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核心价值观学生素养的作文(高中生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作文)

关于核心价值观学生素养的作文(高中生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03:30:00
关于核心价值观学生素养的作文(高中生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作文)

关于核心价值观学生素养的作文【一】

学生的学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重心不在老师的教,而在学生的学,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学来组织、设展开。这一理念是就教学主体而言的。三大理念是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必须确立的。

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如何把它落实到语文教学中?从理论走向实际。

1、要有大语文观,不能只教课本,语文课堂学习视野要开阔,要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中。

2、语文课堂教学板块化,坚决避免碎片化教学。繁琐碎片化的教学方式使知识孤立化、片面化;任何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有组织的、整合的。语文教学要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儿童通过学习和自主建构,获得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3、经典引进课堂。儿童正处在人生阶段记忆的黄金时期,抓住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最佳时期,给予经典的熏陶、积淀,孩子的语言积累更为丰厚,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语言活力!

关于核心价值观学生素养的作文【二】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它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荡起核心素养的新桨来?

拿到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本书包括三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第一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系统梳理并深入阐述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揭示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改革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方向和基石。

第二个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集中阐述了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必须确立的新型教学观。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开始。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关键和先导。

第三个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核心素养”是一个教育热点话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培养数学素养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更是重中之重。课标明确提出数感、空间观念等十个核心素养,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我们要聚焦核心素养,追寻数学本质,科学、放手、创意地教,真实、自主、个性地学,让数学课更“有味”。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儿童立场,把握学习生长点。学生对某一教学内容质疑、争论、多元化解读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均反应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教师要善于发现,把握学习生长点,因势利导,感悟提升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导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导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师与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互为因果。在师、生、教材碰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因素更为能动,或者说教师促使学生更为能动,才是素养形成的课堂,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头。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若能借助数学发展历史挖掘知识背后的孕育发展、由潜到显的转化历程,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曲折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则更富启迪。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向学生展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现实的问题情境,设置待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自主尝试用各种方法开展研究活动,从而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探究乐趣和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关于核心价值观学生素养的作文【三】

关于核心价值观学生素养的作文【四】

在这本书里,我还了解到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及情境化的具体策略。本书系统而明确地提出阅读教学模式的步骤是: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做一做,写一写,讲一讲。这种教学模式挺适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且全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发生的,他们在做中学,也在学中做,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

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名师都提出情境化教学策略,但具体怎么操作,还似是而非。通过学习情境化教学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几种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实物、图像、动作、语言、新旧知识和观念、背景知识和场景、问题等。

总之,余老师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要培养核心素养,也知道怎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信,如果我们真的把核心素养作为圆心,以学生为半径,那么画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圆满!

关于核心价值观学生素养的作文【五】

这几年我基本看不进去书。不同于少年时代的如饥似渴挑灯夜读,现在看见长一点的段落都没有耐心看完。我以为是年龄和家务的琐事造成的,可直到我学习了“学科结构”这一块我才找到了问题的本源。

由于电脑和手机的介入,我们生活在知识碎片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知识大爆炸,同样也是知识粉碎机。百度,词条等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写论文不需要钻研长篇巨著,需要什么知识点,上网检索,省时省力。

可是,这些拿来主义的被我们用到蹩脚论文里的碎片知识我们真的消化吸收了吗?没有!学科知识应该形成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网络,形成由点、线、面筑成的立体式的整体知识结构网络。而知识碎片对这个网络的建成全无用处。

那些检索来的学科知识用完了就丢到脑后,下次用到只能再次检索,在个人成长中没能留下一点痕迹,而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让人对阅读尤其是纸书的阅读丧失兴趣。

自媒体文字的风格是语句短,段落短,它要在最短的时间把它想灌输的东西灌输给你,仅此而已。而我们学习研究应该立足书本,立足文献,立足深奥的艰涩的难啃的大部头专业书上。可是,碎片化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养成的惰性已经让我们很难静心读书了。

即便强迫自己,也常常是浮光掠影,看几行忍不住拿起手机刷刷微信,在看几行忍不住打开电视看上几眼。碎片化时代,粉碎了知识,也粉碎了我们的耐心。如今我和孩子看同一本书,她比我更专注也更快读完,这还得力于她目前接受的都是学校体系化教育,尚未尝到知识碎片的“甜头”也没因此走上饮鸩止渴的邪路。

核心素养命题改革的立意就在于:要从关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到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学科问题的解决。而放下手机拿起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是教师应该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