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围绕孝字写作文议论文(关于孝的议论文800字高中题目)

围绕孝字写作文议论文(关于孝的议论文800字高中题目)

更新时间:2023-11-26 13:18:08
围绕孝字写作文议论文(关于孝的议论文800字高中题目)

围绕孝字写作文议论文【一】

“孝”字,作为儒家的传统理念,在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曾经星光璀璨。例如,古代的孝文帝,把孝作为皇帝写的,把孝作为一种行为,一种制度。正因为古代人民认识到孝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让孝从朴素的意识演变为中华传统美德。从历史中漫漫长河演变而来的'美德,并非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并非只有我们人类去做。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难道说明的不是这个道理吗?人类自认为低贱的动物,身上却有如此的体现,身为食物链顶端的我们,难道我们做不到如此吗?

而在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原本的固有封建思想已经被抹灭,但是,中华民族本应遵守的美德——孝,却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固守原地,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作为世界的未来的我们,仗着父母的关爱,打着所谓自由的幌子,用不耐,冷漠,愤怒的长矛一次又一次地洞穿了父母充满爱的心。作为掌上明珠的我们,父母从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我们则不然,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生活,便忘了在身下默默撑起一片天的父母。假如有一天,父母累了,我们是否会感到伤心?

谁都没有掌控时间的权力,人类的漫漫人生路不过百年,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享受着如花时年的我们,是不是忘了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报告不了的恩情?我们在这百年的短暂时光中,难道不应该做些什么么?

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晓人间情?是那家中的欢笑声,家人的笑颜,让我们明白这世间的温暖;是那在他乡对家的朝思暮想,那穿越阴阳两界的思念,让我们明白离别的忧伤。大家现在可以瞑目深恩;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回报了父母多少?我们也许只顾着向希望奔跑,却从未考虑过在自己身后一天天被岁月腐蚀的父母,当你驻步回眸时,办本科毕业证会不会发现父母的身上有岁月留下的三千银丝,会不会发现自己心里有一块填不上的空?会不会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父母的艰辛?

“子欲养而亲不待”。为父母尽孝道,并不是将来的事,我认为孝,是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能做的,为了不在自己风烛残年之际为自己的过去而悔恨。

围绕孝字写作文议论文【二】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对待他们比对待任何事情都重要,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对待父母格外亲切,他们不仅给予我们生命,也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在我们生活战友首要位置,并且孝心在我们心中都是无价的。

我曾读过这样一边文章,叫做《上书救父》令我十分感动。他讲的是;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正如《上书救父》的缇萦,她为父洗刷冤屈,体现了她对父亲的孝心,展示了他对父亲的爱,这份爱看起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缇萦父亲来说却是弥足珍贵,这分爱也是无价的。

所谓的孝心不是愚孝。有孝心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因自己的孝心而伤害他人。一旦伤害他人,那就不是孝心啦,那就是害人之心啦,不但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反而伤害了他人,甚至伤害了父母,这就是愚孝啦。

真正的孝心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报答,并从行动上落实。愚孝与假孝虽然外表上看与真孝无异,但其内心只是为了别人的评议,实际上不想这样去做,但为了不遭受众人的指责而伪作孝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与应受的义务。孝敬坟墓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不可忽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永远记得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围绕孝字写作文议论文【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子历来受到人们称赞,尤其在汉代,孝还和廉一起,成为士大夫被推荐做官的标准,称为“察举制”,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曹操,就是通过“举孝廉”而步入仕途,并最终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国—魏国的。由于“察举制”是士大夫做官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孝和廉,尤其是孝的追捧,“卧冰求鲤”之类的孝事也纷纷被人们演绎。

伯瑜有一次犯了错,被母亲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亲问:“以前打你的时候,没有见你哭过。今天为什么要哭呢?”他回答说:“以前被您打的时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却没疼痛的感觉。大概是母亲您年老体衰,没有力气了。想到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

这则出自《韩诗外传》的故事堪称是孝的典范,读来令人感动不已。伯瑜被母亲责打时关心的是母亲老了,并为此痛哭流泣,正是他拳拳孝心的表现。自此可见,在古代,至孝也是一种境界。

