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那个熟悉的街道作文800字(关于熟悉的街道的作文)

那个熟悉的街道作文800字(关于熟悉的街道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9 09:31:21
那个熟悉的街道作文800字(关于熟悉的街道的作文)

那个熟悉的街道作文800字【一】

清晨时,走在清冷的街道上,只看见碧蓝如洗的天空,鸟儿在树枝上发出响亮的嘤嘤声,笔直的街道人烟稀少。一掀开被子,整个人昏沉沉的,像生病似的,不过昏沉的感觉也渐渐消失,打开门窗,一点儿声音也没有,鸦雀无声。

走入街道,一片浓雾扑了过来,在冷清的街道,看到了远方公园那绿油油的草地,只有风的陪伴;路边停车的车子一动也不动,卖面包的摊子也失去了原本的面包香味,流浪狗、流浪猫也悠悠闲闲地在地上发呆;蔚蓝的天空,白云也懒懒、缓缓地移动;灿烂的金黄色太阳,也在每个角落,为大地扑上了一层轻柔的薄光;润泽干净的空气中,带着草香花香,到处飞扬;只见一群又一群头发斑白的老人,在空地上做着体操,带着坚硬的力气,树上的叶子上还有小露珠,慢慢地从叶子上滑了下来,整个大地,彷彿失去了昨晚那样的人群、那样的热闹、那样的气息、那强而有力的吵杂声,失去了那样的勇气,那样的人来人往。

公交车站的人也渐渐变多了,车子也开始动了,阳光也再次扑上了金黄色的阳光,每个事物都好像恢复了原本的勇气、恢复了原本的吵杂声、恢复了那样的气息,整个大地焕然一新;心情也变好了,也慢慢地感受到大地的温暖。宁静的街道,变得繁忙了,原本那晓风残月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大地开始运作了。

现在大地恢复了温暖,不久又会变冷清,一直重复着,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觉,带着大自然不同的美丽。

那个熟悉的街道作文800字【二】

一天之中的结束与开始,是从吵杂、闪烁的夜晚,到宁静且无色的清晨;这一段时间总能缓缓地、悄悄地,将我烦杂的心,转为安详清澈的心。这样的良药,不断抚平激动的心情;这样的时光,不断让我持续迎向明天的到来。

每天早上六点多,一道微弱却闪亮的曙光,轻柔地打在我脸上;此时,眼睛缓缓睁开,柔和的曙光提供了我下床的力量;外头的鸟鸣声、蝉叫声不断催促着我踏出家门,欣赏外头“清晨的街道”。正当我做好准备踏出家门时,一阵庞大但微弱的风轻拂在我脸上,原本满头大汗的我,变得相当干爽,原本温热的家也凉快了起来。一踏出家门,看到的东西矇眬但清晰;抬起头,才知道,苍穹是多么蓝;看看周围,才知道原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在四处游走时,才看见平常看不到的,走到公园,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缓缓地练气功,他们的声音,一波一波地震撼了我;再走到别的地方时,平常很少出现的鸟也群集出现了,这样的景观只有在清晨才能看见。

经过这样的清晨,让我了解晨曦的美景,“清晨的街道”成为了我每天必经的行程。充满了美好的景观,使我心中所有的混沌一扫而空,也使我的心恢复清晰。

那个熟悉的街道作文800字【三】

冬天夜晚的街道冬天的夜晚是一幅画,只是缺少了一些绚丽的色彩。除了天幕原有的深蓝色,就只剩下两旁卫士般的路灯撒下的白色的光、空气中白色的雾、一些“染了色”的建筑、无色又刺骨的寒风。如果天不是太凉,还是可以看见一些人和一些卖点心小摊,但是大家却都簇拥在小角落里很难发现,所以看起来依旧是那样冷冷清清。

虽然是初冬,可是当天幕被画家的笔一层层地刷黑了以后,站在街边你会看到世界被一片薄薄的轻纱笼罩着,所有街边的景物好似又被画家刷上了一层白色的颜料,交织成模糊的月光朦朦胧胧美丽极了。这“轻纱”是冬天夜晚唯一使人留恋的景物,是人们在寒冷季节中打开玻璃窗的\'理由。

