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对待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作文)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对待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0 05:06:28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对待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作文)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一】

说起2007年,文化不多,文化事件却倒不少,不管你是走马观花回眸一瞥,还是“侧目而视”仔细打捞,映入眼帘的大抵是“一地鸡毛”而已。漫长360多天沉淀下来的文化积累,如果用“没文化”来形容,那大概是最合适不过的,而就拿这些“不能称化”的“文化”来说,它们既不像“鸟巢”那样有个“骨架”,也不像“水立方”那般有张皮肤。

盘点2007年的“文化”,虽说寥然甚亏令人寒碜,但说头儿多少有一点:“快乐男生”一成功举办电视台就笑了,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书会受骗就哭了;博客点击突至网络第三当年明月就笑了,众歌星的演唱会票价都超过2000元许多追星族就哭了;于丹一走上“百家讲坛”就笑了,“超女”们一看到“超级男生”举办就哭了;“嫦娥一号”成功飞入太空中国人民就笑了,韩寒看到了郭敬明被破格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就哭了……笑了哭,哭了笑,或真实,或虚拟,2007年中国的文化“历程”就这样了。

不过也的确,现在的我们,真的就是“没文化”;如今的中国,也就是“缺文化”。看看电视上被众人所津津乐道,且每个参赛选手个个都自称是“江湖中人”的“武林大会”,你就会明白:三分的舞蹈“干货”,原来是可是被稀释成一档30多分钟的名牌节目来做的。不愧是武术“原产国”的做法。再看看《红楼梦》再拍的准备“花絮”,其间的“龙套”走得百姓果真是“眼花缭乱”没有一点“头绪”,光一个林黛玉的扮演者都能“如火如荼”上这么长时间,在众人都把它作为一个成名机会的情况下,有关单位还像搞“学问”似的举办了一个“选秀大赛”。这作为四大名着之一的《红楼梦》也着实是名副其实的够“红”的,不仅带动了其间的演员“红”了起来,而且还带动了其相关的投资商家的钞票“红”了起来,真的是落实了“共同富裕”的伟大宏旨。如果曹雪芹先生九泉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红”得给“乐”活过来?另外,同为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那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准备重拍的剧本连一个字都还没有“加点”,宣传的“新闻”却都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了。可是“言立”半年后,却还没见到这些爱“临时抱佛脚”的炒作者们有所“立足”。如此接二连三的“蛊惑”民心,“欺诈”百姓,不知道这些被金钱遮蔽了双眸的“鼓腰包”们到底想干些什么?中国有句俗语叫:“流言止于智者。”但屡次被“诈”之后为什么类似的“流言”还没有停止呢?可见那些自称是“文化人”的“文化人”并不是所谓的“智者”。

再看看如今被人高度追捧的“百家讲坛”,那可是独领着中国国学教育“文化”,“名家云集”的名台,别看是一座和老师上课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的三尺讲台,可那上面站的都是所谓的“名家”。“名家”们只要能站在上面“啼笑皆非”般的把孔子说成丧家狗,把庄子说成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乞丐”,然后再加上自己满腹经纶般的长篇大论,给台下的观众讲上几个已经“生米煮成熟饭”的`故事,然后就大功告成,名利双收。如此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风水宝台”,可想而知台下那些其它的名家对这座“台子”觊觎的颈项伸得有多么不可高攀。然而就是这种有悖于人类正常思维导向的“导举”,“名家”给“吹口气”还能在百姓中间“刮阵旋风”,这可见我们骄傲无知的现代白领人对中国家传统文化熟知的“白领”化。也可见在文化可陈的今天,“娱乐圈”都已经被我们拿来充当“文化圈”了。而单就从“文化人”的角度看,著名学者钱理群都豪不客气地说“我们这一代最没文化”,可想而知我们“君子固穷”的程度。其实,他说的“这一代”,也多包括了比他年轻的一代又一代。

美术家韩美林说过:“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而文化和经济又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的,所以说我们现代的经济也是“没文化”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许嘉璐不是说过吗:“没有文化的经济再发达也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这句话形容现在的中国经济那可是“天衣无缝”。现在中国的楼房耸立得是够高的,可那是终究只是建立在“沙滩”之上的高楼大厦。一句真话的力量,抵得上整个世界。

