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写教书育人的作文(教书育人优秀作文开头结尾)

写教书育人的作文(教书育人优秀作文开头结尾)

更新时间:2023-12-16 22:54:37
写教书育人的作文(教书育人优秀作文开头结尾)

写教书育人的作文【一】

《教书匠》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问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

本书为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继《安琪拉的灰烬》后的最新力作,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折磨的迈考特,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家长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

教书匠,需要把心思用到精巧。独创性的运用精巧的心思叫做“匠心独运”。匠心是指巧妙的心思。教书匠也该具有教书的“匠心”,具有教书的巧妙的心思。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我们能不能认真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尽管有课程专家反对“渗透”的说法),来解决德育的漂浮、空洞、肤浅等问题?我们能不能努力发现学科教学中难以落实的教育目标,研究其形成原因、解决方案并用教育教学实践加以证明?我们能不能细心探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我们能不能精心设计和实施教育信息化,使之与学科教学整合,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这样一来,别人想不通的问题我们想通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别人难以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做成了,别人墨守成规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创新,那么,我们就有了精巧的心思,我们就先人一步、胜人一筹了。

教书匠,需要把技术练到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丹就炼成功了。后来人们就用“炉火纯青”来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教育教学更是这样,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动活泼、正在发展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炉火纯青的教育教学技术怎么能行呢?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得是否纯熟?我们的教育教学环节把握得是否精当?我们的师生互动展开得是否恰如其分?我们的课后辅导、作业安排得是否恰当?我们的课堂用语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学基本功是一项常规的、实用的、必须过硬的教书匠的工夫,而这样的工夫非要达到炉火纯青不可。

教书匠,需要把小事做到极至。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书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的本质是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育人,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全国十杰师德标兵”、南京市五里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说过,“把小事做到极至便是大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说,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实践工作者。

我想,基层教师,也应该是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的“教书匠”。

写教书育人的作文【二】

从拿到书的那刻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我们平时不就在教书吗?不是教书匠吗?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自己还是太浅显了,不懂教书匠的本质意思,原来管建刚老师的意思是教师不仅教书但更要育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每个教师都应先是学生的工作者,然后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投入做事,多实践,多反思,多读书,并持之以恒,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只会埋头机械教书只能称为“教书匠”而非“教师”。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如何真正做到“育人”,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就是要尽快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像书中提到的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教师,使自己成为一名成熟,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

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性,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我们自己要对自己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有积极的态度和用心的投入。首先要为自己选好方向,明确奋斗目标,如果我们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那么只能成为教书匠,只有把教育当成事业的人才能不做教书匠。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纪律的人;同时要有所追求,并且为自己的追求不断地去奋斗。

下课的铃声响了,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对教师而言,更重要,更具有基础性的阵地,应当是课堂外的五小时,把这五小时当主阵地的教师,才是真正具有发展前途的教师,才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教师,利用好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每一个边角料的时间,把读书,思考,写作当作是工作的一部分,重视业余时间的学习,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努力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最大的尽责。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有思想的老师。

教育是培养“人”的大业,人的培育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去做,这是一个大量做小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不可能有“速成班”,教育不可能三个月,三年培育出巨人来,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用心多实践,真正的投入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真正的教育,是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都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之中。教育不要借口,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作为新教师要有面对一切失败的勇气,调整好心态,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自我,坚定立场,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成长,经历失败的磨难与挫折后获得的成功才甘醇永久。

教育是面向心灵的工作,惟有用心“做教育”,才能心心相印,焕发出教育的人文精神来。正如管老师所说的:把“用心”工作说得细碎一点的话,那就是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上进心。一个真正的教师,一个真正的人,面对工作和人生,是随时带着这四颗心的。虽然教师有着更多的烦恼与痛苦,但我现在感到只要你是用心做教育,你还是能够享受到无比的快乐。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而是真正的“教师”。

写教书育人的作文【三】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在听郭橐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现。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书中谈到:“现在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我们的老师也是弱势群体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社会赋予我们老师多么崇高的职责啊。可实际上谁都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指手划脚,唯独我们一线的教师没有说话的权利。当然,这是个别现象,可这个别现象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面对社会的功利和浮躁,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多做对学生有益的事情。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怎样才算没有跪着教书。读了这本书我有这样的体会:首先,教师要学会读书,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提到:“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多读书,自觉地读书(这一点,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师要多读书,但不跪着读书,也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特别是如今经济澎湃,物欲横流的时代,教育专家满天飞,随便哪个专家都著作一大堆,他们是否站在我们一线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解决问题呢,那就难说了。所以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还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自己的学生热爱阅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大写的人一样顶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延续着一个老师的教学生命,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但不迷信专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面对家长的无理要求,我们更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就应该坚持。第三,教师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特别是在平常与学生家长接触时,应该理智地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学生要有爱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同行、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认,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教育。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悬在每个教师头顶那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指挥棒,岂能容你做得了半点主,你能不下跪吗?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很惭愧,我不敢说我没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能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一路前行。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未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

写教书育人的作文【四】

我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但是看完《不做教书匠》后却感想很多。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作者的话虽然很平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手。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像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我觉得这个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人,只有一次青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人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样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浪费自己的一生。

做一个教师很苦很累,要做个好老师更难,可正如作者也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快乐的意义。这个快乐不是作者当初所想的任何一点,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