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又是一年放假时作文(放假了作文及范文600字)

又是一年放假时作文(放假了作文及范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6-02 11:03:06
又是一年放假时作文(放假了作文及范文600字)

又是一年放假时作文【一】

今又清明,当我踏上去公墓的路时,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浮云,感受着拂过小路的微风,我知道,父亲在这里一定很快乐!

父亲是在我8岁时去世的,他的仿佛让我在一夕之间明白了许多。屋里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他却安详地躺在那张特殊的床上。于是,我莫名其妙地放声大哭,这大概不是因父亲去世而哭,只是想到他再也不会起来陪我一起游玩,教我作业了,我坐在妈妈身边,哭闹了很久,很久……

亡,总是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又一次春天来临了,油菜花又开了!看到这满田的油菜,我由此想起了我的父亲。因为每年油菜花开时,他总会和我一起放风筝。今年,我独个把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啊,风筝啊,希望你能代我去天堂看看父亲。”眼泪情不自禁地从眼里划出,一滴一滴,滴在了心里……

每到清明,当我走在家乡的路上,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浮云,我总觉得父亲就在我身旁静静地坐着,直到永远,永远……

又是一年放假时作文【二】

以前没有想过自己会跟春运联系在一起,如今却两年都参加了,如果站在以前的我的角度,想想真的挺奇妙的,不过站在现在角度出发,一切都理所当然。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上一年已参加过春运今年又参加?我自己也想过,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参加春运列车员作为一种勤工助学途径对我而言是有必要的,而且这个活动由学校参与,可信度强;第二是参加春运是有意义的,它不仅提供一个舞台给我锻炼社会实践的能力,让我从学校的象牙塔中走出来接触一下真实的社会,而且可以服务社会,尤其是为远方回家的人们提供服务。利人而利己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不变的追求,很多人一年都在外打拼,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春节到来时能回家过一个好年,见见年迈的父母,看看长大的儿女,全家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一起迎接新的希望、新的开始,那是多么温馨之事,那是中国人共有的家庭观念,中国人把它凝聚成回家,春运就来临了。火车的乘务员,以及乘警、司机等,都应该是想回家过年的,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有可能很多年在别人倒数着新年脚步到来的时候,他们却离自己父母、妻儿很远很远,他们是不容易的。我们作为春运的学生工,体验一下思家感觉,也许会令我们更加珍惜自己家庭。

我父母是很赞同我参加这个活动的,不过他们也希望我能多一点回家,虽然他们嘴上没说,有时候还会讲:“你回家做什么呢?赚点钱体验一下生活也好!”但是,每次我回家时,他们总有一种流露脸上的喜悦,吃饭时会把一些肉夹到我碗中,其实我都看出来了。所以,如果出车回来有较多的休息时间,我都尽量回家。

如果不是参加春运列车员,我可能至今也没有乘过火车,没有出过广东省,没有见过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没有看过崇山峻岭,还有那铁路沿边村庄的落后。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村庄,因为他们落居很分散,很多都是在山脚,土地很少水分,树木是萧条的。当火车停下时,铁路沿边的人们会对旅客售卖一些东西,大多少级是食品。这次去重庆我见过一位母亲和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根很长的竹竿,上面穿过剪了半个的塑料瓶,放上一些鸡蛋,一块钱一个,这样伸到旅客的窗前,卖给乘客。一开始我还不知道他们干什么,觉得很奇怪,撑着竹竿,上边放着鸡蛋,后来才发现是卖给乘客的。不知为什么,我看着这种情境,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尤其是看到那个小女孩,也许她还没读书,也许她没见过电脑,也许她也不知道卖鸡蛋的真正含义,但是她可能知道她需要这样做,因为她妈妈是这样做的。对比生活在广州的小孩子,那种差距是多么大。除了那个母女俩,还有很多人这样卖鸡蛋,不过我见到的都是一些妇女、儿童和一些老人。我国的不平衡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在铁路线上也能略见一斑。

在火车上能见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时候他们会问你是不是实习生,我总会回答自己是大学生,他们总会有点诧异。不过有时候想想,自己真的是个实习生,是在社会生活的实习生,通过春运这个实践舞台实习生活。