透过“真话”和2007年的文化“足印”可以“以管窥豹”,看出在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所有人都已被名利蒙上了“海市蜃楼”般的面纱,生活在世俗的假像和权力的保姆的怀抱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文化体制存在着种种穴,我们的文化基因也存在着种种缺陷,但是对于那些爱管文化的“文化官”却春风得意的满以为“文化风景这边独好”的状况,我想起了马季先生的一句相声来形容当今中国的“文化”和“文化人”:吹牛的人,上嘴唇着天,下中嘴唇接地。

事实上,在这个一见噱头、一听炒作,“fans”团们可就会喜滋滋乐呵呵屁颠颠地掏出上百元钱去影院观赏“大片”的年代,谁还可以被称为真正“有文化”的“资深”者呢?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二】

中华民族在这一片土地存在了数千年。我们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无尽财富似星河浩瀚。《论语》,《孟子》是文化思想上的丰碑;水墨画,戏曲是艺术上的瑰宝;然而,不知是生活的忙碌,还是潮流文化的冲击,我们头顶的这条星河竟很少被我们认真地凝望了。于是,弘扬传统文化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媒体,作为对大众思想影响最大的平台自然要做出表率,中国诗词大会,名人说论语,各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等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有的人认为“名人说论语”让传统文化终于被更多的现代人了解,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节目中的许多演讲没有把握到《论语》的本质,只是一个很表面的解读罢了。可倘若人们只停留在简单的“了解”上,对拥有丰富底蕴的文化来说是多大的遗憾啊。普及传统文化的道路已十分艰难了,更何况,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只追求收视率,不重视历史,只是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名字,其发生的故事与历史中的记载大相径庭。

一代女帝武则天在位期间打击门阀,轻徭薄赋,发展科举,整顿吏治,注意纳谏,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即使她心狠手辣,用牺牲女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可否认她为人民所做的贡献。就是这样一个生前工于心计,历经时代更迭,后敢于立无字碑的人,被影视剧改编成了一个为爱不顾一切的痴情女子。不知武则天本人看了,会发出怎样的慨叹呢。

许多综艺节目也开始对传统音乐有所涉及。近日,刚播出的“国风美少年”,从各种选秀节目的模式中得到启发,别出心裁地创立第一档以中国风为主的选秀节目。但节目中的评委人选,评判标准备受质疑。不知是否为节目组要求,选手们在弹奏中国传统民乐的同时,必须要唱歌。许多热爱民乐的网友们纷纷“吐槽”这样十分破坏乐器所营造的氛围。尽管这档节目多有欠缺,但这毕竟是传统音乐走上现代舞台的好兆头。

传统文化的普及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有朝一日,“传统文化”前的动词,一定会从“弘扬”变为“热爱”的!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三】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应被有批判的继承,而非一票否决。

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礼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左传中有言道:“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足可见礼仪在文明社会和民生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洗濯和沉淀的,那些优秀的文化价值礼仪不应被摒弃,而应被完善、继承和发扬。

驻德全权大使吴红波曾被德国记者问道“德国人能从中国学到什么?”,吴红波答道:“谦虚。譬如:中国人完成一个项目,他不会突出自己的作用,他首先讲得是他的团队,他的导师,较少提到自己”,自卑尊人便是中国礼制精神原则所在。所谓“自卑”不是要故装卑微自己,而是放低姿态,谦恭待人。若要好,大敬小。这种诚敬谦让,合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值得提倡。

传统礼仪还传播了许多优秀的基本价值观,如敬、恕、诚、信、仁、爱。在现代功利主义教学模式下,我们早已忘了传什么“道”,中国应该传什么“道”。而礼仪文化却给我们提供一个精神平台来领会这些优秀的精神内核。着名文学史者刘梦溪指出:“敬、恕、诚信、仁、爱等,应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然而,传统礼仪也有其闭塞成旧的一面。如古时女子以纤小玉足为美,从小裹脚造成女子足部骨骼被硬性弯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儿女应听父母媒约,指腹为婚是谨守孝道的错误观念也使许多有情人分隔天涯。传统礼仪的封建思想一定程度框限了思想的自由,也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中华礼仪文化虽有落后、陈旧弊端,但究其本质是对现代社会极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精神遗产,永不过时。择善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让其成为国人深层价值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