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人一生只选择一件事作文开头(有人说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作文开头)

关于人一生只选择一件事作文开头(有人说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作文开头)

更新时间:2023-10-16 17:58:28
关于人一生只选择一件事作文开头(有人说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作文开头)

关于人一生只选择一件事作文开头【一】

一个出身农家的孩子,只念过两年私塾,识得三百字。少年时拜师学做木匠,他刻的木雕,喜鹊登梅,松鹤延年,栩栩如生,深得众人喜爱。过年时,他为乡亲们画门神,惟妙惟肖。做完了木工活,就捧着《诗经》《论语》看个不停,他读书痴迷得忘了挑水,砍柴。满头银霜的祖母看见了,就唤他,阿芝,吃饭活命要紧,哪见文字锅里煮?那时他仅十四岁,还是小少年,却要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他便是大师齐白石。

我喜欢白石老人笔下的瓜果菜蔬,鱼虫虾蟹,世间任何一种植物、小生物他都能入画,透着尘世生活的烟火气与喜悦,洋溢着寻常人世的一缕温情。

在那幅《他日相呼》中,画上有两只毛茸茸的小鸡,正在争抢一只蚯蚓,两只小鸡紧紧咬住蚯蚓,都不松口。一直不懂得这幅画为什么题为《他日相呼》,后来才恍然明白,原来这两只小鸡何尝不是两个小孩儿?为抢夺好吃的食物动起手来,争得面红耳赤,打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俩人又和好了,如小鸡一般挤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的画酣然纯朴,有一颗天真未泯的童心。

白石老人暮年时,笔下的虾愈发鲜活,栩栩如生,犹如一群漫步清流的小虾,一不留神游到了纸上,灵动之极。一支笔,一点墨,寥寥数笔,极简极淡,就能让晶莹剔透的小虾画得如此灵气而传神,也只有中国的水墨画能做到吧。他笔下的虾,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虾身只有五节,真实的虾身是六节,为什么只画五节呢?因为他认为五节的虾身比例好看,更美。如白石老人常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是的,任何一种艺术,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从来不是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他还所说“余六十年来画虾之功夫若磨剑”。铸剑者十年磨一剑,他画虾细细观察、揣摩、苦练了六十年。还说:“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太像,太像则匠气,不像则妄。”写作和作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空灵和鲜活之气,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似清风拂面,出水荷花,清新自然。

白石老人与老舍先生是一对忘年之交,情谊深厚。有一年过春节,老舍先生引用几句古诗,请九十岁的老人照诗作画。其中一句便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要用视觉形象来表现诗的意境,大概是作画最难的。思考良久后,老人的画作终于完成了。画上一条涓涓清流自山谷中流淌而来,溪流中有几只黑脑袋、小尾巴的小蝌蚪,它们愉悦地嬉闹着,顺流而下。溪水中不见一只大青蛙,却让人仿佛置身蛙鸣阵阵,稻香遍野的田野,听溪水潺潺,鸟语花喧。就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情画意,余韵袅袅。不由得让人惊叹,画中逸品,并不是无声。它是有声有色,静中有动。

老舍先生出的另一道难题,便是赵执信的诗“凄迷灯火更宜秋”,且看白石老人如何在画中表现秋意弥漫,秋风萧瑟的。画中只画了一户小窗,窗内桌子的一角上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火苗倾斜着,是凄冷的秋风从窗外吹进来,火苗忽明忽暗,仿佛等待的人一颗不安份的心。忽然,从窗外飘入一枚红叶,是远方的亲人托秋风捎来的信笺吗?秋风萧瑟的夜里,等待的.人久久不能睡去,点着一盏灯火,等他归来。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思念的秋夜有着说不尽的凄凉。

诗情和画意紧紧缠绕,浑然一体,让人分不清是先有诗还是先有画,仿佛诗人几百年前的诗句,是为白石老人的画作而题的。

古代文人最喜欢的“四君子”与“岁寒三友”是被历代画家反复描绘的素材,它们被文人用来表达自己高洁,孤傲,冷寂的内心,彻底绝了尘世的烟火气。而白石老人打破了历代文人画的传统,他一反常态,以果蔬鱼虫,植物花草入画,平易质朴,生机盎然,一派天趣。不论是柿子,丝瓜,葫芦,还是蜘蛛,螳螂,乌鸦,春牛,肥猪他都拿来入画,大俗大雅,弥漫着对天地万物的敬意。他留下的几万幅画作,千变万化,异彩纷呈,却无一雷同。世间点滴都在他的笔下,传达他于万物深深的情意。

