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亲历香港疫情作文结尾开头)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亲历香港疫情作文结尾开头)

更新时间:2023-11-27 02:43:22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亲历香港疫情作文结尾开头)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一】

您好!

这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大学校园的柳荫下面徘徊。这虽然是一所大学,并且我还在这所大学学习,但是老师您知道,我不是这里的正式学生,我是出高费来这里借读的。以后发不发毕业证都很难说,更不用说是能顺利找个工作了。自费的压力让我不仅经济上很拮据,借读的身份更让我觉得处处低人一等,美好校园对别人来说是精神家园,人间天堂,而对我来说却彷如林黛玉进了贾府,处处都是凄风苦雨,在这写日子里,我时时能够想起的就是您-——您的善良、您的博学、您的谦虚、您的伟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包括您憨小的身材,不扬的外貌都是我昼夜难以割舍的颂扬。由于思念过于深刻,所以我在你的qq上给您留言说我特别想您……而您却这样对我说:

“丽丽,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一切都是我的错,都是由于我没有用足够的辛苦和努力把你亲手送进大学的校门,从而让你不得开心,不得好过……所以我有错,所以我有罪……"

老师,您怎么能那么说自己呢?您如此的言辞说调让我一个淘气顽皮的学生何以面对?我从马街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县城中学,所以不得已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到八一中学,没想到在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我就在高一二班的教室里遇到了您这样一位好老师,从此我的心灵好似收到了些许的安慰,还记的你开口给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吗:“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八一因你们而美丽,祖国因你们而自豪……我们因为共同的梦想而相聚在八一,相聚可能会延续三个春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始终以一个仆人的身份活跃在你们中间,为你们答疑解惑,烧炕提鞋……“于是我们都暗暗地笑了,我们都在思考你将怎么为我们烧炕提鞋,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为我们穷孩子"烧炕提鞋"岂不是笑话?

谁知你却扎实地跟我们在一起了,早晨来的最早的是你,中午来的最早的是你,夜晚最后一个离开的还是你,你总是嘘寒问暖,亲切交谈,没有架子,没有训斥。你发誓要在一年之内访完我们近50个同学的家.我们这50个同学分布在武都白裕河流域近十多个个乡镇,你访问的完吗?然而你访问完了,每到一家你都要敲打柜子看粮食的收入情况,把手伸进被窝揣摩被褥的薄厚.记得你来我们家时刚好是第二学期的春季,正是人间四月梨花遍野的时候,你来了把我家小小的五间房里里外外打量了个够,然后真诚地对我们说:"丽丽,你们家境不是太好,母亲还有病,姊妹们又多,父亲一人不堪重负,你始终记着好的皮囊救不了你,你要腹内充实,所以你要争气,你要努力!"我便使劲地点头.

老师,谁知我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人,平日里凭借姿色散漫惯的我在你那儿已经是无力回天.还记得那天我来迟了,你把我站在了教室外面,就在你转身的时候我却趁机溜了,我怕你来找,便直接进了女生厕所,于是你在整个校园里找我,累的满头大汗的,后来你没法便给我打电话,我知道你会来这一着,所以我早就把手机关了;于是你又给我的家人打,可你根本就打不通,要么就打到了外地,因为我留给你父母的电话号码纯粹就是编的,你不打到外地才怪.直到晚上,我吃饱了喝足了才不得已来见你,你显然很怒,举手要打我的样子,可你最终还是没有下手,举到头顶的手最终还是缓缓的放下了……

有了这次经历以后,你显然不敢把我轻易站在教室外面了,所以接下来的我便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上课可以叠星星,打瞌睡,下课可以游玩,不完成作业,的时候打夹带作弊,学校里欺骗老师,家里欺骗父母,其实白皮不懂,可考试成绩还不赖。有一次我又在课堂上叠星星,你朝我走来了,我赶快说:“老师,这星星是辛苦我为你叠的!“你便只好转身而去,同学们都乐坏了。

尤其是高三冲刺的那会儿,你让我们发誓:不能旷课,不能请假,不能迟到,不能早退,爱情要为高考让路,亲情要为高考让路,疾病要为高考让路,不能互写留言,不能聚会……在这期间,你改写了大量的诗词要么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要么读给我们听,下面我把记忆中的罗列一些出来:

“高三了,我们要:看得惯冷眼,受得住冷落;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睡得着迟觉,起得了早床;穿得了布衣,吃得下粗饭;听得惯流言,舍得下花钱;熬得住酷暑,过得惯严寒;舍得下亲情,抛得下爱情;控得住张扬,学得会内敛;抱得住书本,拿得起纸笔;盯得住题目,析得出含义;沉住气思考,虑得出思路,下狠手去练,咬紧牙去钻;悟得透父累,报得了母恩。”

“战略上要藐视高考,战术上要重视高考,吃透、挖透、悟透……向难题进军,同全国接轨!”