漫步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们衣衫褴褛,要么蹬着三轮车,要么拎着蛇皮袋,流连于大街小巷中,捡起人们丢弃的饮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资源”,动作僵硬而麻木。

他们都是没有亲人的孤寡老人吗?当然不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他们的子女都还“健在”,准确地说,过得还不错。但那只是他们的子女。至于他们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养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们游走于街头巷尾,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一个电视纪录片。片中,身患重病的老人因无钱治疗而从医院转到家中,躺在床上痛苦不已。而老人的三个子女却在屋外为老人医药费的事而争吵不休,甚至还议论起老人的后事该如何处理。他们吵得十分激烈,最后甚至动起手来,好不容易才被邻居拉开。而屋里,面对镜头,老人流着泪说:“我还有几千块私房钱,就用这钱把的丧事办了吧!麻烦你们劝劝他们,让他们别吵了。他们都是我的亲骨肉啊!”其声悲切,一言一语,感人肺腑。

最终,老人在床上溘然长逝,眼角还挂着担忧的泪水。记者们都沉默了,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屋外不断传来吵闹与咒骂声。

母亲从小帮你们洗澡到大,你们可曾为她洗过一次脚?父亲从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亲手为他盛过一碗汤?当囚犯嚼着母亲一粒粒剥的瓜子仁时,当失意的儿子靠在父亲肩膀痛哭时,他们可曾感到父母对他们浓浓的爱意?这种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它应当和孝一起,充当亲子间关系最好的润滑剂。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它数千年的储蓄,也被物质的洪流冲得无影无踪。它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看着时代变迁,看着大权旁落,却无能为力。或许它曾奋力地追赶上了“80后”明媚的忧伤的脚步,却又眼睁睁地看着“90后”们乘着“幸福摩天轮”远去。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暂时游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终,它将重归主流之中,但愿当它搭上“幸福”的末班车时能看到“00后”们在向它招手。

围绕孝字写作文议论文【四】

孝是什么?孝是《搜神记》里王祥卧冰求鲤的真挚,孝是子路翻山越岭只为借米来奉养父母的诚心,也是老莱子七十彩衣娱亲的一片赤诚。

孝,是世间最可贵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相传的活的灵魂。

动物中也不乏孝的存在。

乌鸦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是不祥的象征,然而,即使是这样令许多人厌恶的乌鸦也懂得反哺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可见,孝不仅存在于人类的社会,动物中也不乏孝的影子,孝是生物最原始的本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很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完完整整的把它们又回报给父母呢?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了大半辈子,当我们长大、成熟,懂得回报他们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却永远失去了对父母尽孝的机会。

总有许多人,一直相信父母会永远陪伴自己,总是告诉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很长很长,我将来一定会……诸如此类,这不过是为自己的不孝所找的借口罢了,这样的人,面临的将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但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孝呢?孝,是发自内心的供养,而不是为了名声不得不背负的责任,更不是所谓的“愚孝”。

我国古代奉行的孝是“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的盲从,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而是“愚孝”,《二十四孝图》中埋儿奉母便是“愚孝”的一个典型事例,在我看来,郭巨所谓的孝行并不是真的为了尽孝,而是一种变相的为自己谋取名誉,他将对母亲的供养看做了一种责任,不得不肩负的义务,如果不承担会使自己难堪的包袱,才会险些酿成悲剧。

真正的孝是当父母犯错时善意的提醒,真正的孝是时刻使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真正的孝是长情的陪伴。

父母需要的不是虚假的物质享受,不是假意的逢迎,不是一个一味听从他们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真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成熟、独立、有用于社会的人。

或许现在的我们经常想,现在我还小,孝顺父母是等我长大后的事,这并不是正确的。

当你为父母端上一盆洗脚水,当你为父母下厨做一顿饭,当你对忙碌工作一天的父母说一声“辛苦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回报,这便是最好的孝行。

所以,孝是对父母真诚的回报,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孝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孝不应该是等待,而是从现在做起,从一点点小事做起,孝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