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用行动说话作文(以行动为话题的作文)

用行动说话作文(以行动为话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10:24:01
用行动说话作文(以行动为话题的作文)

用行动说话作文【一】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驰骋疆场,屡建奇功。甲午海战,邓世昌浴奋战,壮烈殉国。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身先士卒,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爱国从来不是嘴上说说的口,而是付出实际行动的行为。

国歌响,速敬礼。

每天早上上第一节课时,奏国歌是我们学校的惯例。每当庄严的国歌响起时,不论在何时,在何地,整栋大楼的人们都会停下脚步,面向附近的红旗,表情严肃,端庄敬礼,直到国歌结束,再匆匆跑回教室。我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时,人们心里定洋溢着自豪。

讲文明,重修养。

俗话说:“知人也,靠言行举止;民国风,依其公民。”作为中国的子民,我应注重文明,举止得体,措辞得当。不辱骂他人,不脏话连篇,也不在网上当一名“键盘侠”。其实,当一名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最能让他记住的,就是我们的`言行,当你在公共场合随意的大声呼喊,扔物不择地,便会让他们认为中国是个粗鲁,野蛮的国度,这便大大损伤了中国的形象。反之,如若你文明得体,便会让他们认为,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文明大国!

学国语,承国粹。

中华上下五千年来,从甲骨文到楷体,从文言文至白话文。这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传承下去吗?领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深情切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舒畅愉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轻灵细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缠绵悱恻……学习并传承古人的文字,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呀!

“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有了国,才拥有了家”。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无论是庄严的唱国歌,还是讲文明,又或是传承国粹,只要是对祖国有利的行为,都是爱国!

用行动说话作文【二】

写文章,我常困惑:其一是说什么,其二是怎么说。据胡适之先生的意思,这事似乎容易解决,因为只要“要说什么就说什么”和“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便好了。简言之: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叶圣陶先生主张,“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语文一致”。两位大师从根本上点出说话和作文是一回的事。具体说来,人为什么要说话呢?因为心里有想法,有看法,要告诉别人。那人又为何而作文呢?卡夫卡说:“我有一种写的冲动。”试想一下,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名著,难道他们也都是领导甚至和某部门签约后才让写的吗?人要作文,也是因为得到什么见闻,产生什么想法,要急于告诉别人一一这就是“一种写的冲动”。弗洛伊德把它归纳为潜意识,并且锁定它是创作的动力。清代诗人黄遵宪云:“我手写我口”,也道出了说话和作文的密切关系。

说和写是一回事,都是表达说话人和写作者对某一事物的印象、感受和看法。但为什么实际操作中,我们会觉得说话容易而作文难呢?这是因为,说和写是“一回事”的同时,尚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两者使用的语言形式不同,说话用的是口头语言,它有声无形,很随意,说完了就消失了,作文用的是书面语言,它有形无声,写出来可以长久留存下去,甚至让成千上万的人看到。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名著,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并且它们还传遍世界各地,被搬上银幕,搬上舞台。所以,写作者更不能随意乱写,、要讲究一定的分寸,遵循一定的准则,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正如我们自家人吃饭和请客吃饭不一样,前者可以随便弄一两个菜,可以不摆桌,随意端着饭碗边散步边吃饭,唯求吃饱就行;而后者,一定要讲究饭菜的优劣,一定体面地围桌而坐,更不能随意走着吃。这都是作为社会人要承担一定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需要。正如周作人所云:“我写的文章和在讲坛里所说的同样的.负责任,决不愿误人子弟。”

说话表达清楚明白皆可,但作文除此,更求表达的艺术效果。立意高远、耐人寻味、章法巧妙、词藻优美、形象生动、言简意骇等等术语都是用来规范作文的。清代桐城派作家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词章”,也是针对作文而提的。作文比说话难就在这里,此外,尚有一种说法,是说说比写易的最根本原因,是二者练习的时间大不一样。我们没上学之前,就懂得说话,能够表达一定的意思,但究竟还不能作文。上了学,就算每学期练写作十篇,总共也就几十篇近百篇,和每日多次张嘴说话比,动笔练习的机会的确太少了。这说明,写比说难不是写的本身造成的,而是我们学习的机会太少了。因此,我们提倡精读大量名著,养成作和写的习惯,日常勤练笔,好文章是可以写得出来的。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增至大学生,经过多年的练笔,许多人不也都写出像样的文章吗?这也不正说明作文是不难学会的吗?

