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青春自强不息作文范文600字)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青春自强不息作文范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24 03:35:09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青春自强不息作文范文600字)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一】

近年来,青春片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我的少女时代》《谁的青春不迷茫》.再到《左耳》..... 几乎每年都有跟无厘头、幽默搞笑、朦胧爱情有关的热映影片。

这一类型电影的商业性开发也许比影片本身更有意义,为了博取观众的目光,迎合观众的口味,一直以来的青春电影都会以爱情为主线,甚至把爱情用放大号加以放大,影片中出现高中生性行为、堕胎等情节。

电影中所展现的残酷青春物语,它会带给人惆怅,而更重要的,是提醒观众,那段注定逝去的岁月是令多少人想回味却又不忍回味,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这段苦乐年华。

而此次的青春影片《我的青春永不逝》与以往的风格不同,该片是根据感动中国网事十大人物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的真实事迹改编。通过艺术的手段,以最真挚的表演向观众传播积极正能量,是高考生减压必看电影之一。

相比较近几年颇受观众喜爱的小清新文艺或者虐爱都市言情类型,《我的青春永不逝》这部电影在潮流中倒显得另类,具青春励志感恩于一身,又像个穿着保守思想封建的女人撇去时代新潮元素与光鲜亮丽,将最质朴最真诚的一面展现给大众。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样的电影看后会感觉酸爽直呼换换口味也不错。

该片是由贵州籍中国著名青年导演陶明喜执导,并担任编剧,这也是陶明喜导演独立执导的第20部电影。导演陶明喜说:肖丽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部电影做好,真正地塑造好肖丽这个形象,确保能够更多地向观众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将“肖丽精神”发扬光大。选择在4月21日上映,也是为了能给今年的高考生在高考前解压,同时借此影响更多的青年学子,告诉青年学子应该如何克服磨难,实现人生的价值。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二】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匣、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三】

《我的青春永不逝》是根据最坚强的.高考女孩肖丽的故事,改编成的一部青春励志电影。本学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师生将一同走进信院影城,看主人公肖丽的励志人生,用心生命的意义在于厚度。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名农民家庭女孩肖丽梦想成为一个舞蹈、歌唱家,然而在高二时因疾病失去了左腿,本来因为腿的事情已经伤心欲绝的肖丽,没想到病情继续恶化,为了完成梦想她与时间赛跑。在同学老师的努力下,她坚持参加高考想要完成自己的高考梦想,选择在只有一人的考场参加,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高考一类重点本科分数线,而让人惋惜的是,女孩肖丽刚被贵州大学录取后,就离开了人世。

主人公肖丽用实际行动阐述着生命的价值更在于厚度,并给青年一代以深刻的启示:面对困难我们需要坦然面对,用豁达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有限的时间里无限的放大自己的光芒!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四】

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一堆本来可以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木匠上山,选的是“可用”之材,要么作柱,要么作栋,再不当用,也要作椽。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做不了。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

作为木匠,他衡量木头是否有用的标准就是“实用”。其实,只要我们把视野稍微扩大一些,便可发现,像木匠这样用“实用”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还不在少数。找对象首先看他(她家是否有钱,评判学生首先看他的分数多少,结交朋友首先看他(她是否有利用价值……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形成了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观念。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承认人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讲究一点实用,追求一点功利,本也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盯在“实用”和“功利”上。人为万物之灵,理应有除物欲之外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除了“实用”的眼光外,我们还要有审美的眼光。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可以发现许多美的东西,可以造就许多可造之才。根雕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树根身上的美,把它们雕刻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钟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了俞伯牙演奏的乐曲中的美,两人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蔡元培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文才的美,使沈从文成了北大著名的教授。

一堆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手里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匹平常的马在伯乐眼里成了千里马,一块石头在天文学家眼里成了陨石,这一切都因为发现者用的是“审美”的眼光,而不是世俗的“实用”的眼光。

给我,给我一双审美的“慧眼”吧!为了奇形怪状的树根不被抛弃,为了千里马不“骈于奴隶人之手”,为了这世界上的美不再被埋没。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五】

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眼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已经3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3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有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又仿佛等待着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记忆移植。”护士的话音刚落,3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

他们3个人将同时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问题。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3个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有多少财产谁也不知道底细。

“记忆移植进入程序。”随着医生的话,3个人立即在大脑里开始了搜寻:……一间阴暗的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 家吗?这样陌生,却又熟悉。老大心想,当自己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走,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 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房。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进这破屋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挛,巨痛袭来,生下一个糊糊的孩子。这孩子的双眼被糊了个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七七四十九天,淤散尽后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 吗?妈说过我小时候眼睛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自己家住 的那些日了。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待母亲,难怪有一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睛,我问她,她还说没什么。

3个人都在“记忆”中泪眼模糊。他们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裹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双、三双……”

自强不息的青春高考作文【六】

青春是什么?

青春,犹如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带着初升的朝气,绽放着岁月中最好的年华。

正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对青春年少的热情讴歌;恰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对万千青年的殷切期盼。

这是青春的风采。

岁月如歌,如白驹过隙,揭开历史尘封的面纱,自强的精神无不贯彻其中。

文人志士也因此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强,是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留下千古绝唱,慷慨赴,投江而尽;自强,是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夜夜苦读,孜孜不倦,终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自强,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忍辱负重,铭记耻辱,励精图治,后伐吴报仇。

这是自强的`精神。

青春需要自强,自强也将在青春中绽放最耀目的光芒。

面对坎坷崎岖的学习之路,我们需要自强,一路披荆斩棘,冲破阻碍,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性绽放自我;面对蜿蜒曲折的人生长河,我们需要自强,沿途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概抵达终点。

除却浮躁与傲慢,唯有奋发向上,才算的自强。

苏东坡年少时期便才识过人,在门前立了一副对联识遍人间字,读尽天下书。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苏东坡看在眼里,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自此,苏轼便为人谦逊,终成一代文豪。

苏轼的事例同样给了我们警示,浅薄的学识或许能自得一时,却不能长久,唯有自强,是通往终点的唯一路径。

请在初升的朝阳里用自强焕发你最夺目的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