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治学之道作文800字高中(有理想抱负的作文800字高中)

治学之道作文800字高中(有理想抱负的作文800字高中)

更新时间:2024-05-30 13:43:10
治学之道作文800字高中(有理想抱负的作文800字高中)

治学之道作文800字高中【一】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人要在社会中生存,进步,没有朋友,那是不可能的。何谓“交友之道”,历史告诉了我们很多。

一曲《高山流水》,促成了伯牙与子期的可贵友情。所谓知音难觅,挚友难求,对于伯牙与子期来说,音乐架起了他们友谊的桥梁。他们以琴为笔,化曲为话,向对方诉说着觅得知音的喜悦与无憾。他们告诉我们,兴趣相投,可以结为知己。

自古“负荆请罪”流传不息,而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廉颇与蔺相如。起初,廉颇不满蔺相如一介文人,单凭口舌就能身居高位,受皇上赏识,而自己冒生命之险,战场敌才能拼得一武将的低位。于是他经常向蔺相如找茬挑衅,还四处散播谣言说他坏话。但在护和氏璧一事后,蔺相如的机敏才智,不畏的胆识让廉颇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了之前的诋毁和出言不逊,于是他负荆请罪,促成了后来二人文武并用,结交成友的佳话。他们告诉我们,了解对方,方能结交成友。

唐太宗与魏征可谓是历史上一对有名的冤家。唐太宗统治下的繁荣盛世,自古以来,为人赞颂与称道。殊不知,他的清明治世,背后却是魏征冒直谏。魏征早在唐太宗还是秦王时就已是他的门客,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直至李世民登基为王,魏征依旧做着他的谏臣。谁有能料想,他们二人时常闹矛盾呢?魏征的直言不讳,敢于直谏乃至谏时常触怒唐太宗想了他,但他仍旧直谏。两人就这样吵吵闹闹,换来了盛世。他们告诉我们,直言不讳,没有隐瞒,乃是真正的朋友。

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与开国元勋周恩来二人的感情,也是令人艳羡。昔日同学并肩作战,带领中国走向了新纪元,虽有过矛盾,嫌隙,涣然冰释后,仍旧是朋友。无需点明,相视一笑,已是明了。他们共同面对敌人的刁难,面对国内的危机。有困难,他们一起扛;有喜悦,他们一起乐。他们携手,共创了伟大的中国。他们告诉我们,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有此知己,足矣。

“士为知己者”,是朋友最好的写照;福祸同当,是朋友最好的担当;直言不讳,是朋友最好的沟通。

此所谓,交友之道。

治学之道作文800字高中【二】

朋友是人生中必不可少一部分,特别是在现如今如此复杂的社会中,老舍也说过“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没有它,生存将失去光彩,没有它,生命将不会开花结果。”可见朋友的重要,没有朋友的世界是孤独的,是寂寞的。但是你知道交朋友需要些什么吗?

交友需要了解,对于自己的朋友,你不了解他,那么他就不可称作“朋友”,他不过是一个在你空虚,无聊时陪你逛街顺便充实一下自己的同伴而已。东汉时,管宁和华韵是同窗好友,但经过两次事件后,管宁发现也了解到华韵和自己燕不是志同道合的。于是从那之后,管宁便不再以华韵为朋友。一个朋友,你若不了解他,就不会明白他是否是真心或是适合与自己交朋友。

交友需要真诚,和朋友相处,彼此都要讲究知心,讲究坦诚,讲究肝胆相照,双方都应有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拥有赤胆忠的义气情谊。德国文学家歌德和席勒是对好朋友。席勒英年早逝,歌德无比痛心地说道:“我失去了朋友,同时我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歌德将席勒比作自己“生命的一半”可见歌德对他朋友的真诚。

交友需要奉献。常常听到一个人在讨论一个如何如何,而议论的那个人往往是被议论者的朋友,他们成为朋友或许都只是因为彼此对自己有价值,有利益,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朋友,他们之间这种带着利益关系的不是真正的友谊。常言道,“君子这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不应带任何自私的因素,唐代文学家,政治家白敏青年时,有位朋友叫贺拔甚。他们都去赶考,考官王起想取白敏为状元,但他不满白敏与贺拔甚交往,但白敏为了贺拔甚连状元都不要了。王起听说后,反而录取了他俩。白敏是真正把贺拔甚当做自己的朋友,虽然说二人后来起考取功名,但我想若结果并非如此,白敏也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

唐代诗人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不必金与钱”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最珍贵的,是真金白银不可相比的,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所以说记入史册的,不是锱轶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一份真诚的友情,可以让我们保留对真情的敏感,可以抹去眼睛上的阴 。可以使我们重新振作,重新开朗。

治学之道作文800字高中【三】

刚刚读这本书得时候,感觉什么都没读懂!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能看懂一点点的,在迷茫之中发现一丝光明。同时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政治学》这本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所以,似乎如果要更好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从西方的政治研究入手。当然没那么多时间!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下面就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关于公民的定义,从词源学上看,“公民”一词源于希腊文“波里德”(civis,原指属于城邦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他对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这样看来,在一个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中,要成为公民须要具备有权参加城邦职司、既能被统治也能统治的善德、有闲暇以培育此善德等条件。总的说来,从事政治活动、享有政治权利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定义中占有较大的意义份额。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即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并不必然会同时丧失公民身份。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可能连职业的优劣差异也可以使得一个人不能成为公民。记得看过欧美一部叫《星河战队》的电影,在那里面就有公民和平民之分,参军以后就可以成为公民!否则,都只是平民而已。在亚氏眼里公民资格是很难得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政体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政权的载体,城邦的建立有其特定的终极目的,即追求公利,充分发扬人的天性,促进善德,满足人们过优良生活愿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的深远。因为,在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还普遍对利益问题予以了很大的重视,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在《论法精神》一书中对利益的本质,内容,特征及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都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强调“利益是我们唯一的推动力”,指出“人永远服从他理解得正确与不正确的利益”,并且主张“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很紧密地联系起来”。就算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阐明了类似的观点“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等观点。

在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最主要的观点“经济人”,说明了人们是为了利己才行动的!这与亚里士多德中的“追求功利”,“发扬人的天性”有莫大的关联性。所以要了解西方政治学或经济学可以先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