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以德育人作文800字高中(以读书育人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德育人作文800字高中(以读书育人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3-08 01:18:27
以德育人作文800字高中(以读书育人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德育人作文800字高中【一】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对于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对于自己遇到的困境和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身上就不能袖手旁观,忍心不顾。

记得我上小学时候,教室墙上挂着这样一幅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时每天见它那样挂着,并没想这句话的深意。在以后的成长中,我发现这幅字就像神奇的法宝,运用得当,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都恪守这一处世法则。

某位著名的IT经理,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说:“在我看来,人生其实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许多事情就能豁然开朗!”这位经理所说的,正是《菜根谭》所推崇的处世之道——待人要宽,律己要严。

待人为什么要宽?为的是给人自新的机会。律己为何要严?因为不严会放松自我约束,让小错误发展成大错误。这是一种规范的待人之道,也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原则。它的核心是强调自悟,对事物的标准,要有一个超然的体悟,对是非的判断,要有一个尽可能客观公正的'把握。一个具备这种高贵品格的人,他的成功将是水到渠成的。

明王朝的建立,大将军徐达功不可没。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牛,长大后一起打仗。有勇有谋,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律己甚严。

徐达处处跟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填不饱肚子,他主动少饮少食,把口粮节省下来分给他们;大军还没扎好营寨的时候,他从不提前进帐休息,一定会等到大家都安顿好了,他才放下心来;士卒伤残有病,他亲*问,端药治疗;如遇上兵士牺牲,他会更加重视,筹集棺木葬之。所以,明军将士对他无不既感激又尊敬。

在生活方面,他也无声色酒财之好。史书记载说:“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曾经赐给他一块好地皮,但正好处于农民的水路必经之地。家臣看到有这个好处,于是用这块地皮谋取私利,向农民征收“过路费”。徐达知道后,马上将此地上缴官府。

朱元璋用严刑重刑,了包括功臣在内的十多万人,可是徐达却得善终。他病逝于南京之后,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他为中山王,并将他的画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大明第一功臣”。能逃过朱元璋“诛功臣”的屠刀,不得不说,这跟徐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之道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又是怎样做的呢?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人采取的方式恰好相反,他们把这句话颠倒了一下,变成了“严于待人,宽以律己”。对自己很宽松,什么都能做,做了坏事也从不感到羞愧,但对别人却要求极严,犯一点错误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点小事对不起自己就喋喋不休。

“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却用常人的标准对待自己。像这样的人,他交不到几个朋友,做起事情来,也很难跟别人顺利地合作。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做“恕人”,只知道用最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用最宽松的标准对待自己。这是一种严重自私自利的体现。为什么不想想,你有什么资格这么要求别人?又有什么资格如此放任自己?

以德育人作文800字高中【二】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它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二是《公民的诞生》;三是《给儿子的信》。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较大的教育观点是“集体的爱抚和善良情感,集体的良好意愿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它犹如汹涌的巨流把那些最不容易动情的人也触动了。”

书中提到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甫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去,而这个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脸”。而在我们所熟悉的校园中,最常见到的是学生们毕恭毕敬的向老师们问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很认真的完成,但是孩子们生活的并不快乐,他们没有机会和老师推心置腹的交谈,老师们不了解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们只是按照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实施自己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桎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互相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肉相连的修养” ,他认为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

下面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以德育人作文800字高中【三】

在与家长接触中可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情况等,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为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教师与学生交往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要全神贯注,耐心听取学生话语的意义,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教师会不会听,能不能听,直接决定着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决定着学生对老师的反应。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准确把握学生话语的意义,才能适时并能针对性地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师生间互动和意义的生成。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