我幻想着这轻纱一定来自天国缝纫师的手中吧!不论是细看还是粗看,都找不到“制作轻纱”时画家给材料裁剪的痕迹。这时天幕变得更黑了,一定是画家的孙女不小心把爷爷的调色盘打翻了,颜料们就一股脑的和在了一起,毁坏掉了这幅画。不过不用着急,画家这次用了更多的白色颜料来修复他的“杰作”,所以刚刚的“纱衣”也就变成了“棉花糖”。

看,“棉花糖”迅速的扩散开来,不过可惜这次天国缝纫师的技术好像出了问题,没有缝合好画家给的材料:才扩散到一半“棉花糖”就被贪玩的孩子们撕成一缕一缕的了。撕碎的“棉花糖”开始四处飘散,他们为大地铺上雪白的地毯;为孤孤单单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树枝作朋友;为满街的美丽建筑披上一件绵软的衣服;向两旁卫士般的路灯表示深深的敬佩;在大街上漫无目的游行。

站在街边的你一定会被这样的景色陶醉吧!可是往往在时这些景色又突然的消失了。只见所有的轻纱呀,棉花糖呀,都忽悠悠的向上空飘去,还没有飘太高一眨眼之间,轻纱、棉花糖就变成了水蒸气没了,我只能呆呆地看着这些湿润的街道,有些不知所措。还没有缓过神呢!以为自己的眼睛花了哩!

好了,天太黑了,景色也没了,快快睡觉吧。对了,还忘了告诉你们,轻纱和棉花糖是——如梦如幻的雾哦。

那个熟悉的街道作文800字【四】

角度是街道美学的重要学术性来源,作者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到,美国的亨利?德莱弗斯以1400名空军后补军官为对象,调查了驾驶舱视野的上限、下限、适宜角度等。根据他的研究,站立者的视线一般为俯角10度,端坐者的视线为15度,视野的上限是50-55度,下限为70-80度。作者同时还运用了登上东京塔的案例,以大量观光者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论是在150米高的瞭望台还是在250米高的瞭望台上,感觉舒适的角度都是8-10度。另外也分析了保罗横滨的所谓"望港山"的案例,发现10度左右的俯角是最有价值的观望点。那我们以后在做街道的规划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注意到这些点的存在,去寻找街道真正的价值。

另外,作者芦原义信通过对自己的母国日本的街道的研究,发现当道路宽约6.5米(此处应该有掌声,精确到了小数点,日本人的严谨态度真的令人折服!),平均檐高5米时,这一外面的空间是亲切的适于人的尺度,而且如果这一"外面"空间是连续的,没有弯路的,长度约90米时,其路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均可看到,那我们的街道是不是应该以90米为界限做文章呢?而不是在70米或120米的地方。

广场也是街道美学的一部分,中世纪以前,广场只是街道的扩展,其真正成为艺术品是从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第和达芬奇时代的开始。尤其是表现在街道中,建筑退后形成的"阴角"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感觉,这也是在欧洲,保持转角的"阴角"空间,为城市增添魅力,吸引人们,可以说广场是积极地向市民提供街道广场的\'精神作为前提的。

下沉式庭院(下沉式广场)是创造封闭式外部空间的一种方法,其先驱-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不仅是纽约居民熟悉的地方,也是来访世界各国游客的必往之地,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在沿着步行街前行时,有两栋大楼直接清晰的脱开,突然看到下面的下沉式广场,这个广场赋予该处街道以往的功能,给街道带来了生气,它冬天是溜冰场,其他时间可以进行室外参观,大量逛街的人在这里停驻下来,凭栏眺望广场的活动,也就是说,这条街道除了交通之外,还兼具了休憩、交流、观赏、进餐、体育活动等功能,整个街道充满了生机。洛克菲勒这个低庭院手法的运用,塑造侧墙围合的"阴角"空间,保证了空间的充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