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的作文(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作文800字)

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的作文(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6-19 07:59:12
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的作文(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作文800字)

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的作文【一】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我国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型发展社会。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都要采原煤二十几亿吨,除百姓取暖、煮饭之用外,大部分用在火力发电和城市取暖上,不但使用率低,而且造成运力紧张。特别是今年南方大部分地区遇到雪灾,使以煤炭发电为主力军的.电力网频频告急。

现在,我们国家有些地区经常出现缺水、缺电、缺煤“三缺”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节能。“节能”,顾名思义,就是要节约能源,说到节约能源,我可是有很多妙招哦!首先我们来谈谈怎样节约用水。我们中国江河湖海多得是,可是,能用的淡水却少得可怜,这就告诉我们,要懂得每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在淘完米后,留下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衣服剩下的水可以用来拖地;在洗澡时,最好选择淋浴的方式,在擦肥皂时,就可以将水关小,或者关掉。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会有十三亿滴水汇在一起,成为一条小河……

在节约用电方面,我们做得也是不够的。我提倡大家都能在家中装上节能灯,这样既节约能源,又替你省去不少费用,真是一举两得!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注意随手关灯,不同时开几个灯等一些浪费电的事情。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只顾着节能,而不顾环保,“节能”与“环保”就像两个很好的兄弟,它们俩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说我们上海吧,成天笼罩在烟雾、废气之中,空气质量极差。我建议开车的市民可以试着步行去做事,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少废气排放量,对大家都有好处!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生活更美好,就请大家携起手,节能环保,从我做起!

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的作文【二】

??碳环保,贵在知行

低碳环保,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贵在知行!要加强对低碳环保知识的学习,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从我做起。日常要从节电节气节能等方面做起,改变生活细节,最大可能地降低能量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首先,要加强学习,认识低碳环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xx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全球变暖使南极冰川开始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目前我国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匮乏影响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大量的`能源消耗导致温室效应和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环保概念深入人心,要求大家都要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身体力行,,从我做起。

其次,我们要了解并与家人养成一些低碳环保生活的习惯。比如养成随手关闭电源的习惯,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避免浪费用电;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冲马桶;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在附近公园跑步,取代在跑步机上锻炼等等。

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低碳环保生活的窍门。比如不要让家电处于待机状态。尽量以植物为食,减少对动物食品的摄入,这样不仅低碳,还有利于健康。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6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以上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会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低碳环保人,都是我们为美好世界做出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赶快加油行动吧!

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的作文【三】

??碳环保的绿色小城说明文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介绍事物、解释事物的文体。要求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举例、数据、图表等。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低碳环保的绿色小城说明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知几何起,由于人们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一些自然灾害正悄然威胁着人类,地球变得千疮百孔,憔悴不堪。不过,在二十三世纪中期,地球上的某个小角落里,还仅存着这么一座低碳环保的科技小城。

它是一座绿色的小城。从谷歌卫星地图来观看它,仿佛就是一个绿色的`海洋,这里的森林面积占整个小城的三分之二。森林里,世界各地的名贵树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他们就像为小城护卫的哨兵,整齐划一,仪表堂堂。微风吹来,树叶传来“哗哗”的旋律,看起来就像在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充满生机,充满希望。树林里生活着许多幸福的小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还有乖巧伶俐的小松鼠,它们在树林里饮甘露,吃野果,悠然自得,惬意无比。看吧,像红灯笼般的柿子,绿翡翠般的柑橘……如果你比较郁闷,那么,来吧,到树林下走一走,看一看,有什么委屈,就尽情地像树伯伯倾诉吧,听树伯伯为你讲故事、唠家常,为你分忧解难。不消片刻,你的烦恼便会烟消云散,如果你工作疲劳了,困倦了,只要一看到路边的新绿,马上就会

它是一座低碳的小城。大街上,人们举止文雅,仪态万千。小河里,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时而有红红的鲤鱼跃出水面,河面上偶尔飘着的几朵睡莲,给平静的河水平添了几丝情趣;河岸边,三三两两的老人摇着蒲扇,坐着蒲席,相互逗趣,谈笑风生,好不自在;宽阔的马路不再是传统的柏油路面,取而代之的是光合物状的环保物质,既绿色又坚固;这里的人们早已普遍利用太阳能生活了,街头的路灯靠的是太阳能微缩板,吸收光能,储存电量,即使大面积停电,也不用担心黑暗的恐惧。房间里,空调、冰箱电量也全靠太阳能供给;甚至生活用水都是靠高空云层的水蒸气过滤而来,当然你不用担心水的质量喽,它可是百分百的“环保水”哦。

我相信,只要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低碳生活,爱惜地球,人人争做地球的主人。在不久的将来,地球的每个角落都会像那里一样,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与美好。

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的作文【四】

喜欢在太阳下山时出走,踩在暖暖阳光下,任微风拂起整齐干净的发丝,轻吻无瑕的脸颊。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必想。仿佛置身于世外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之中,余晖中的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从无际掠过,引出无尽诗意,正如刘禹锡《秋词》中所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大自然的魅力无穷无尽,总是让人感觉若即若离的一种朦胧。所谓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驼走大漠,虎啸深山”,便是大自然的一点极致。江山如娇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或许便是大自然的另一番风情。曾几何时,大自然的景物被文人用作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工具,大自然则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感情面纱,与诗人、作家同悲共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上下五千年,滚滚长江水,华夏一代代炎黄子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时,又不断点缀修饰着这位伟大的母亲,这位世界上最漂亮、最温柔、最贤惠的母亲。

漫步山间小道,最惬意的便是能走在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下,静听周围的虫鸣鸟啼。放眼田野,是数不清的相互缠绕点缀的花草树木。脚下的路湮没在幽深的丛林中,延伸至未知的前方……渐渐地,融入大自然。只有不需要任何修饰装扮的景色,才是最美的新娘。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谈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何为有我?何为“无我”?大自然的默契不是任何矫揉造作的修饰能媲美的,是用任何已知的华丽的言语都不能描摹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自然的每一点,每一滴,都给人以一种无法超越的和谐的韵味。喜欢在疲惫的时候外出,远离尘世的喧嚣,世事的纷扰,独自享受这江上之清风,山间的明月的寂静。欣赏大自然,给自己一点抚慰。余晖中的大雁,轻轻掠过头顶,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翱翔。红彤彤的落日,散发着她的余晖,铺洒在纷忙的人群身上,便是一种别致,一种惬意,是你、我、他都拥有的一点灵动。

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的作文【五】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我在网上查找,才知道,由于近些年的全球变暖,近些年来的冬天早已没有几十年前的冰天雪地,白雪皑皑的美景了,就连下场雪,也越来越少见。

而导致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低碳环保。少开空调、保护绿化、多种树木、反复利用袋子、少开车,多走路等等,都是最直接的低碳环保。

比如说,在学校吃饭时,一些同学为了省事,每天带一双一次性筷子,吃完便扔。虽然是方便了,这样的人多了却给地球的有限的森林资源带来了长久的隐患。我一直用不锈钢筷子,只是每天多洗一次,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小小的举动能保护多少棵参天大树。资料显示人类对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每种下一棵树就有30棵树被砍倒,砍下一棵树只要几分钟,种下一棵苗,让它长成大树却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地球上的森林,地球上的绿色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保护环境的事只须我们花吹灰之力,便可以保护环境,为地球做一些贡献。

从前,因为人们的大肆破坏,滥砍滥伐,导致了今天的全球变暖等自然灾害;现在,我们应该为了当初犯下的错误做出弥补,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保护人们共同的家园!

低碳环保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应对自然灾害,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