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作文(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优秀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作文(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5 17:06:3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作文(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优秀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作文【一】

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有钱以后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你有钱后只看到而看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人私心特大,人私心较小而已。但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整体,我们一只翅膀的天使,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与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说话也变了味,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你也在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生存的权利吗?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人的所作所为,的将被人们唾弃,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人人都能点,世界会和平,安宁。生活得,充满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作文【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顾虑的施加给别人,这是不道德的。

这句话往往出现在古文中,这是古代大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听起来是多么有道理,多么正义。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也很需要这样的胸襟,但我们谁能做到这点,谁能无私的为人民服务而从不抱怨呢?

也许有这样的人,但只是这12亿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这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记得初中的政治课上老师曾说过:“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人与人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关系愈来愈远,愈来愈陌生。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乖女儿,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女,从小都是在他们的手掌上长大,从未受过任何委屈,也为干过任何粗活,从而养成了娇惯、自私的个性,所以我们很难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

在学校里,我们都很自私的,除了学习和自己应做的事之外,好像都与自己无关。我们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给别人,但与我们同龄的人有谁会这样默默地承担呢?在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给别人的人,就会有无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担下来的人。

如果在我们周围多一些承担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这样疏远了,人们自私欲也会减弱,大家都无私的为人们服务从不计较,那世界该多么和平!我觉得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这句话为做人的标准,国与国之间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否则会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满。例如在当今之世,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利益确实应该是每个国家的首要考虑。益”。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以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为借口,美国强化了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而对其可能给世界安全带来的后果不管不顾。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谈自己的国家利益之时,是否也应考虑和尊重其它国家的利益,而不应以损害别国的利益来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呢?当年林肯总统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曾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同制造“两个美国”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斗争中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不能够作为两个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今天,美国某些人应当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满。

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边人们更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来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担者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作文【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课本里记载的一句摘自《论语》的话。一个高尚的人就一定要做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强加给别人。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将心比心,可我却没能做到这一点。

我在学校一直都是好学生,轮值班长,大队委员,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可一回到家里,有时就表现出了一些固执和不好的习惯。我不愿意做一个两面性的人,可多数时候真的克制不了自己,无意间惹长辈生气,事后自己也后悔。

从上学到现在,我都是每个周末的晚上去姥姥家,直到周五晚上才能回自己的家。在姥姥家,定点睡觉到点起床我都能做得不差分秒,因为我怕姥爷的罚我。可是又回到自己家晚上不想睡早晨就懒床。有一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至少叫了我五七六遍,我不但不起来,还跟妈妈发脾气,耍性子。妈妈非常生气。那天晚上,我在床上看书,叫妈妈给我拿点水果来,我连叫了三遍,妈妈都没有理我。我急眼了,冲到厅里,对妈妈说:“我叫了你三遍,你为什么不理我?”妈妈很正经地对我说:“越越,妈妈不是没听见也不是不能给你拿,妈妈就是让你体会一下,你叫别人别人不理你的感受。”当时,我没有理会妈妈的意思,“哼”了一声,又回去看书了。睡觉的时候,妈妈就这件事,又给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懂了,懂得了自己强加给妈妈太不应该了。我后悔了,后悔自己常常任性不尊重妈妈。于是,我真心地向妈妈道了歉,并表示今后一定改。

说实话,我特别羡慕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因为他们在学校在家里一个样。当我学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论语之后,就尝试着将心比心,和家人友好相处,做一个在家里在学校没什么两样的好孩子。我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结果我真的做到了,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作文【四】

春秋时期的某一天,子贡向他的老师,也就是大圣人孔子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略加思索,道:“应该就是恕了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流传千年至今不变的道理便出现了。

现在的很多人都应该学过这个道理吧?不妨在看到此文时细细想一想,你的行为和孔子所言一致吗?相信很多人都会点头称是,但是这不大现实吧,再仔细想想吧。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当我问他这个问题后,他想都没想就点了头。其实我这个朋友比较小气,每次别人送了他他不喜欢的东西,他不会丢掉,而是要等到要送给其他人礼物时就趁机把这些他不喜欢的东西当做礼物送出去。什么不合他尺码的T恤啦,戴着不舒服的表啦,不太喜欢的书啦,统统送了出去,却把那些好看的,实用的小玩意儿给自己留下来。有一次我看他这样做,忍不住问:“你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啊?”他却头也不抬答道:“你懂什么!我这叫做省钱好吧。”

几年省了下来,他身边的朋友却越来越少,直到某天他收到一个朋友寄来的生日礼物—一大箱的烂苹果,他刚开始忿忿不平,却在突然间想起了自己寄出去的那些礼物;那些收到这种礼物的人,会不会心情也同现在的自己一样呢?他顿悟,此次不再将自己不喜欢的礼物送给别人。

也许你看了这个故事,就会发现自己身上也有我朋友的这种毛病。虽然我们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但我们却无法做到,哦不,应该是只能偶尔做到。我们言行不一致,我们经常口是心非,我们的心还会不时地被自私蒙住,我们会因此而忘却一切美德,一切道理,这往往是会让我们后悔的,但很多人也会不以为意地忘掉这些事情。我们太自私,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的不对。

如果孔子活到如今,肯定是不希望我们这样子的吧。但“人无完人”孔子也不一定做得到没有私心吧,所以,别管他,因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