大师曾题画云:白石老人心闲气静时一挥。沉静、寂寞、闲逸,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他是一个远离功名浮躁,亲近自然和泥土的人,他的心沉浸在画里,在草木山水之间,一活就是近百岁。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来自尘世,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大师从来都是赤子,也只有赤子深爱着,爱着世间值得爱的一切。

有的人,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他的一生仿佛是为画而生,一活就是近百岁,留下那些传世的杰作,走了。

他把一生放在画里,用漫长的百年岁月,结一个果。

关于人一生只选择一件事作文开头【二】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轻作家。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是否能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

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而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作家的名字,已经无从考查了。柯南道尔回信说:“如果您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只坏鸡蛋,您大可不必把它吃完才能证明这只鸡蛋变味了。”

关于人一生只选择一件事作文开头【三】

一生,用来写一本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个中滋味孰知?我只知没有《红楼梦》,曹雪芹就不再是曹雪芹。他年少的荣华,是为了一本书铺垫;他晚年的潦倒,是为了一本书煎熬;他生前为一本书呕心研磨,后因一本书流芳千古。他的手,那只布满老茧、长着冻疮的手,本可操起世俗的.家什去逐柴米油盐的丰裕,他却选择了一支笔,立志描摹出不属于人间的爱恨情仇。于是他的茅草屋成了大观园内的亭台楼阁,床上的残席成了檀木椅上的金丝榻,而门外的碎石乱草成了白海棠、红芍药、绛珠仙魂。读到的不只是红楼,是曹雪芹的一生。

细看来,不是墨迹,点点是痴人泪!

一生,用来护一种文化。世界地图上的中国站起来了,精神上的中华却顽疾日笃。机器生产太便利了,谁还要费时光在被面上一针一线地绣翠鸟鸳鸯?外来文化的侵袭太猛烈了,逐着美剧韩星日漫,谁还去啃宏深艰涩的中国文化?这个时代呼唤新,追求快,适应微,却还有人迷恋旧,坚持慢,崇尚宏,他便是——黄永玉。这位从旧中国风雨里跋涉而来的文化侠士,犹不忘中华文化之传承。他办《汉声》,将近乎失传的扎染、结绳、镂银等技艺带回世人面前。黄老如仗剑闯天下的游侠,一生在汉文化中浸染、吐纳,而今着时光晕色的长袍,傲对滚滚时代大潮。

水用一生穿石,沙用一生聚塔,叶用一生护花。梦想之于人,尽如痴男怨女的深情,必以来句读。春蚕丝尽,蜡炬成灰——那种淘尽黄沙始见金的毅力,那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着,那种宁可站着、不愿跪着活的决绝,将一生的年华押在一场有去无回的旅途上。

面对纷繁的世界,问问自己:我的一生,要用来做哪件事?

老舍先生说,爱什么就在什么上。

一生一件事,认的就是这个理。

 

关于人一生只选择一件事作文开头【四】

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样浓缩定格:因岁月久远而泛黄的帮病人缴费的单据,与她少年时代几乎全优的成绩单,静静陈列在小小的玻璃柜里。此外还有一生各个阶段的证件证书,只是没有结婚证。

她是林巧稚(1901-1983),离开这个纷扰世间,已经32年。

雄秀的鼓浪屿上,游人如织。林巧稚纪念馆毓园,如一朵花儿,静美绽放在这个以钢琴、以步行、以故事等等闻名的小岛上。而我也因为那尊美好的汉白玉雕像,以及园外以翻开的书籍状呈现的金属上镌刻的一些林巧稚的生前语录,渐渐对她生出了几分好奇。身为历史学者的爱人对我说: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对林巧稚有微辞?

是啊,对身为名人的她,几乎查不到任何有人说她坏话的文字记录。这无论对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林巧稚毫不费力地做到了,为什么?答案在一些零零碎碎的叙述与小事里,徐徐展开。

即便在春节假期,鼓浪屿的图书馆也是开放的,而且对我们这样随性的游人也不设门槛,不需任何证件就可以自由阅读。我在一本有关鼓浪屿历史的书里读到了一个细节,此事折射了林巧稚无私奉献的品格,即当年林巧稚与一个师范女同学一起远赴上海考点去考协和医学院,在考试进行中同伴突发急病,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搁笔救人,放弃了考试。考官感于巧稚的忘我与奉献精神,经过一番曲折,再加上林巧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终为她争取到了破格入学的机会。

