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高考作文原则(高考作文新规定)

高考作文原则(高考作文新规定)

更新时间:2024-04-07 19:23:27
高考作文原则(高考作文新规定)

高考作文原则【一】

1、“痛苦”+“反思“:达利欧有一个怪癖,喜欢沉浸在对痛苦和错误的反思中,为此他做了一个APP,专门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每一个引起痛苦反思的事件。80年代他曾经为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倾家荡产,但是他回忆道,正是因为这一次错误,才让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让他的思维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思考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2、善于记录,做“专业的犯错者”:善于记录其实也是大家都懂的一个道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我们人生的经验也好、重要的提醒和警示也好、偶尔的想法和灵感创意也好,我们的大脑都只能短时的储存和记忆,时间一过,大脑就什么都忘记了,这非常不利于我们总结和反思。达利欧说:“人生和事业上获得的经验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的进行记录和总结。”

达利欧说自己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这个“专业犯错者”(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这专业犯错者不是说犯错很多,而是在每次犯错过后,都能对错误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由此能够把错误转化为原则。失败是不是成功之母,取决于你是不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否则只有一些感性的、模糊的感受和经验,最后的结果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其实我觉得“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性的弱点和顽疾,就像拖延症一样非常普遍),如果是这样,那失败依然是失败之母。

总之,达利欧的这本书是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出的几百条各式各样的原则,做成搜索引擎一样的目录索引,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原则和解决方案,这样对号入座就可以了。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反思做了严谨和精密的原则总结,下次出现同样问题就可以直接从系统调用来解决问题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读这本书的'核心观点,那就是用理性来对抗这个世界的复杂。达利欧就是一个完全的理性精确主义者,一切从理性出发,反对任何感性的个人情绪。所以这种思想和观点可能只适合那些极其需要理性来做判断的行业,比如投资,但是对于很多其他行业来说,比如我所从事的营销创意行业就很重视感性的部分。

极度的理性是需要极度的勇气的,认清真相的过程可能也是痛苦的,有时候适当保持一定的感性,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高考作文原则【二】

读这本书,想起了上大学那会儿读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终极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原则,也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底层准则是什么。有些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则,比如瑞?达利欧,甚至能将自己的原则成体系的总结出来;有些人的原则比较模糊,甚至不讲原则,其实不讲原则也是一种原则(哲学就是这么拗口)。

厘清并审查自己的原则有用吗?毫无疑问,原则是有优劣之分的,审查原则的目的是为了进化。无论是瑞?达利欧的生活原则还是工作原则,除了书中罗列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外,更底层的还是“明确目标-找出问题-诊断问题-规划方案-执行方案”这一循环,在循环中不断进化。

得益于曾经的工作经历,PDCA戴明环一直深入我心,和瑞?达利欧底层逻辑几乎一致,再一次说明世界运行的底层原理还是相通的,一通百通。《基业长青》那本书里也说,企业的管理思想还是那一套,换个新名词,也还是那一套。当然了,这本书下次再推荐。

高考作文原则【三】

没读《原则》这本书之前,并没听说过作者瑞·达利欧,在阅读过程中,才逐渐了解到他是桥水基金创始人,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创立的桥水基金是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6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万多亿人民币。工作成就当然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者和中国的关系密切,交流广泛,非常喜欢中国。在1995年,作者就把年仅11岁的儿子麦修送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读书,并寄养在他的朋友顾阿姨家中。别人问作者,为什么要把年幼的孩子送来中国,不觉得太冒险么,作者回答“他不去风险更大,是中国改变了麦修,让他懂得了生活”。后来麦修回国五年后又重返北京,历尽周折创办了中国关爱基金会,专门救助中国的残疾孤儿,作者对这一行为非常赞同。在美国的家中,作者多次举办慈善晚宴,为中国的残疾孤儿出钱出力。曾经,作者拎着婴儿尿布,扛着奶粉和麦修几人一起去陕西孤儿院,别人眼里简直就是外来民工,别人评价他就是活着的白求恩。作者来中国,经常宴请他的一群中国老朋友喝茅台,别人打趣问他为啥这么喜欢中国,用作者的话讲“我知道,你们说我上辈子是中国人”。

没直接开始介绍《原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而是先介绍关于作者的另外一些事,是因为在这本《原则》里,作者通过讲述他几十年所总结、整理的一系列行为准则的,表达他希望营造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这两点甚有意义。作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不是与你关心和尊重的人一起去共事,工作就没有意义。我会出席任何别人真正需要我的场合,如果整个机构和团队都是这样行事,就会变得更强大、很值得为之奉献。在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必须对其进行私下慰问”。

作者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讲到,不管他一生中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都不是他知道多少事情,而是他知道自己在无知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帮助他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行动。在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有效的决策者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还是偶然的例外,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处置。有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不会太多。因为他已经设计了一套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件,就可以运用有关的规则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本书作者瑞·达利欧用了三十年多时间对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这一观点做了卓有成效、效果斐然的亲身实践。从三十多年前开始,达利欧每次遇到新问题,或者犯下了新的错误,他都会有意识地记录下来,慢慢地针对类似的问题,总结出一套行为准则。这一部《原则》,就是他三十多年来全部总结的精华。用现在热门并逐渐普及的一个词来形容,这是他奉行的一套严密的人生算法。

