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国家和我们同在作文

国家和我们同在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20:13:08
国家和我们同在作文

国家和我们同在作文【一】

今天是开学的一天,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师生看了《开学第一课》,我在看完之后深深为之震撼。在节目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年轻人头脑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个国家最珍贵的财富。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们都是国家最为重要的财富,我们身上肩负着的是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的责任,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我也深刻地明白,我们要想建设好国家,当前任务就是好好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样在以后当我们走上岗位的时候,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我们要明白,学习是终生的事情,社会是在不断地进步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国家和我们同在作文【二】

暑假一转眼就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到来了。开学的前一天,我在表哥家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老师发明的飞机,是中国首例发明的一架919的大飞机,可以乘座一百多名乘客,可以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多方便。吴老师是个伟大的设计师。

“开学第一课”还请来了吴老师的大学老师,吴老师把他设计的飞机上的红旗送给了他的老师。还有件事令我最难忘的是解老师经常帮助贫穷爱学习的孩子献爱心。看到这些感人的事迹,我想我一定要像他们一样爱钻研、爱动脑筋,使我们祖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也像解老师一样献爱心,给贫困的人们送去温暖。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懂得了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不怕艰难,不怕困难的精神,勇敢地向前进!

国家和我们同在作文【三】

建立国家公园,体现了中国的巨大进步,青海的巨大进步,也表现出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重大飞跃。以电视纪录片的方式,记录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实践,捕捉和表现与国家公园建设有关的故事,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国家公园,这无论是对宣传青海,提高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是助力祁连山国家公园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

应该说,电视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拍得不错。该片能在全国七家省级电视台同步播放,并都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所达到的水准和品位。

说起国家公园,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自然与生态,是潺潺流水、皑皑雪山、青青草原、莽莽森林,是寒光凛凛的冰川,是一派清澈的湖泊,是草原上、森林里藏匿的动物、昆虫、菌类和许许多多微小的生命。所有这些,在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中都有细腻、精到的呈现,但仅仅呈现这些是不够的。在我看来,该片最大的优长是在展示青海自然之美的同时,还穿插了不少人物的活动。这些人物可以说是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其中,有山地摄影家,有植物分类学家,有画家,有环保志愿者,有生态管护员,有昆虫学家,有专业登山队领队,有漂流船长,等等。这些人物的穿插,为《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大大增色。有了他们的出境和表现,这部纪录片就有了肉,有了生活的细节,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文学即人学”,电视纪录片其实也不例外。它同样需要以人为核心,它的主题应该是人,是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正是以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为其创作主旨的纪录片。对这一类纪录片来说,其中的人物和人物的故事,就是它的脉。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没有他们的言说,他们的作为,这个片子一定会大大逊色,即使画面非常漂亮,它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好看的风光片,而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

准确而精要地去讲述一个人的故事,必须建立在对这个人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掌握了拍摄对象的背景信息和相关情况,建立起了对他们的信任(而这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身上的特点和亮点,也才能注意到更多看起来也许无足轻重实则很有意味的细节,才能代入他们的'思维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青海,看待国家公园。我从许多人物的拍摄、许多生活细节的呈现上,看到了《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的创作者们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我很欣赏《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调,平实,质朴,没有概念化地图解政策、事件,没有居高临下地说教,没有标语、口号,也没有一味地罗列成就,但看过片子的人,一定会对青海人多年来在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解说是轻柔的、舒缓的、娓娓道来的,也是含蓄的、艺术的乃至意味深长的。例如,对国家公园,解说是这样表述的:“国家公园,并不是矗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条界线,而是我们所有人一起在塑造深藏心中的那座永恒家园。”对建立国家公园的初衷,解说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把美留住,把自然留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吧。”诸如此类的解说,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让人安静下来,在看完电视以后还会让人做深长的回味与思索。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比较多地采取了人物画外音的叙事方式。如果说,解说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那么,人物画外音就是第一人称的个人视角。两种视角各有其长,第三人称的解说不受时空限制,比较自由灵活,而第一人称的视角则便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也便于抒发感情,二者交相为用,相辅相成,就显示出一种叙事的高妙和灵动。我注意到,第一人称的叙事,在《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中不仅用得多,其功能作用也不尽相同,有时是当事人从个人专业或职业角度对国家公园的解读,有时是对某一具体场景、具体事物的阐释,有时则是他触景生情地抒发某种感想。譬如,用画外音来表达大学生布达回到草原的喜悦之情,配以他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画面,就觉得这种表现方式非常恰当。多少长篇大论的解说,也敌不过他的几句内心独白:“回到草原,这种感觉真是没法形容,我感到一种简单的快乐,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需要表现、可以表现的内容很多,如果结构上不讲究,篇幅上势必还会拉长,甚至会显得拖沓、冗赘。所幸的是,纪录片的创作者们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最终采取了以黄河、长江、澜沧江各拍一集的结构方式,青海国家公园的故事都被囊括进来,有限的篇幅之中,不仅内容饱满,而且眉目清晰,不枝不蔓。

国家和我们同在作文【四】

今天我看了《开学第一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十岁的小钢琴家——盲男孩刘浩。

刘浩他一出生便看不见这美丽的世界,红花、绿叶、白云、蓝天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不知道的概念,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极其可怕的事,在你的眼前只有无穷无尽的黑暗,这让我想到上次当盲人的事,我们都是凭着对教室的记忆来一点点摸索的,结果还是十分糟糕。那么刘浩呢?他生来对这个世界毫无所知的,完全不能像我们那样用记忆摸索,只能一点点地触摸它、熟悉它……。看不见的刘浩是怎样识乐谱弹出美伦美奂的琴声的呢?这于刘浩的妈妈是分不开的,因为刘浩的妈妈为了能让刘浩知道乐谱,便用针一针一针把乐谱扎在牛皮纸上。刘浩虽然是个盲童,但他很乐观,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现在的刘浩已经成了一个奇迹。

当刘浩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美妙的琴声从钢琴中传出,我们不仅要赞叹,更要学习刘浩那种乐观向上,不畏坚苦的品格。在学习上我们也要不畏困难,勇敢向前去攀登一座座知识的高峰,生活中要乐观的对待每一件事,让明天的自己变得更加出色。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