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爱与爱情的作文800字(作文感动而被爱的事情800字)

关于爱与爱情的作文800字(作文感动而被爱的事情800字)

更新时间:2024-06-03 22:02:35
关于爱与爱情的作文800字(作文感动而被爱的事情800字)

关于爱与爱情的作文800字【一】

那一年,梨花纷然,年少无知,只一眼一撇,她的一颦一笑便落入心中,再也不曾离去。鹅黄色的裙角带起纷飞的梨花,似玉,似画。他也是一介少郎,墨绿长衫,硬挺俊朗,眉宇间露出一丝霸气。那一刻,他(她相信了一见钟情……

亭台楼阁,交相掩映,风吹动花吹动夜生香,红绸帐暖,罗带轻分,缘定今生。

奈何时光一去如梭似她穿针,魁星未拜却遇战火,他对她说,男儿只当保家卫国,等我回来…….她便每日倚栏翘望,盼他早日归家。不知是不是她感动了上苍,他果真早早回来。然而,却是另一番光景。

露宿垓下,兵临池下,四面楚歌。他是将军,带领众多人马,怎能不忧虑?

夜黑风急,月悬中天,群星隐匿,更声又起。他让没有入睡,侧身望着身边的她如婴儿般的面孔。战争在所难免,他又怎舍得她陷入绝境呢?长叹一声,小心翼翼的离去。小园内,她最爱的梨花早早盛开,月下弹琴跳舞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而今,只剩铜质的酒壶一次次的被拿起又放下。今宵有酒今宵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恍惚间,身边多了一抹红色。她缓缓坐在他身边。夜风习习,风掀起她的红裙,墨发如布,摇曳风中,这样的她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她长大了,他也是。一身玄黑,脸上多了分成熟,还有掩盖不住的傲气。这一刻,他们望着对方,却无言以对……

时光不会为你我停下脚步,该来的总会来。她亲手为他披上银白战甲,目送他离开。自己匆匆返回小榭换上男装,从后门急急跟上,眼前却突然一黑。他望着在怀里的她,手下来报她在后面时,他就知道她想干什么了。眼泪不自觉的划下,“奈若何?奈若何?”他命部下送她出城,自己却默默转身向原方向走去,只留下一个孤寂的背影…….

许多年后,渔乡小镇,私塾堂前,一白发老妇立于树下,看眼前梨花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上一朵又一朵,她早已流不出泪了。她恨他,恨他不带她一起走完余年,恨他独留她一人看花飞漫天。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时有尽。

关于爱与爱情的作文800字【二】

关于爱与爱情的作文800字【三】

再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像她那样在身后默默注视你远走的背影。

亲爱的男孩,请你停留一会,她跟不上你的步伐……

你的生命中有没有出现过一个相貌平凡,在人海中完全分辨不出来的女孩。如果有,请善待她。无论她怎样喜欢一个男孩,都是不容任何人耻笑的仰慕。

她是他认识的女孩之中最普通的一个,学习成绩不算拔尖,也懒得去学,却在体育方面异常出色。她脾气暴躁,随便一件小事就能让她破口大骂,不把人损得一无是处决不罢休。在朋友面前却无论什么事,都能一笑而过。

她很喜欢笑,笑起来就像一个白痴。经常被说是,爆笑狂魔。笑声很魔性,在半夜听到她的笑声,正常人会被吓得毛骨悚然。

她很喜欢自残,经常可以看见她手上或深或浅的刀痕,笑着说(这样心就不会太痛。原来,傻笑的面具下,是一张哭花的脸。所谓百毒不侵不过是早已经历过万箭攒心。

她很喜欢打架,打完之后总会看着那个人的伤口问(疼么?她希望那个人能像他那样给她一个简单的微笑。

一次次地往事重提,一次次往伤口上撒盐,是为了他否决的背影更清晰么?他不知道,她想要的只是,和他一起慢慢变老。

她很喜欢他,(我喜欢你。她坐在天台上,看着身旁的他,漫不经心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忐忑。

他一愣,对她说(呃,别闹了。

(你喜欢我么?说实话。她盯着他的眼睛,没了平常懒散的模样,一字一句地问道。

他知道她这次不是开玩笑却仍然犹豫着不肯开口。他别过头,看向身后的落日,缓缓说出了答案。却没注意到,她在他转头的\'那一瞬间就扬起一个自嘲的微笑,飞奔着离开了天台。留下了他独自一人看着孤寞的夕阳,守着她希望的答案。

她已经等了他两年十二个月二十五天,却等不了一刻,与他行成了两条不相干的平行线。

后来,她转学了,他哭了。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哭得那么撕心裂肺。刻骨铭心必将伴随着撕心裂肺。

再后来,她和他在天台上相遇了。他看到了她写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他和她之间的事。

他修改了结尾,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他也实现了当年她的心愿,他和她一起慢慢变老……

亲爱的男孩,一切还不算太晚。

你愿意和我,一起慢慢变老么?