说与写相比,有时写还真是有其容易的一面。譬如同学聚会,每个人都要即兴演讲,你没有准备,心里慌,只说了几个字便作罢,或讲得无头无尾,没条没理,一定达不到说话的效果。怎么办呢?难道你会挽留大家,说你可以再来一遍?君子一言,岂驷马能追?讲出的话,是泼出的水,是很难原样收回的。倘若先前写好了一篇稿子,情况就不同了,写的好处就在这里。想想,完成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列提纲,一段又一段地充实内容,可以查阅资料,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了,再拿去请教别人;有不足之处,仍可以商量和修改。

作文这东西,越往里学越尝到甜头,也越觉得它博大精深,也越难于攻关。比如打跳棋,你为自己辟道路,可对手又处处设卡设陷阱,每走一步都不容易。突然能一棋跳到顶,甚至拿了赢局,那是多令人高兴的事。试想,若没有对手干扰,或他索性说:“算你行,我不动了,你跳吧”,那还有何意思呢?这和我们跟别人吵架时说“算你厉害了,你有理了,我输了不就行了吗”有何异呢?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困难不小,又学无止境,关键要知难而进,尽管赢不了它,但跟她“吵”到底还是有益的。

用行动说话作文【三】

生活不止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么远方到底有什么,能让那么多乐忠骑行或者爱好旅游的人,都不惜放弃在城市相对安逸享乐的生活选择去遭罪、跋涉远行呢?

其实我也不列外。对于乐忠骑行又到处浪的人来说,远方只是一个目的地,不管选择什么方式去远方,那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的,而骑车远行所享受的却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这段路途的所有见闻和沿途经过的景都尽收眼底。

也许这就是那所谓的去遭罪换来的内心的满足,但是我认为,这一路的旅行,内心得到的满足远远不止这些,因为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的,即使你已经去过那所谓的远方。

有人说:“骑车没有贵贱之分,也不分年龄和性别”这话小编很赞成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没骑车有一段时间了,时常会回想起曾经一起并肩走过的路,然后就不由自主的去翻看过往的留念,内心难免会热沸腾,巴不得放下手中的事,即刻说走就走的冲动。

我骑行过的地方并不多,就只是喜欢而已,所以就走上了骑行路。这骑行路还真不好走,一开始网购了一辆永久的自行车,这是我走上骑行路的\'开始,以为有了自行车其他事就不是事儿。我喜欢与伴同行,然而结伴骑行并没有那么简单,要么目的地不一致,要么体力不支……唉,太气人了。后来为了骑行能约伴同行就自己建了骑行群,偶尔上贴吧约骑。如果没人同行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到现在已经习惯了。

每一段旅途即使再苦再累,都是心甘情愿的在用心去走出来的足迹。当你累得时候,停下脚步,静止车轮,细细体味匆匆路过的风景都是那么轻松可得,那么的美好。

骑行在旅途的路上,那里人少,车也很少,感觉好像进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放眼望去,整个眼界里的一切都属于自己的。还有更让人遐想的是每当到了饭点时间,能看到沿途的村庄炊烟四起,融入到空气中,此时闻到的乡村气息味道与家乡的是一样一样的,仿佛这一段旅途是去往家的方向,然后再过不久就到家了。

沿途,我们都收获着相同的所见,所闻,美好的风景,即使看不完的美景也会轻易的放弃,拿出手机来拍照,留影,收藏。不同的是旅途所见和所闻产生的所感。一路上的艰辛,偶尔也会有欢声笑语,一起奔着那所谓的诗和远方,就这样好像没有了尽头的前行着。

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沿途看风景的心情。

趁着我还自由,不想有一天,背起流浪的行囊,却有了事业与家庭的牵绊。趁着我还年轻,不想有一天,规划好了一切才发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

青春,是用行动去走心里想走的路。车轮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