林巧稚一共在协和医学院学习八年,直至拿到博士学位(她当时拿的是协和医学院的毕业证书与纽约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两者应该类同于如今的“联合办学”)。毕业那年,林巧稚获得了那一届协和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文海奖”。这是一个外籍教会医生捐出全部财产设立的奖项,也是协和当时的最高荣誉,每届毕业生只有一人可获此殊荣。林巧稚不仅学业极为出众,且在课余热心公益,为人无私忘我,故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和当届的获奖资格。

在很多事情上,金钱确实是一个试金石,可以试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品性。林巧稚及其家人的可敬,也在这方面得以体现。当时协和医学院的学费较为昂贵,学程又长,而巧稚的父亲在她读到漫长八年中的一半多的时候辞世。巧稚的兄长继承了家业,同时也继承了父亲对于巧稚的责任,继续供她上学直至拿到博士学位。巧稚在工作后,自然而然地予以回报,尽管自身的.职位和单位历经变化,甚至在协和医院一度关闭期间还曾自开诊所等等,她都毅然决然负担起了兄长的四个孩子在北京求学的所有费用。

一生未婚的林巧稚还坚持多年做了许多令人感佩的事。她从工作开始,就请人列出了鼓浪屿需要资助的亲朋名单,她按人头每月寄生活费,一直到辞世。如果说这些事情还与亲缘相关的话,她为不相识的贫穷病人付医药费的事例则难以计数。另外,她辞世时的遗嘱有三项内容,“三万元积蓄捐献给医院的托儿所。遗体供医院作医学解剖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

林巧稚是一个真正美好的人,若用图景形容,恰如“海上生明月”。我其实不太相信那个“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超过五万个”的传扬已久的数字,但因她而得到平安与福报的人,则何止千千万。在事业上,她倾其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医学上孤心苦诣、好学不倦、不断精进;在精神方面,她也只做一件事,舍一己私利去救助与帮助他人,一生通透完美如琉璃。

说句实话,林巧稚年轻时的照片,面容姣好、明眸善睐,真的很美。可以想见,当年她的追求者不会少。但她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我想我们其实不够了解她,这个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睡前读物几乎全为英文书籍的大夫,她将一生的使命定位为治病救人,豁出了全部的自己。

这样的人是天使,即便是内心最黑暗的人,也难以找到她的人性弱点,因此我们也几乎找不到旁人说她是非的言词记录。不过我想,至少会有一个灵魂为她难过心疼吧,为她一生奋斗不息、忘记了停歇也忘记了自身而悲伤,那就是她那因患宫颈癌而早逝的母亲。每一个母亲,内心深处都不愿儿女单方面去燃烧自己温暖世界,活成一个完美的雕塑,却没有可以小声叹一口气的小小家园。

鼓浪屿上的鲜花常年盛开,图书馆里的陌生人拈花微笑,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林巧稚,永远不会再回来。

关于人一生只选择一件事作文开头【五】

岁月匆匆即逝,我们该如何把握?无须彷徨,无须害怕,只要找准一件事,然后坚持一生,岁月必将刻下满足的痕迹。

池莉读《花经》,读懂了黄先生,读出来了那份“浑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的精神,读出了人间知己的真正含义,明白了何谓“一生一件事”。她写下了这篇《一生只做一件事》来劝诫人们。

小四的“一晃神,一转眼,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道出了人的一生。没有目标,谈什么追求;没有追求,谈什么奋斗。我们漫无目的地徘徊,傻瓜似地追寻人生的意义,全然不顾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生只做一件事》真正把我带入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让我开始倾心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再抱怨时间的短暂,只想用短暂的.时间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份持久的信仰,一种不懈努力的精神,足矣。学会专注,学会坚持,一生只需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奋斗。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天才,但我们可以做一只脚踏实地的蜗牛,一步一个脚印,一生只做一件事。路上再多、再美的风景都比不上获取成功后,彼岸的风景美丽。

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微软狂人比尔?盖茨,他一心钻研计算机,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在哈佛大学的学业。秉承着自己的天赋和对这个行业的热衷,为IT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坚持,他的专注和他对理想的执着。他的一生都在为微软而付出,一生都在努力实现他心中的梦。

我们也是这样。即使我们没有他的聪明才智,没有如此庞大的理想抱负。但我们也拥有一颗炽热的心,勇于追逐,勇于创新,勇于突破,才是最大的成功。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摆正心态,调整好态度,在过程中寻求快乐,寻求满足,追求人生的快乐。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