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郑和下西洋的作文400字(郑和下西洋读后感600字小学生)

郑和下西洋的作文400字(郑和下西洋读后感600字小学生)

更新时间:2024-05-29 07:42:57
郑和下西洋的作文400字(郑和下西洋读后感600字小学生)

郑和下西洋的作文400字【一】

但也只是这样了。一个复一个的普通日子过去,像田间流过的小溪,散入不知名的地方。将来,任老板老了,就让福官接手照相馆,娶一个如意或不如意的妻子。刘京伦也会定一桩亲事,他还会有一个孩子,而他的心气和傲气,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带着不甘与无奈消磨殆尽。但是在这个平常的阳光明媚的下午,忽然来了一些人,又发生了一些事。于是所有人的命运都发生了一些偏差,最后脱离了预设的轨道,走上一条不同的、完全不同的道路。由自己走出的路。

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哭和笑,他们是普通人也是时代的先驱者,他们曾为梦想孤身一人。

影片中,雷门·华莱士带着欧洲的电影来到京城,却被认为是“魔光鬼影”,是坏的,是败坏祖宗的东西。而当刘京伦亲眼目睹了电影之后,它向人们展现了大洋彼岸的生活,它为那些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光影的魔力。

华莱士问刘京伦,你们中国人怎么那么喜欢哈腰鞠躬啊?对这个问题,小刘子以中国人特有的阿Q精神回答道:因为弯着腰,你看着人家的鞋子,你就知道了这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呐……

电影是存在的意义所在。马克思说,人在和自然物的遭遇中领会到存在物的存在,而艺术是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欣赏自身。这一刻,福光普照,黑暗中亮起来了,他们的存在散发着光芒。

梦想是在年轻时燃烧的东西,希望是那时映出火光的眼睛。当法国人华莱士被赶出那座琉碧銮金的宫门时,我喜欢看人们第一次面对电影时的惊慌。他们尖叫着逃跑以为火车就要开过来,他们踉踉跄跄地躲闪以为人群正向他们走来,他们急切地挥舞抓挠以为帘子后面有隐藏的机密。年轻人好奇地打量它,热切地研究它。这让我觉得新的东西是如此的美好。它充满了灿烂的希望,璀璨的梦想。

郑和下西洋的作文400字【二】

郑和公园位于昆阳镇月山之巅,海拔1941米,占地面积250亩。为纪念郑和,晋宁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79年起兴建郑和公园,经过连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建成。公园规模弘大,园内除遍植树木花草外,已建成郑和纪念馆、郑和纪念亭、郑和故居、郑和雕像、三宝楼、郑和碑林,并修复了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其中郑和纪念馆被0云南省委列为近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之一,马哈只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和公园被列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景点名为“月山帆影”。

郑和公园在滇池南端昆阳镇的月山上。昆明是我国明初伟大航海家郑和故里。为了纪念郑和航海的历史事迹,在昆阳山上建了郑和公园,占地250余亩,苍松翠柏与果林交映。南大门巍峨壮观,两侧有“郑和下西洋”的浮雕,浩浩荡荡船队,向西乘风破浪,气势雄浑。东大门在昆阳大街中段,玻璃坊顶,翼角红墙。园内建有“郑和纪念馆”和“马哈只碑”等。

由东门入园,先达郑和纪念馆,馆址在原明代两层建筑玉皇阁内,里面陈列着100多件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其中有郑和航海图,郑和远洋楼船模型、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纪念馆西面松柏林中,有郑和父亲马哈只墓,墓前立有“马哈只碑”。此碑是明永历9年(1411年)郑和主立,字迹经570余年的风雨仍很清晰。因郑和11岁丧父,已记不清父亲的名字,只知道祖父和父亲都到达回教圣地麦加朝圣,被人们尊称为“哈只”(阿拉伯语意为虔诚而有学识修养的巡礼人),于是碑文中便写“公字哈只”,碑也就俗称“马哈只碑”了。碑文对马公籍贯、身世、任职等记述颇确,正碑两侧还有后人立的两碑,一是师范(荔扉)所录“明史。三保太监郑和传”,另一是夏光南的“郑和太公墓志铭跋”。此外还有“郑和纪念亭”,立在纪念馆南面的芙蓉丛中。

郑和下西洋的作文400字【三】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真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午饭后,爸爸妈妈和爷爷带着我去郑和公园游玩。

一进大门,我就被高耸入云的郑和铜像吸引住了。铜像用铜雕刻成了郑和年轻时候的样子。我掏出宝贝望远镜CoCo,侦查到铜像下黑色石碑上的文字文字记载着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1420xx年,郑和在刘家港码头起锚扬帆,开启了七下西洋的航程。谈起郑和,就一定能联想宝船。一艘木结构的宝船正停泊在铜像旁边的湖面上,我可观察好了全部地形哦!我怎样才能更快速地到宝船呢?正当我在绞尽脑汁地思索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可以外租四轮休闲马的摊子。我们花了五十块钱租金,租下了这台休闲马。

我和爷爷坐在上面,脚使劲踩着踏板,手握紧紧握住方向盘,转动方向盘,左一摆,右一摆,真是好玩极了!全力加速!我和爷爷飞快地踩着踏板,轮子在风速旋转,只一会工夫就到了郑和宝船。

这艘宝船真大呀,从船头至船尾,足有七八十米长。船上有许多我从未见过的装置,什么航海罗盘啦,螺旋桨啦,真让我大开眼界!沿着陡峭的楼梯登上船头,顿时,我对郑和的崇拜油然而生。首先,他有勇气,一般人是不敢开船下西洋的,在中国航海史上开辟了新纪元。他率领的船队穿越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底达大西洋。其次,他每次下西洋都会带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访国之国王,一方面进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和许多国家建起友谊。郑和,我是你的粉丝!

下了宝船后,我和爷爷继续向前骑,爸爸妈妈在后面跑步,强身健体。骑了一小段路,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郑和纪念馆。纪念馆的墙壁上有一幅幅画,画面生动地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七下西洋,每一次都有巨大的风险,但郑和勇敢无畏、坚持到底,这毅力是何等的惊人啊!沿着走道走进去,向右一转,突然发现陈列馆一个个用陶瓷铸成的人儿,真是太逼真了。他们有的在搬运航海期间必需的粮食,热得汗流浃背;有的.则站在船上,手执长矛站岗,侦察敌情……此情此景,另我感慨万分。

这时,我又发现在一幅画的右下角,一座破旧的小房子前,站着一位正在朝宝船挥手白发苍苍的老人。旁边的一位年轻的小姑娘正在与亲人恋恋不舍地送别……我猜测她们都是郑和的家人。

游历于郑和纪念馆,我感叹于当时船队的规模之大,更惊讶于这开天辟地的航程,更对郑和深深的敬仰!

郑和虽然离开我们六百多年了,但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世世代代相传下来,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