍惜得到老师的爱,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内心,用我们的赋予给他们的爱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懂的爱,去爱护和关心他人。去展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这是后进生信心的来源好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