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怎样从语言和构思方面赏析作文(巧妙构思作文的几种方法)

怎样从语言和构思方面赏析作文(巧妙构思作文的几种方法)

更新时间:2024-05-05 17:13:05
怎样从语言和构思方面赏析作文(巧妙构思作文的几种方法)

怎样从语言和构思方面赏析作文【一】

【案例】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导学生体会“标志”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意义,并学会使用这些词语,教师采用了造句练**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⑴谈说明顺序,学生找到了关键的六句话,教师点拨,六句话都有语言标志。

⑵投影显示,用红色的字标记“首先,然后,还需要,最后”,强调能使用这些词语并不简单。

⑶投影展示“首先,其次,还,然后,接着,最后”,让学生造句,至少使用四个,“然后”一词只能使用一次,所有词语不得重复,语言层次清晰。

⑷学生相互说给对方听。

⑸学生造句,教师点评。

⑹小结,让学生抄下这串词语,再次强调重要性。

【品析】类似于“首先,然后,还需要,最后”等这些表示先后顺序、主次关系的词语,表面看很简单。但实际上,正如王君老师所说:“包括最重点中学的学生都不会用。”不仅不会用,在阅读的时候,很多学生也不能抓住这些具有明显标志性的词语,读懂文章的逻辑顺序。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表示先后顺序,标志逻辑关系”的词语,王君老师采用了让学生“造句体味”的方法。从教学实录看,在这个环节,共有六位学生起立发言,教师均进行了一一点评。这样,通过“人人说相互听”、“个别说教师评”的造句练**,并抄写记录,学生就对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意义及用法有了较为深入地理解,且初步学会了应用。造句,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词,并学会运用关键词的重要方法。可惜,这样的方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是常常被忽略的。

怎样从语言和构思方面赏析作文【二】

⑴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字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⑵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字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自甲骨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今天的汉文字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⑶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⑷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90%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汉文的词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⑸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流中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⑹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⒈通读全文,概括汉文读物的特质。

(1 (2

(3 (4

⒉第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

⒊第⑶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⒋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第⑷段划线句子所举的例子,并说说举这个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⒌“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简述由此联想到的情景。

【解析与点拨】:

第1题考查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概括能力。答案要点是:悠远性、简约性、联想性、审美性。

第2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要能够正确理解和辨析。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服务的,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具体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答案是:作比较、列数字,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第3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表示程度、范围、依据、估计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上,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因为这是根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这样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对,更符合客观实际。这道题的答案是:不能,“语义信息量相当”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限制条件,如果删去,就无从比较了。

第4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要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联系,还要考虑说明的效果,如准确、清楚、生动、形象、具体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答案是:“萤雪”一词会使人联想到车胤和孙康读书的情景,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汉文的词语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第5题考查语言积累和联想能力,很有特色。答案示例:知音,俞伯牙弹琴遇到钟子期,两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例1的第1、3题,例2的第2、4题都是有关说明方法的题目;例2中的第3题是关于说明文语言的题目。不管是说明方法还是说明文语言,都是从文章的技法角度来考查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怎样从语言和构思方面赏析作文【三】

【案例】教学《国宝大熊猫》,教学生用“三步上篮法”分析说明文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王君老师的具体做法是:

⑴投影展示,点拨说明文语言的有关知识。

⑵投影展示,教师提供“三步上篮”分析法范例。“分析‘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的‘左右’表达很准确。第一步:‘左右’一词表示约数。第二步:说明“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要的“两年时间”是个估计的数字,是大概,不确定。第三步:这个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学生练**,教师投影展示了一个参考练**。

⑷分组发言,教师点拨评价。

⑸教师提供“参考练**”的“三步上篮”分析法范例。

【品析】语言品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语言运用之美,**得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检测学生感知到了语言运用之美或**得了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运用书面检测的方式。我们的语言欣赏教学,多是师生间的口头谈话,无论是教师的点拨,还是学生的分析作答,都停留在口头上。等到需要作答的时候,学生多眼高手低,还是不会作答。在这个案例中,王君老师非常好的采用了书面的示范教学方式,用“三步上篮”分析法,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说明文语言。在知识教学和示范引路的基础上,再是学生分组练**和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再辅以示范引路。这样,学生就较好地掌握了如何欣赏、分析说明文语言,并懂得如何将这种赏析形成书面文字。

怎样从语言和构思方面赏析作文【四】

【案例】教学《松鼠》,引导学生品读说明松鼠的讨人喜欢的“讨人喜欢的语言”,王君老师以第二段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⑴自由说说,这段文字的讨人喜欢的语言。

⑵理层次,这段话从几个层次写松鼠。

⑶看表达方式。

⑷把玩修辞。

⑸揣摩用词:褒义词、形容词、动词

【品析】王君老师这种引领学生欣赏语言的方式堪称经典,是用显微镜在观察语言的精妙之处。首先,这种逐步的分层次的欣赏语言的方法,层次明晰,一次阅读,解决一个问题,目标指向明确,重点突出,绝不杂糅,问题解决得就高效,学生收获得会实在。比如,在“看表达方式”环节,教师将每个层次划分成两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揣摩“描写+议论”的表达形式。这样,就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如何去说明事物特征,像“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这样描写,再加上“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这样的议论即可。其次,用显微的方式欣赏语言,入微入情入心,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之美,还让学生**得了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用词之美的时候,教师分别从“褒义词”、“形容词”、“动词”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揣摩,体会语言的“讨人喜欢”和松鼠的“讨人喜欢”。教师将这些好的词语,和含有这些词语的短语,进行了摘录投影,也为学生的积累运用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