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5年级家风家训好故事征文)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5年级家风家训好故事征文)

更新时间:2024-06-18 08:52:42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5年级家风家训好故事征文)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一】

勤俭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代开始就提倡勤俭节约,唐代李商隐在《咏史》中有这样的句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短短十四个字将勤劳节俭的重大作用一语道尽,大到整个国家,小到每一个家庭的兴旺衰败都与勤俭节约密切相关。

勤”“俭”两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天道酬勤,勤奋是国与家的财富之源,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的为国与家创造出殷实和富裕。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才能把创造出来的财富积累下来。节俭会增强勤奋的动力,善于节俭的国与家就是一个有光明前途的国家。

然而当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勤俭节约的美德似乎被习惯了大手大脚消费的人们所遗忘。舌尖上的浪费、资源上的浪费等等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浪费带来的结果是可怕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人们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几十上百年后因为今天的浪费给子孙后代带来的后果,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损失的不仅仅是物质成果,更严重的是损毁了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人的道德情操。

为了让子孙不品尝因为我们的奢侈浪费带来的苦果,为了让后代能够继承并发扬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勤俭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你和我做起,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传统美德永垂不朽。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二】

莎士比亚说:“勤是幸福的左手,俭是幸福的右手,两者均可致富。”若是不懂得勤俭,你与幸福便渐行渐远了,这会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邵雍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勤为人的一生之本,若是好逸恶劳,便是农人惰于深耕易耨,商人疲于乘时趋利,工人懒得计时效功,读书人无力笃志力行。无法效力于自己的工作,这种在世上苟且偷生的人,对社会人群有何用处?

若是为人勤奋,但不知节俭,便如同牟叔庸所说:“勤以得之,俭以守之。勤而不俭,无异于左手取而右手丢。”将勤奋以得到的,因不知节俭而丢失,最终仍是一无所获。这样将先前的勤奋努力尽化为乌有,岂不可惜?由此便可知俭的重要性。

勤,是不怠惰的努力求进;俭,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勤俭的最佳代表人,当今非陈树菊女士莫属。她每日清晨即起卖菜,勤于工作,所赚取的虽仅蝇头小利,却从不浪费一丝一毫,节俭持家,多年来所积存的财产,确是不容小觑。她曾说:“钱要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才能发挥最大的用途。”她将长期以来的存款尽数捐献,回馈社会,更是将勤俭的真谛发挥到极致。勤俭不只可修身、齐家,更可推及至治国,甚至平天下。倘若人人都懂得勤俭,国家怎会频临衰败、破产的绝境呢?

富兰克林说:“勤俭使事情容易,懒惰使事情困难。”想要成功,勤俭便是第一要务,古今中外的成功之士,如孔子、比尔盖兹等,哪一个不是为人勤俭的?力行勤俭二字,向成功迈进吧!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三】

中国,一个伟大、独特、充满东方神韵的国度,有十三亿多勤劳的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正是因为有了人们勤劳节俭这一美德,国家才得以生存、发展乃至繁荣壮大。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以“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著称。那千古遗传的勤劳节俭便为中华赋予了新的灵魂与不屈的力量。

勤,是古代孔子的“韦编三绝”,反复读书,勤以补拙,最后成为圣人;是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是匡衡的“凿壁偷光”,为了学习,给自己创造条件,勤奋努力!

俭,是不浪费,是约束,不放纵。就如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他总是以“俭”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件衣服补了又补,事事想着老百姓却不管自己的生活多么朴素,村里的领导要翻新他老家的房屋,可他却说要先把普通老百姓的房子先安排好!又如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她小时候过着清贫的日子,那是迫不得已,可长大后,她有了工作,有了丰厚的收入,可仍是那么节俭,衣服旧了、破了舍不得丢。真可谓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小时候出生在农村,到了忙月看着爷爷奶奶不辞辛苦,早出晚归地干农活,回到家里,他们从不抱怨自己干活是有多么辛苦。他们这种勤劳的精神让我耳濡目染,也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如:看到家里有堆积的衣服没有洗,我立马拿去洗净;看到家里有垃圾,就拿扫把马上清理。

我还有节俭这一特点,正是因为受到妈妈节俭美德的熏陶。有一次,我看到妈妈正在清理一些旧衣服,并将爸爸的一件旧裤子拆掉,然后剪起来。我说:“妈妈,把这件衣服丢了吧,都这么旧了。”妈妈笑着对我说:“是有些旧了,但是改小一下可以给弟弟穿!”我又瞅了瞅那件衣服,深感怀疑,就说:“膝盖部位快破了,你还能改得多好?”妈妈二话没说,三下五除二几剪刀下去,架上缝纫机,一件帅气儿童牛仔裤展现在我眼前。我用钦佩的目光看向妈妈,不由自主翘起大拇指说道:“妈妈真了不起!”

从那以后,我家每有小或旧的衣服也都拿来改造一下,变废为宝,有的可以剪成小书包,手机带等等,这些都得感谢于我母亲的言传身教。

勤劳节俭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美德和精神,我们要从小养成这个美德,勤劳节俭,从我做起!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四】

