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吸引人的作文开头简短)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吸引人的作文开头简短)

更新时间:2023-01-13 12:57:58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吸引人的作文开头简短)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一】

这类手法通常运用于怀念某人某事或想象作文中。因某一事物或某一景物不经意地触动作者的某处记忆,从而调动写作灵感、创作思维,自然引出写作内容,入主题,这样的开头显得自然、朴实、和谐。

例:我常常到西边山头,看那美丽的'朝霞。我站在这里,望着远方想念着你——姐姐……(《美丽的朝霞》)

这篇文章叙写的是一位纤弱而勇敢的姐姐,为救一个误入车道的小男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博爱之歌。作者由绚丽的朝霞想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姐姐,想到她如朝霞般美丽的品质,过渡自然而不露斧凿之痕。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二】

即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人,但要注意字数不宜过多。

例:孩子们会长大的!(刘异韬《宛若孩童》)

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三】

例1.小时候,对印在连环画、贺卡上那些“挥着翅膀的孩子——天使”爱得痴迷。那纯洁的,绒棉似的白翅膀是一切美好的象征,它装饰着我儿时的梦。(重庆满分文《白翅膀装饰着我的梦……》开头这篇文章一开头就交代自己喜欢白翅膀,并用“它装饰着我儿时的梦”既照应文题,又领起下文。这种开头能给人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的感觉。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四】

(1亮观点,单刀直入。1988年全国高考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这样写:“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簿上。”

(2打比方,隐喻题旨。1987年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讲故事,引入主题。1994年全国高考有篇高分作文《习惯》的'开头幽默风趣:“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公务员曾在厕所里遇上了局长,于是,他脱口而出:‘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一听这话,旁人当然会捧腹大笑,但一笑过后,发现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据说,这小职员在其他场合也总‘局长,您亲自……’、‘科长,您亲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动物性条件反射,哪怕时间、地点、环境早已改变。我说这就是习惯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这里所说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格言谚语,诗词歌赋等。1995年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责任》,开头这样写道:“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

(5摆现象,揭示论题。作文题《父辈》,有篇作文这样开头:“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

另外,材料作文的开头要注意三点:一是转述材料必须简洁;二是必须根据试题要求和提示转述;三是迅速从叙述转入议题或论点。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五】

例2.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重庆满分文《翅膀,落在天上的叶子》题记 这个题记采用比喻的方法来揭示“翅膀”和“叶子”的关系。“翅膀”和“叶子”怎么可以划上等于号呢?这个疑问,犹如一个谜团,一下子勾起阅读者的好奇心,只有当你读完全文才知道这是一篇“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翻版的童话故事,作者用一个落叶代替“丑小鸭”,写他的无悔选择,写他的执著梦想,写他的美好心灵,新颖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吸引人的作文开头技巧【六】

1.“明”, 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即文章开头首先要亮明中心论点。

例如: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08江苏满分作文《好奇心》)

2、“简”,即语言文字要简约,精巧,且不拖沓,最好是开门见山。

例1:有一种包容,源于勇敢。(04年北京卷《包容》)

例2: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05年湖南卷《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3、“美”,文章开头的美是说要有一定的文采、思想或是技巧(比如“设悬念”、“用典故”、“引”、“摆现象”、“亮靶子”等等)。

例: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09广东满分作文《知之·行之·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