“要钻就钻高考题,要考就要考高分,三百四百我不考,要考就考五六百。”

“人无千日霉,花无百日红,风水轮流转,乾坤倒着回,来年看我八一高三二班,改八一史,雪八一耻。“

“路见难题心暗吼,该下手时就下手,难题也是人出的,多读作图来帮辅;实在不行先放下,打个转身自醒悟;学习最怕钻牛角,牛角就是胡同;以退为进路自宽,蓦然回首发现后面有大路。“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泪不干,不上考场非男儿,不上大学枉三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高考虽难却有边,人的智慧高如天,考题也是人出的,我们比人差哪点?”

“玩乐实在好,爱情价更高,若为高考故,二者暂且抛。”

“咬定考题不放松,立根原在基础中,千失万败还坚劲,一分一厘累高分”

“奉劝不做笔记者,虚心踏实做学问,奉劝上课睡觉者,不要以卧昏千年。”

“一次月考结束了,二百有余三不足,双双看着熬红的眼,心像黄连脸在笑,莫让分数愁断肠。同学们啊,换取真知传捷报。”(仿写歌曲《十送红军》歌词)

“高三了,我该怎么办?成天默默在桌前,独做独思独背独记还独练,受得了失败,能舍得花钱,世间繁华彷如过眼云烟,学不深学不透不算完,记不下背不住我心难安,用一年的辛苦换取毕生的充满,同学们,这样的努力挺划算。”

这些十分接地气的语言也着实让我感动了一小会儿,可是时间一长便真成了过眼云烟烟消云散,当时念誓词的声音数我最大,而违背誓言的数我最凶,我先是请假参加了闺蜜的婚礼,后又先斩后奏去了官沟摘槐花,五月底,学校还没有放假,我又以东道主的身份请咱们班的同学去五凤山游玩,害得你连毕业典礼都没有开成,尽管你已经准备了足够的东西要千嘱万咐我们,人去楼空,空留老师在桌前空遗恨……

然而报应终究还是来了。离开了八一校园的我再也没有了上学的机会和退路。以前父母让我劳动的时候我总会以学习作为借口,可如今借口没了,七月正是花椒成熟的季节,所以我不得不没日没夜摘花椒,那些日子我显然变黑了,变丑了,我的美貌优势彻底没了,我成天穿脏衣服,土里来泥里去。也就是在那样的日子里,老师你还打电话过来,问我的情况,并且鼓励我说不要太难过,干啥都是一辈子,要么补习,要么上个高职……

眼看九月份开学了,大家都相继离开家乡远赴大学校门的时候,我急了,我不想就这样永远被束缚在黄土地上,从而在黄土地上了却自己的一生,可是仅有三百分的高考成绩那个好学校都不要我,补习又没有一点儿基础,自费自己又没有钱财,辛苦摘下的花椒钱还不够给母亲换药费。于是我想到了出路,于是我想到了老师,老师劝我贷点款去上个学吧,于是我一个姑娘家上上下下打点颠簸,这才勉强凑齐了一万元,上了个自费学校。虽则是大学,其实是寄人篱下,抬不起头。来到学校,仅有的一万元交过学费便不剩分文,于是我便勤工俭学,在学校食堂刷碟子刷碗混口饭吃,我的美貌,我的好皮囊全他妈没有丝毫用处,我则彻底底地醒悟了,我在我的手机上郑重地写下这样的签名: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尝!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中,依然挂念我的还是老师您。你时不时地打电话过来给我打气,给我留言,直到这次,老师您说我没有考上大学仅仅是由于你的错,我便彻底受奔溃了,我能够受食堂老板给我的冷眼,我能受同学们给我异样的`眼神,可我却受不了你给我说的话。老师,说句实在话,这能怪你嘛,我的品行,我的操守,无一个给我能成功的可能,我的诚实的读者,通过上面的阅读,你们觉得还能怪我们伟大的老师吗?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我信了,”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也信了,可我无法接受老师会说一切的结局都是因为他,作为一个老师他还能让自己表现的多好呢?多么好的老师,多好的一个人——一个始终爱笑却又矮小并且知识渊博的好人,呜呼!