这次出车是跟自己学校华师学生在一起,有时候觉得人是那么奇妙,本来大家都不认识的,但是由于春运的安排,大家走在一起相逢相识,不需要太多的交谈就能熟悉起来,这可能跟火车这个特定的空间、春运这个特定的时间有关。大家一起组成一个车班就是一种缘分。

在两年出车的实践中,我严格遵守车队纪律,真诚服务乘客,上一年出车西安,今年夜走汉口,还套跑了株洲,做过餐车服务员,车厢的乘务员,上一年还担任了秦张线秦四组小组长。

总而言之,两年服务春运实践活动真的令我我受益匪浅,提高了我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了我服务社会的意识,还有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当然作为一项勤工助学活动也减轻了我家庭负担。

下一年春运我还会参加。

又是一年放假时作文【三】

不知道春运这个词,算不算得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有特色的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火车客运不提价政策的出台,春运这个伴随着城乡交流而产生的名词,在今年的春节前后,异常火爆起来。

我的家乡阜阳是全国著名的民工输出地,那些怀揣着美好梦想的人们,总是在春节前后蜂拥而至地汇集在这里,奔赴全国各地去追寻梦境中闪闪发光的财富。人潮汹涌中,那些还未洗去节日喜庆气氛的乡亲们,又肩扛象征着特定身份的蛇皮口袋,不约而至地奔向那条呼啸着前行的巨龙。带回来的满脸的荣耀和自豪,带出去的是殷切的期盼和祝福,争先恐后的身影中,谁也不肯将满心的疲惫与无奈抖落一丝一毫。

听说今年铁道部的高官们亲临现场指挥交通,我实在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贫瘠家乡的一种荣耀,每当电视镜头中出现熟悉的站名和汹涌着前行的人群时,一度麻木不仁的心中,总会渗出一丝挥之不去的苦楚,我实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以这样的一种名义被关注。

那些和我年龄相当的兄弟姐妹们,为了那几张少得可怜的钞票,心甘情愿地成为别人财富的创造者,把自己短暂的青春义无反顾地交付给迷茫得不知所终的远方。他们是最富活力的一群生命,但却没有一点本属于这个年龄的浪漫,他们是最弱的一群,只要一点不着边际的允诺,任何人都可以对他们颐指气使。有些人福了,衣锦还乡,成为同类中的\'主人;有些人伤了,带着满心的不甘,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梦想飘忽着远去;有些人了,寂寞无声,永远留在那片原本与自己毫无干系的土地上,但成长起来的后来者依旧前赴后继地沿着他们凌乱的脚步前行,这种心甘情愿的悲壮每每想起总令人无限地心痛。

我曾经作为一名学生,夹杂在他们当中,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去远方追寻自己的梦想,瘦小的躯干,承载着亲人们太多的希望,迷蒙的眼神,逾越这一片一片的虚无,不知道在何处栖息。民工流和学生流成为家乡人口流动中最为强劲的两支,不管哪一种都是以远方为方向,无论哪一种都是对地理意义上故乡的一种逃离。坐在奔驰的列车上,透过窗口看到低矮破旧的房屋和枯小赢弱的庄稼飞速地向身后消逝,驿动的心灵已经没有原本意义上的悲喜,只剩下一片不知所终的迷茫与飘渺,如同村口的那棵老树,突兀在原野间,任由那不知何处吹来的料峭寒风肆意摇摆瘦骨嶙峋的枝干。

记得一位高中的老师,在高考前谆谆地教导我们:能出本省就不要回来,能留在省城就不要回到地方。我知道这是他几十年人生的之谈,但畅想的同时总有一点高处不胜寒的悲凉。记得曾经看过我的一位老乡写的一篇叫做《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陷落》的文章,看似冰冷的笔触中,潜藏着对家乡无限和无奈的热爱。我必须坦承自己不是心若想事就成的天才,也不能写出那样逻辑严禁结构精巧的华章,但对家乡的隐忧是一样的,隐忧于对家乡父老乡亲苦难的无助,隐忧于守望家乡时满眼的贫瘠与凋零,隐忧于对家乡身不由己的逃离。

圣经上有洪水来临之前的逃离,那是以先知高瞻远瞩的预言作为前提的。同样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境遇,但这种形成春运这种壮观的远行所形成的苦痛尤其来得真切,我们的洪水是什么呢?是家乡那种根深蒂固的贫困吗?我们的先知是谁呢?是远方如同肥皂泡般绚烂夺目的财富吗?我们的方舟是什么呢?是那列呼啸着远去的列车吗?义无反顾的逃离之后,满怀期待的人们能够找到自己丰衣足食的永生吗?

