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中秋节做月饼作文250字(中秋节吃月饼日记250字)

中秋节做月饼作文250字(中秋节吃月饼日记250字)

更新时间:2023-11-28 17:40:11
中秋节做月饼作文250字(中秋节吃月饼日记250字)

中秋节做月饼作文250字【一】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月饼是圆形的,有团圆之意,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象征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是远在他乡之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 亲人之情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会以月饼、瓜果祭月,祈盼丰收、幸福、团圆。在我国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后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到北宋时候,当时的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一直到了明代时,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唐太宗李世民,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讨伐北方的突厥,历尽艰辛大举进攻数次后,终于在当年的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们也终得和家人、故土团聚。举国欢庆之机,有个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进贡上一种带陷的面饼。其装饰华丽,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传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吃月饼、庆中秋的喜庆节日。

另一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元末明初,相传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八月十五起义。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今天,月饼还被用来当作礼品赠送亲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做月饼作文250字【二】

转眼间,又来了。中秋节呀,既可欣赏到饺洁的圆月,又可吃到美味的食品——月饼。

月饼,对于大家不是陌生的吧。那种皮薄、香甜、好吃的圆圆方方各种馅儿的东西让我们口水直往下流。烤得发黄发黑的香皮儿还模糊地印着点字,是写着这月饼是什么口味的。最普遍的就是莲容蛋黄、豆沙这类的了,而水果口味的则比较少有,但近年大力推广,(我就非常喜欢吃哦别说,还真不错。

今年早早就发下了月饼,我禁不住月饼对我的诱惑,拿了二个来吃。咬着第一个月饼那薄薄的皮儿,嗯,真香,一口咬着了里面好吃的馅儿。馅儿是别具一格的草莓味,酱红色,软软滑滑的,还具有草莓的甘甜,配合稣皮,哇,真是太好吃了!我三除五除便吃掉一个。随手拿起一个,细看上面的字,写着:哈密瓜。哈密瓜味啊,看起来挺不错。干脆大口咬,露出了里面深绿色、柔嫩美味的馅儿。哈密瓜味既有甜味,又有点酸味,还有点月饼味哪。真是越吃越好吃。

看来这次吃月饼可是头一回吃到那么好吃的'水果月饼哦,哈哈!

中秋节做月饼作文250字【三】

今天是9月22日,能仁学校在南坪的上海城百联购物城开展了做月饼活动,在场的所有人都跃跃欲试。

正当大家领了手套·盘子·黄色的面团还有莲蓉,正跃跃欲试地准备开始做的时候,校长突然大喝一声:“现在都停下,等一会儿开始的时侯在做,否则取消比赛资格!”“师命如山倒”啊!我们一个个全蔫了。当校长一声令下,我们上千人全都做了起来,那闹哄哄的场面。就别提了!

我先把面团压平,再把陷儿放在上面,包以来。接着,我把他搓得很圆,最后我把它放在模具里使劲儿的压,把它压出个形状来并把它倒出来。月饼制作完成后,我把它装在盘子里,在盘子的边缘写上名字,交给烤师,让他帮我烤。我看见他把月饼放进烤箱,并把烤箱的温度调到了180度,烤了10分钟,香喷喷·黄澄澄的月饼就出炉了,我满心欢喜地接过月饼装进盒子里。要不是烤师再三叮嘱我要等油全部浸出了才能吃的话,我早就三下五除二儿地吃完了。

当老师来看我们自己做的包装盒准备评奖时,我已经把盒子做好了,上面画了一只雷伊,栩栩如生。老师看了啧啧赞叹,说:“嗯,不错不错。”后面的颁奖仪式上我得了一个三等奖,非常高兴,捧着奖状走了。

这次做月饼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