节俭,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不把节俭放在眼里,总是随意造成浪费,但阿姨的节俭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常常是一本本子没用完或是只写了一两页就丢掉,阿姨看见后,就生气地问我:“紫怡,你的本子怎么没用完就扔掉呢?”“因为这些本子都破破烂烂的,有些连封面都没有,不抛掉干嘛。”阿姨听了,严肃地对我说:“紫怡,你知道吗,在阿姨小时候,都是天不亮就去山上采药,再拿着采的药到药铺里换钱去买本子,那个时候哪里有你现在这么幸福。”阿姨一边说一边把我写完了的页数撕掉,然后再把没写的集在一起装订成册,最后把破的封面用透明胶布粘好。看着这些“新本子”,我不由得脸红了,今后一定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过了一段日子,妈妈介绍阿姨到北京的一位人家当保姆,每月20xx元,并且包吃包住,阿姨觉得条件不错,就去干了。一晃新年到了,阿姨也要回来了,我高兴地想象着阿姨身穿名牌衣服,脚蹬高跟靴的漂亮样子回来。可是,结果令我大吃一惊,阿姨居然还穿着妈妈在阿姨临走前给的几套衣服,脚上穿着一双普通的黑色靴子。阿姨见到我,连忙从行李里拿出许多布娃娃、北京特产、漂亮衣服……妈妈看见阿姨从行李里拿出这么多东西,心疼地说:“妹妹,你怎么买这么多的东西呀?”阿姨听了,笑了笑,说:“呵呵,过年嘛,应该买一些礼品嘛。”“可这也太浪费了,你赚钱也不容易啊!”“哎呦,钱是可以再赚的嘛,辛苦一点又不是不可以。”妈妈听了,也不说了,只是心疼地看着这些东西。

这就是我的阿姨,对自己很节俭,可是对别人却很大方。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五】

通过班队活动、黑板报、校园网等多种教育宣传阵地,努力营造创建节约型学校的舆论氛围,积极倡导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消费观念,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开展以“节水,必须从点滴做起”、“节电,从身边做起”、“节约粮食,从手下开始”、“节约纸张,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宣传节约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关于节约的有关政策规定。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今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让我十分生气。新闻报道上写的是:老周夫妇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中,他们含辛茹苦,没日没夜的干活,可好不容易挣的工资却被儿子拿去开了个生日派对,在一夜之间化为了乌有。

读了这则新闻后,我觉得我们小孩儿根本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父母没日没夜的干活,就是为了让孩子能上学,有出息,可有的孩子不是去吃肯德基,就是去豪华酒店,把父母的汗钱浪费在那里。胡锦涛制定的“八荣八耻”最后一条就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许多贫困山区的儿童都上不了学,有的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在城市里,许多儿童竟然威胁自己并不富有的爸爸给自己买玩具、电脑……如果不买就哭就闹,甚至离家出走,只有父母答应他们提出的要求,他们才十分高兴。

今天,我又看到了另一则新闻,讲的是有一群背山人,每天都要背一百多斤的石子、沙土和水泥上山。每天至少要背10个小时,大约要上七万二千多个台阶,七万二千多个台阶,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我们一般上山玩耍,走几百个台阶就已是气喘嘘嘘,七万二千多个台阶岂不是要累,并且其中有好几位妇女,还有位18岁的孩子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人被压得腿都打哆嗦,手里还拿着一根拐杖撑着。这些背山人虽然辛苦,可他们拿到钱时很快乐,因为那些钱是他们辛勤劳动得来的。自己挣的一毛,永远比要来、讨来甚至威胁来的一百元珍贵得多。

同学们,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来铺上自己以后的道路。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七】

1、节约用电。公共场所用电器要指定学生参与管理,严杜长明灯。办公室、会议室、走廊、通道内使用节能灯具。走廊、通道等照明需求较低的场所,宜采用低瓦的节能灯并安装声控感应开关。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电视机等电器设备不使用时及时关机。让学生参与用电管理中来,体尝节俭所带来的乐趣。

2、节约用水。健全节约用水规章制度,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杜绝跑冒滴漏;花木浇灌用水,采用滴灌、自动喷灌等先进灌溉方式。

3、珍惜粮食。学生在校用餐应做到基本不剩饭菜,剩菜剩饭要合理处理;不吃或少吃零食,不乱花钱;自己能做的事力争自己去做,不依不靠,学会独立。

4、不盲从,不追逐时尚;不攀比,不提倡高消费。

5、爱护公物,保护好校园清洁卫生。

讲家史传节俭家训作文结尾【八】

??俭的阿姨

节俭,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不把节俭放在眼里,总是随意造成浪费,但阿姨的节俭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常常是一本本子没用完或是只写了一两页就丢掉,阿姨看见后,就生气地问我:“紫怡,你的本子怎么没用完就扔掉呢?”“因为这些本子都破破烂烂的,有些连封面都没有,不抛掉干嘛。”阿姨听了,严肃地对我说:“紫怡,你知道吗,在阿姨小时候,都是天不亮就去山上采药,再拿着采的.药到药铺里换钱去买本子,那个时候哪里有你现在这么幸福。”阿姨一边说一边把我写完了的页数撕掉,然后再把没写的集在一起装订成册,最后把破的封面用透明胶布粘好。看着这些“新本子”,我不由得脸红了,今后一定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过了一段日子,妈妈介绍阿姨到北京的一位人家当保姆,每月xx元,并且包吃包住,阿姨觉得条件不错,就去干了。一晃新年到了,阿姨也要回来了,我高兴地想象着阿姨身穿名牌衣服,脚蹬高跟靴的漂亮样子回来。可是,结果令我大吃一惊,阿姨居然还穿着妈妈在阿姨临走前给的几套衣服,脚上穿着一双普通的黑色靴子。阿姨见到我,连忙从行李里拿出许多布娃娃、北京特产、漂亮衣服……妈妈看见阿姨从行李里拿出这么多东西,心疼地说:“妹妹,你怎么买这么多的东西呀?”阿姨听了,笑了笑,说:“呵呵,过年嘛,应该买一些礼品嘛。”“可这也太浪费了,你赚钱也不容易啊!”“哎呦,钱是可以再赚的嘛,辛苦一点又不是不可以。”妈妈听了,也不说了,只是心疼地看着这些东西。

这就是我的阿姨,对自己很节俭,可是对别人却很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