在《原则》第一部分生活的原则中,作者提到拥抱现实并妥善应对现实至关重要,不要落入常见的陷阱,期盼现实与真实情况不同,或者你所处的现实与众不同。毕竟生活的真谛就是从你所处的现实中汲取出最大的价值。保持头脑极度开放,有效应对在你一路所经历的痛苦和失败,进化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力量。这部分原则可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拥抱现实,应对现实;二、用五步流程法实现你的人生愿望;三、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四、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五、学习有效决策。其核心就是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做一个理性的、有原则的人听起来不算很难,但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让自己内心的动物精神来驱使自己行动,从而忽略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在生活原则这一部分,作者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用自己本能的、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认真勇敢对待失败和痛苦在《原则》一书里被许多次着重强调,作者的态度就是,如果现在尚未遇到坏事,那就再等等,坏事,迟早要上门,这就是现实。既然问题总归会发生,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如何应对,而不是花时间在那里抱怨感慨并期待不要发生。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该。

在上百条工作原则中,创意择优这一原则最为重要。所谓的创意择优,就是在做决策的时候,要选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参与者明确讲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背后的逻辑和依据,让大家评判,然后通过桥水内部使用“可信度加权决策法”的方式。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如何让优秀的想法不断在企业内部产生呢?这里就涉及另外一个重要原则——“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工作原则里的这条“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与生活原则里的“极度开放”是一脉相承,是全书特别被浓墨重彩特别强调的一点。这种极度透明和坦诚的文化是有理论依据的。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表面上干的是一份工作,但其实做的是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他的本职工作;第二份工作,是管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尤其要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但这第二份工作,其实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过,这个“极度透明”的原则也是有代价的,桥水基金新入职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据报道,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工作的头两年之内就会离开公司。而且,根据这些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太过粗暴,而且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但这就是作者坚持的原则,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原则至上。

打造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的文化、创意择优、可信度加权决策、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这些原则听来真的特别好,特别有道理,但在这本书导言部分,作者自己也说到,本书中所记载的原则的价值到底有多大,由读者决定。原则应该来自于自己的“痛苦加反思”,而不是只通过听取别人的经验来建立,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把感性的经验总结成理性结论,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原则,让每一次错误都为你所用,最后用自己的原则体系来驱动你的人生。通过介绍自己的过往经历,介绍自己的生活、工作原则,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其实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

最后,像作者在书中所祝愿一样,愿你能将工作和激情有机结合在一起,愿你能与同事为了共同使命而奋斗,收获成果;愿你尽情享受奋斗和成果带来的快乐;愿你迅速改善和进化,成就斐然。

高考作文原则【四】

2月23日,有个刚被春雨滋润的早晨,由于教育部门要对我们实行减负政策,将上课时间推迟到了8:30,面对大量时间,便在家中自行背起英语单词来,竟忘却了时间的存在,到8:50分,我望着飞逝的时间,我猛然背着书包下了楼,大概过了一分钟,我便跑到了公车站,可能时候太过苍促,面对寒春的早晨,我还没有适应过来,双手缩进了袖中,又伸入了温暖的口袋,盼望着似乎比我行走还慢的公车能早时到来……

正在颤抖苦等之际,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太之,车子再不来,你就来不及了。”

……

我呆了一下,转身一望,我再次呆住了。只见一个身穿时尚运动服和牛仔裤,身材还是肥肥胖胖,只是头发已染成不再“纯洁”的黄色,那人我认识,他的名字叫赖宇,是我小学同学,他比我聪明,因学习不努力,贪玩的种种因素,成绩比我还差,每次总位居我后面十余名。现在,他大慨和我一样,格外珍惜补课时间,看他所行的路线,多半是从我家楼下的数个网吧中不得已走出来,朝离这里不远的鸿鹤学校而去,望着他那无忧无虑,而又深感陌生和恐惧的背影,我不禁心中一寒。正在这时公车已至……

为什么赖宇会变成这样呢?为什么我没有什么变化呢?我想或多或少与我的处世原则有关,我们可以重新制定或改变处世原则,但处世原则也可以奠定或改变我们的人生,我的处世原则和大画家大作家刘墉先生的一样——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高考作文原则【五】

之前自己阅读《原则》,时不时地听,看,但太过于碎片化,间隔时间太久,已经一个多月,导致读完之后没什么感觉,收获也不大,期间还有些不耐烦的情绪,因为那些原则被一条条列出来,感觉比较繁琐,看起来也比较无趣。直至今晚看了关于瑞-达利欧自己关于《原则》的解读直播,让我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正如作者瑞·达利欧对我们所说的那样,读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读完之后完全照搬书中所列的原则内容直接去践行,书中一共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365条低原则,这么多条原则怎么记得住呢?到真实场景可能会忘得一干二净,读完这本书最难的问题就是在于怎样去运用。这就需要考虑自己的实际环境,建立起关于自己原则,再去实施,因为每个人所面临的现实是不一样的,而这本书的意义也不在于列出了这些原则,而是阐述了这些原则是怎样来的,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要想读懂这本书,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原则?难道仅仅是做事需要遵循的规律,或者行为准则吗?在英文牛津词典中,对于原则有这三种解释:

第一,基础的真理,也就是准确理解,洞察现实的能力,极度透明,求真。第二,行为的规范,在不断审视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自己做事的一套操作系统,也叫常识。第三,道德的正义,人的底线或者价值观,也就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