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我的中国心作文380字(我的中国心作文初一)

我的中国心作文380字(我的中国心作文初一)

更新时间:2024-04-29 01:49:28
我的中国心作文380字(我的中国心作文初一)

我的中国心作文380字【一】

林俊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过我国核试验全部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在癌症晚期,依然以超常的意志力工作到生命的完结。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加入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的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了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5月31日上午,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又讲出了那句“我们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不久于人世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走向了办公桌,为他的生命谱写最后的华丽。

5小时后,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临终前,林俊德要求:把我埋在沙漠。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马兰,一种在“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我的中国心作文380字【二】

努力做一个可爱且有智慧的老师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教育的观念也需要转变。学生较喜欢幽默风趣有童心的老师。因此新时代的老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时候,

应摒弃教条、刻板。努力做到严肃而不失活泼风趣。所以老师要有教学专业知识外的大视野大智慧,试试恰当给也已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轻松和愉悦。三、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良心工程月亮既然选择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骆驼既然选择了沙漠,就不惧怕风沙和干渴,坚持为行人带路前行。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不怕清贫和心苦,矢志不移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我的中国心作文380字【三】

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像李老师那样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做一个不断进取专业性的教育者,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我的中国心作文380字【四】

20XX年第11期《人民教育》的封面是这样一幅图画:一位蹲着的女教师和四名小学生在交流的生动画面,图片的题目是《蹲下来》,看罢很是感动。最近读李镇西的著作《我的教育心》一书,其中一个章节也是阐述“蹲下来”的,可见“蹲下来”是一种人文关怀,是近些年基础教育的导向,是教育的可喜进步,是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成果。

李镇西的深思来自于一个细节:一个女生到办公室借纸杯子喝水吃药,老师告诉她在抽屉里,自己拿吧;作为老师的他在课堂上突然红色圆珠笔芯没油了,他向学生借红色圆珠笔用,学生们却争先恐后,一位女生从第三排小跑着上来递给他。两件同样是借东西的小事,前者是老师叫女生自己拿,后者是学生们争先恐后恭恭敬敬地把笔双手递过来。由此,作者悟到,这现象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中国的师生不平等是有深厚渊源的,封建社会里,从《弟子规》等儿童启蒙读物开始,对于师长的尊崇就有明确礼仪规范:“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天地君亲师”的封建礼教下,作为学生的哪里敢跟老师说平等。所以在尊师美德范畴里,也将师生不平等的种子深深埋植到中国人的心中了。几千年来人们都执着地认为:老师就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接受学生的尊崇是自然而然的。不要说是“心灵的蹲下来”,就是单纯的躯体的“蹲下来”也似乎是违背礼仪规范,颠覆了人们的判断标准,何况我们现在提倡的不仅仅是躯体而是心灵的“蹲下来”,心灵的“蹲下来”不仅可贵,还有不可轻易逾越的历史文化障碍。从肢体上蹲下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对与过去教师们伟岸地站在讲台上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肢体的蹲下到心灵的蹲下应该是现代教育体现师生平等的。李镇西说:“在我的潜意识里,学生必恭必敬把笔递给我,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我把水杯必恭必敬地递给学生,则是有失体统,因为我是老师。”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尚且如此,何况平凡的教师了,他们怎么容易轻易接受真正的“师生平等”呢?如果真正的“平等”了,作为师者的师道尊严怎么办?你可以从肢体上蹲下来,也可以从情感上蹲下来,但更难的是在知识面前蹲下来。把这座这是的高山放手给学生,你只做向导,指引他们去探索,从技术上指导他们攀登。你说,攀登吧,我们一路同行。但是,更多的教师很难做到,他感觉这样太过缓慢,“不如听我讲,我这里是索道,乘上来,一览无余,乘上来,节省时间和体力。”殊不知,这走马观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不停地攀登,是真实的汗水和一路野花和苍翠风景的亲历。真正的蹲下来更多是体现在课堂上的,教师不在是侃侃而谈,高谈阔论,不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而是应该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更多地尊重学生的感受,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多年前,我认识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她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家长和老师们也很尊重她,唯一听到的对她的评价里一句不和谐的语句就是:“教学教痴迷了,总是喜欢拿小孩子的思维来想事情,以小孩子的习惯来做事情。”是的,她的目光里看不见世俗的尘埃和凡。人的患得患失,四十岁的她的眼睛里盛满了童话。尤其是看见她课上课下跟孩子的交流,除了感动,我说不清我的感情,也不敢对她的景况妄加评论。但是几年后,我把她的故事放在这段文字里说起,这位可敬的老师,我认为她是真正的做到了从心里上彻底蹲了下来,她是平等地在孩子中间。