敬爱的老师,如果今生还能做你的学生,我将重新做人,浪子回头;敬爱的老师,如果说人间还有爱与真诚,那爱与真诚一定是在隔着千山万水的八一中学那头,敬爱的老师,今生已过,那就等来生吧,那时那刻,我一定正襟危坐,就在你的讲台下面,听你谈论古今,听你纵论天下,听你针砭时事,听你讲解力、电、磁……

老师,一切都不是你的错,糟糕的结果与你无关,全是自造的孽缘,自制的祸根,老师,这就是一个淘气女生的肺腑自白。

悔之晚矣的学生:丽丽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二】

淡淡然读完杨先生的《我们仨》,终了也是淡淡然,再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心上又绽了几个泡”这么一个百岁老人一生又该绽起多少泡,看着泡一个个变大,最终喷薄而出,留下的可能才是痛苦之后的温情。让我记起《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一段话“当一种强大的压力把一个人压得忍无可忍时,他就会立刻调动他全部体力和意志进行垂挣扎,企图掀翻这个重压,由于这个道理,痛苦到达最高潮之后,退潮时往往会给人带来喜悦和勇气”。这生离别带给杨先生的除了深秋的悲凉,还有什么

《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简便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我言语,在亲人墓前一齐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她不曾想把人生描绘的多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夫,女儿,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然她的不一样,除了书本,除了学生,除了家庭,其他的纷纷扰扰均与她绝缘,他的文字里透出来的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坚毅。在这片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气息又有什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重量。

了不起的,是她在浪涛滚滚尘世间,瘦弱身躯下投出的坚毅,视野的宽广,对知识的渴求,对任务的负责,对丈夫的肯定,对女儿的宽容,只在其内心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不计名利,不求富贵,书香四溢,如入芷兰之室!女人当有对生活如此之真诚,又何如收获不了安然的晚年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三】

杨老的记叙方式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平铺直叙,情感起伏很少,但拦不住我就是看得停不下来,可能因为平淡文字中满溢的温馨、幸福还有和谐。

每个家庭的相处模式都不一样,我们大多数都只体验过父母的相处方式,这时候家庭生活和谐的重要性就无限凸显了。要多读书,才知道和谐的家庭是什么样,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家庭生活,我非常喜欢杨老的相处模式。

每个人都不一样,绝不强求统一,生活习惯上,你虽然做的不合我意,但我尊重,绝不强求绝不埋怨,彼此安然;在不同的时候互相做好自己大人或小孩的角色,为对方考虑,互相扶持,没有什么事是谁必须做的,不要被世俗所定义的思维定势限制,我这样做只因为我愿意为你这样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情况下,只要陪伴着,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在生活中寻找乐趣,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和爱的人一起探索世界的奇妙,千万不要被工作、生活压力淹没了生活的乐趣;如果迫于现实无法在一起陪伴,也要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养成习惯,只待相聚时分享,再次成为最了解对方的人。

杨绛先生理解钱老的孩子气,无论这么个大人物做出多么幼稚不可理喻,生活上有些弱智的事情,都觉得很正常,并且非常愿意为他做这些事情,可能是在杨老看来这就是钱老最迷人的地方,或者是他们的内在世界如此契合,以至于生活物质方面的问题都不再重要;但钱老对杨老也是极关心的吧。无论如何,能够培养出钱媛这样孝顺暖心的女儿,可以看出从小的家庭氛围绝不缺爱,多么温馨。

慢慢体会,多看几遍。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四】

杨绛先生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家三口的相聚、相守、相离、相思……满满的都是爱。

杨绛先生字里行间里透出一种慈母的温暖,贤妻的知书达理,每当钟书闯了祸,她总是会说“不要紧,我会修”,然后钟书就真的不再担心,而杨绛先生也真的会修好。那种温柔如水里又有一种强大的包容,被孩子和丈夫深深的信任和依赖。