关于爱与爱情的作文800字【四】

这是《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教育教领域的工作者以及一位三岁幼儿的妈妈,我非常庆幸在这时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不仅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爱孩子。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

孙瑞雪老师是一位蒙特梭利教育(蒙氏教育)的倡导者,所以书中处处都体现了蒙氏教育理念。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我们会不经意见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其实看似弱小的幼儿,他们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们增加什么新内容,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应该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让他们的“精神胚胎”(敏感期)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们一定会成为人才的。的确,零到6岁甚至到12岁,儿童都处在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但并不是成人自以为是的“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自己会吸收。儿童内在有一个自然、有序的发展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书中还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成人会“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整本书中没有看到具体的教法和技巧,更多的是用饱含激情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蒙氏教育的核心——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书中提到在《早期教育与天才》的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里提到的兴趣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的个别差异决定了他们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却与之相违背:画画全班都画,数数字集体来数......人们有很多东西必须是共有的,比如知识、道德,这是有理由的。但共同的东西不能共同的时间来教,即使孩子开始能用,那也是小学以后的事了。幼儿园(3-6岁的儿童还不能很快的将感觉点转向成人招引过去的注意点,这个能力是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上也提出要保护孩子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生来就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状态也是很独特的,如果每一个儿童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将来也一定会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发展每个人自身的潜力。

现在的社会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幼儿、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三独”现状也带来了许多转变,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传统儿童观也要向心生代儿童观转变,现在的儿童交友面广,接受新事物的的能力方面都比较强,所以我们这一代的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不要过多抑制他们的而是要发展它们。这需要我们老师平时的观察,在细节上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

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许多家长会有错觉: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他),但在作者看来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过分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只是短暂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不能起伏太频繁——爱他们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爱,情绪低落时候又会对孩子冷漠态度,这样在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他们会怀疑父母是否是一直关爱自己的,这样会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他的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书中第十三章节——自由与纪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不仅仅是对未来教学理念的启示,更是对我自身的发展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作者赞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去认识、认知,这就是充分发展潜能的自由!当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纪律”的基础上的。然而,在蒙氏教育理念里: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因为人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了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理解的守纪律,就是听老师话,很安静地坐在那里,其实不然。事实上,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中主动的约定一些规则并且很好的遵守它,像是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但这些规则是和儿童发展和谐的,是儿童在生活中、在与同伴游戏中自己建立的,是和幼儿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基本上都符合量少、严谨、科学的要,这样儿童才乐意去自觉遵守并感到快乐!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避免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了兴趣就能反复的做那件事,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就会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就形成了。

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可以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的运用智慧,人的内心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现在的人越来越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可能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强制的约束之下的结果吧!儿童和成人还不一样,把自由给成人,成人有可能就睡大觉,什么都懒得做,或者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放纵了自己,另外,成人可能什么都不做,“懒散”多舒服!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儿童时期被扭曲了的成人。但儿童生下后有一种自然的法则,就是不断地、不停止地发展生命,儿童没有一秒会放弃这种发展,因为内在的力量在驱动着他感知周围的一切(学习),所以活动中的幼儿是最正常的幼儿!而回头看看我们自己,小时候很多的是在成人的强制下长大的,长到成人可能都不曾做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且更多的情况是这样,习惯性的接受任务、指令,如果不给分配任务就觉得无所事事。在蒙特梭利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儿童期没有获得过自由,凡事都不敢去超越某个范围,无形中的禁忌使人不敢去思考,事实上我们许多人可贵的创造力就是被这些所谓的规矩、规则给抹了。

《爱与自由》整本书直观、感性的体现着蒙特梭利教育观和理念,但不是人人都赞同这样一种教育观念,不过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了为么现在社会上会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我仿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根源。许多人的行为都是在年幼的时候形成的,然后逐渐影响到整个成长过程。零到六岁的儿童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性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在这几年里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将来一生都没办法赶上的,而我们成人能做的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在了解这个规律后,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成长,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好书总是要不停地、反复地研读,这本书我肯定会再次翻开,或许在我工作实践后会有另一番新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