蹲下是一种姿态,是屈膝削去原有的高度,跟自己的对象保持平等的海拔高度,甚至处于一个稍稍仰望的姿态。这个姿态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那些眼睛一直望向高处的人收不回他的目光,心一直在高处的人不甘心于沉静下来的。所以那些人即使做了教师也很难做一个好教师,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无法蹲下来仔细审视身旁的美丽花朵。那些架子端得高高的人一直把自己树立在三尺讲台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叫学生终生仰望。蹲下来是一种福分,蹲下来的田园是一片纯净,是孩子们那纯洁的目光和金子般闪亮的心灵,高官高高在上,他们看见的是权力交易黑幕和刀剑,巨富高高在上,包围他们的是金钱是资本是利润是重利轻义,只有能够蹲下来的人,把眼光从喧嚣的浮尘中低下来,低到纯洁的花瓣中间,低到露珠中间的,做一个除草捉虫的人,看苗儿成长花儿开放,被花香围绕的人,有时候也把自己当成了一株苗,一朵花,接受自然的微风和雨露,知识的甘果与琼浆,这是上天赐予的福分。

蹲下是一种哲学,天空因你蹲下来而更高,世界因你蹲下来而更大了蹲下来的时候,天就变高了,世界就变大了,自己就变年轻了,看见的是青春绽放的面容,在匆匆逝水之上,远离了喟叹的忧伤,是上善之水,默默滋润而从不要一句感谢,不要一面旗帜来彪炳。

蹲下是一种拓展,蹲下来,视角低了,可以更清楚低欣赏花瓣的美丽和他的芬芳,甚至可以看见绿叶的脉络以及深处的一小处斑痕。

蹲下是一种融入,只有在同意平面上你才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它们的波动和欣喜。

我的中国心作文380字【五】

起先,看到《我的教育心》,觉得那是一本我难以静心看下去的厚厚的书。漫不经心地翻开了前两页,看到了他描写的被一位叫刘江的学生写作文侮辱后,毫不留情地用挖苦的语言当众“回敬”……不由得勾起了我阅读的。

李镇西老师在文中描写的片段都是赋予了智慧的,语言细腻也犀利,举例生动,若能细细品读,一定能从中学到很多。看到李老师描写的教育生涯,从选择师范专业到实习再到走上工作岗位,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十年。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内向的、各方面表现平平的人。计算机教育并不是我选的,是因为填志愿撞车的。我总认为女子应该跟琴棋书画打交道,我天天面对着不懂人情的机器,多么无趣。实习的时候,辅导员担心我因为内向上不好课,没想到我上公开课的时候,丝毫没有紧张,经过精心的课程设计,给一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绘画课。那一次公开课,给原本不自信的我带来了正能量,并让我确信自己是可以当好教师的。一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充满活力的校园。

再次走上讲台是20xx年的9月,刚考上编制,在一个淳朴的乡村、一个希望小学,校领导安排我代语文课。上课铃声响起,我的心里像打鼓一样,我能上好吗?那一节课,是杂乱无章地,因为没有充分备课,我把秘鲁念错了,我虚心地接受了学生的当堂纠正,课下立马去买了本字典,每次备课都要认真查字典,练读音,练粉笔字,充实而有成就感。学生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较上一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两年的语文教学跟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学生还会给我发信息、打电话。

刚从乡村来到城市,从语文教学改成了信息技术教学,开始真有些不适应。在给学生整队时,学生总会问我:“老师,能给我们玩会儿游戏吗?”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贴着的标签就是“游戏”。上课就好像是一种无烟战争,学生是变着法儿要去玩游戏,我是变着法儿不让他们玩游戏,下课了,学生要是没有玩到游戏,就会感觉到很沮丧。我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的态度非常不满,苦口相劝,学生似乎也听不进去,有的学生甚至会说:“老师,你就让我们放松放松吧!”虽然说没有主课和副课之分,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让我有挫败感,他们说是你不够狠、不够严厉,我想可能是吧,原来自己有的亲和力,现在一点用没有,学生既不怕我也不喜欢我。

就这样磕磕巴巴地教了一年信息,除了挫败,没有任何成就感。心中有对学生的爱却觉得无处安放,学生似乎根本不需要我的爱。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想方法解决,我再次接一年级的信息时,就按照一定的规则去给学生玩游戏,什么时候可以玩,可以玩什么样的游戏。开设了电子制作特长班,跟学生接触的时间多了,辅导学生参加电子制作比赛,渐渐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找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是一门艺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相通的地方。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