不管怎样,在人流熙攘的站台上,在春运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我还是要真挚地祝福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好运,就像一篇文章中写到的那样:“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是离散,欢聚当可期待……”

又是一年放假时作文【四】

清明,一个令人悲伤的日子,一个令人沉痛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大诗人杜牧对逝去亲人的留恋之情。而如今的我,不亦是如此吗?

小时候的我,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接我上下学。都是爷爷,不管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一如既往的送我接我上学。渐渐地,我从那辆虽然小却温暖无比的三轮车中慢慢长大了。

但是,现在的我,永远也没有机会了,它像时间一样,去了就不再回来了。

此时的我,站在与世长辞的爷爷“面前”,我浮想联翩,想起曾经与爷爷逗趣的情景,曾经与爷爷吃饭的情景,曾经与爷爷……想着想着,我便拿出手中的饭菜,“递”到爷爷面前,上了一炷香,给爷爷跪拜一下,并告诉他,孙女儿好想他!

“嘀嗒——嘀嗒——”时间匆匆忙忙的过去了,我恋恋不舍的与爷爷“告别”,拿起地上的饭菜,装进篮子里,盖上盖子,与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此刻,我感觉大地是属于我和爷爷两个人的,花儿为我们哭泣,树儿为我们感叹,所有的一切,都披上了泪的装束。

……

我缓缓地离去,带着伤感,带着泪水,带着满满的不舍……

又是一年放假时作文【五】

起风了,空中扬起柔顺的发絮。叶,落了,真是熟悉的场景……

枝上寥寥无几的旧叶宣告完与树牵连的斩断,结束了成长历练的落幕,便随风卷入混乱的旅程。那染着淡淡枯黄的落叶体验了时起时伏、颠沛流离的生活,接受了茫茫岁月一遍又一遍的洗礼。它微微皱起的叶面上已爬满了饱经风霜的脉痕,平复心情,安静下来。便会发现那日夜思念的树根不正在眼前!回家了真好,一切又回归起点。

在日历上圈画出时间,这是没有书声琅琅的一天。我伏着书桌与那摊开的作业大眼瞪小眼,紧盯着那看似简单的题目却没有丝毫头绪。“哎,文~”熟悉的声音从窗外流泻进来,一抹喜悦跳上眉梢,我连忙拉开窗户寻找,却不见那熟悉的身影,低低应了声“在呢。”雨招了招手,道“跟我一起去公园吗?”我扯起一张笑脸“不了,下次吧。今天我要写作业。”“那…好吧”我看着她遗憾的背影也坐回了椅子上。似乎太过松懈了呢,抬头望向窗外,片片画面在风中翻过……

那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正是进行到激烈高潮的时候。笔与习题不断碰撞,发出“沙~沙”的声响。思维运行起来,解决了一个个几何问题。神经紧绷起来,传导着一丝丝麻木感觉。“呼”轻舒一口气,目光转向语文课本,默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记住。斜射到教室里的阳光越发的强烈,汗滴点缀着我的额头,悬挂在紧蹙的眉毛上。“文,我们出去一会吧。”耳边响起刘甜甜的嗓音,“嗯,好吧。”我放下手中的书,随她走了出去。走下楼梯,风温柔地吹抚着我,慢慢平缓了心情。这时“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刘转过头,笑着示意我背下去。“嗯…”我低头思索一番,“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抬起头,我与刘对视嫣然一笑。风过,发絮扬起……

久久不能回神,突然发现一片枯叶不知什么时候躺在了我的作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在一旁,提起笔,将题目再浏览一遍……

我们一路走来,从懵懵懂懂迈向清清楚楚,我们吹灭了生日蜡烛,在年龄后面不断加一。我们踏上一层又一层的台阶,不知不觉中已站到了很高处。一个个相识的人影已伴着年华逝去,一幅幅熟悉的场面也已是尘封记忆。我们在蜕变,在忍受了结茧的孤独后,最终会由笨拙丑陋的毛毛虫化作轻盈美丽的蝴蝶飞舞于空中。

深秋,落英缤纷,枫叶似火。又是一年落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