圆圆4岁就开始看书,翻书的样子和爸爸一摸一样,用拇指和食指,翻的很快,那副画面立刻生动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圆圆12岁就看完了很多名著,比如西游记等等,说到西游记我现在正在看,是那种半古文的,一边看一边看注释,所以要不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呢,在这样充满书香之气的家里耳濡目染,常看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啊……

圆圆成为大学教授后,杨绛先生还和丈夫说:咱们的孩子强爹娘胜祖宗,开会发言时我的心都跳的蹦蹦响,阿圆却不慌,还总是有她独到的见解,好多会议都是她主持!钟书书也一个劲地点头称赞说,我们的圆圆是可造之才!从这里又可以看出杨绛夫妻的谦虚和对孩子肯定和赞赏!

一家人都朴素简单纯真,有着高贵的灵魂。杨绛先生说我们仨在一起就算不说一句话,也会让我们觉得很舒服和温暖。三个人在一起互不打扰,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互相依赖,又互相尊重。

后来阿圆得病先走了,过了一年丈夫也离开了,就留下杨绛先生一个人,她说:只留下我一人,我想念我们仨……看着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听杨绛先生在讲自己的一生,从她很小的时候,讲她的父母亲,她的兄弟姐妹,讲她和钟书,讲圆圆和她们仨,安静平和的语气讲述着娓娓动听的好故事。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五】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又见春天。

每次翻看这本书,我仿佛就看到:在您的家中,那间书房,您还保留着钱老那张简陋的写字桌,坐在桌旁,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来,照着您满头的白发,照着您干净的脸庞。您望着窗外,明亮的眼睛,能穿透那三万张写满爱与泪、欢乐与痛苦的日历,看见“您们仨”曾经的日子,一切从未尘封,一切从来不曾离去。静下来,您回到自己的写字桌前,拿起笔,把这一切化作有情感的文字,见证、上演、书写出人世间的风雨真情,告诉我们那个叫感情的东西,原本就在身边;告诉我们不要让时间哪儿都去,只让她留在往家里奔的脚步中、留在平淡日子的相依里,让它多停留一会:在病床前的陪伴、在保温盒中那怕凉的饭菜、在聊天中对视的双眼。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真的飞快,对杨绛先生来说,三万多个阴晴圆缺的时光变换,或许物非人非,但杨先生依旧乐观,仍有着一颗透明的心;经历人生那么多的痛苦,依然那么坚强,这才是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

我不想仅仅用“感动”这个词来表达对这本书的读后感,虽然我曾真的被感动过。因为我觉得,有时感动别人或被感动,其实是件挺容易的事,谁也不是铁石心肠,谁都有荷尔蒙的冲动,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句话、一个眼神、哪怕是一条大长腿、一位莫名其妙的“jiao兽”,都会有人被感动的无法把持,流泪流汗流口水流什么的。从这个角度看,这样的“感动”,已经越发廉价、越发情绪化表面化。因此,如果仅仅用受“感动”这个词来赞美这本书,多少有些“贬低”了这本书。我倒觉得,坚强、豁达、乐观是睿智老人传达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是生命存在与延续的支撑,这也是睿智老人要告诉我们在感动后要做的一切。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感悟作文【六】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本书为我们平静地讲诉着一个家庭的故事,两个人,三个人,一个人,最后他们都“回家”了……

先生的文章,情感总是平和的,我很是喜欢;先生的为人更是让人肃然起敬,我很是佩服;先生的爱情,更是让人羡慕。

老爷子和先生于二十四五岁结婚后,直到一九九七年老爷子去世,他们一同度过了六十四载的时光。过去人的爱情总是含蓄的,书中从未提及过“爱”字,但无一不传递着“爱”,他们之间的爱,是相依相伴,是互相懂得,“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它地方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能和钟书对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就会嫌弃钟书刻薄了。我们饿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钟书和我就以此自解”。这些无不透露着,先生对老爷子做人做事的懂得,欣赏他所擅长的事情,理解他所不擅长的,甚至偶尔他做下所不擅长的事儿,她便会大加赞赏,由衷的开心。谁不爱这样的女人呢?这样的爱,是自由,是包容,是理解,是尊重。这样的尊重还体现在他们有矛盾的时候,“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遇事两人商量。”在教育女儿方面,他们也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孩子自己决定,不予干涉”,这样开明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女儿。

她这么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这就是,我们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