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认识自己的作文600字左右)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认识自己的作文6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10-29 22:55:18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认识自己的作文600字左右)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一】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悦纳真我。

吸引我的首先是这本书的题目,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从没有听说过感谢自己的不完美。通常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如何追求完美,尽量避免自己的的不完美。有时候不完美还是一种缺失,自己的不完美又有什么值得感谢的呢?自身的不完美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这个题目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是一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作家。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生中的负面情绪,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嫉妒等,即自己的不完美,在个人的成长中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和帮助作用。通常人么认为这些负面情绪,阻碍了人们的成长,影响了人的幸福,人们总是努力去克服和逃避负面情绪。但作者从新的角度提出,当我们接纳它们,把它们作为朋友而不是敌人的时候,我们会慢慢的开始接纳它们,并且要感谢它们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

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在咨询中的案例,具体生动的分析了,人生中的不完美当我们处理好时所具有的力量,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些负面情绪。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提出了“真实胜过完美”的理念,作者这里的“真实”就是自我们在承受那些负面情绪时所承受的痛苦。书中告诉我们一旦懂得什么是真实,如何接受自己的真实,如何跟自己真实的在一起,就会深刻地感知到真实是比完美更好的东西。当我们深入的去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才不愿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当我们对痛苦有接纳能力时,我们才会坦然的说出的自己有问题,自己有痛苦。就像作者所说“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接纳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书中主要谈了接纳痛苦、悲伤、愤怒、恐惧、嫉妒等这些负面情绪,对人的帮助。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作者认为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当我们陷入这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时,必然会泪如泉涌,而这泪水就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最终让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我们须切记:我们的力量不在于我们看上去有多快乐,而在于我们的心离我们的人生真相有多近。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意外的亡,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使得我们明白什么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这也是悲惨的人生真相给我们的馈赠。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最重要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恐惧、焦虑所困扰,很排斥想尽快摆脱这些负面情绪,想尽快摆脱它们。可是恐惧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的重要之处在于越让自己害怕的东西就对自己越重。内心的恐惧,让人们去关注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易愤怒的人,力量就强,这是因为愤怒既是保护自己的力量,也是激发自己的力量。

嫉妒:压抑嫉妒便是削弱竞争力其实嫉妒和竞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克制自己的嫉妒,就意味着你在克制自己的竞争力。这会造成很多问题。

作者书中也给出了面对负面情绪的建议: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让负面情绪在你的内心流动起来,我们想要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更好的人,想把真正的自己活出来,就需要去触碰这些东西,理解和接纳这些东西。当你一旦深深地理解和接纳了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时,你会深深地体验到什么是自由。

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当我们学会接受之时,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懂得自己才是问题的答案,我们开始改变自己,最终获得自由。

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悦纳自己。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二】

我一直觉得这本书的标题修改为《感谢不完美的自己》更好一些,因为我想可能是首先要感谢自己,其次是表达不完美。但读完这本书后才明白作者的苦心——先感谢不完美,再来感谢自己。这样的顺序到并无什么其他意思,就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自己的不完美和不完美的自己,听起来没有太大差别,但喜欢玩味文字的人总是能感受到不同。

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比较震撼我的是这样一个观点:不是去消除、压抑或克制人性中的恶,而是要转化这样的恶为一种善的动力和哲学。这个观点比较震撼我的是因为一般的心理学、成功学都会告诉你如何去避免失败、或在失败后如何走出压抑而悲伤的氛围…,这是个思路的转变。人的情绪和行为很多时候是非常特别而脆弱的,所以如果强力去压制某一种,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来观察,这种压制并不是有利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小家里穷吃不起饺子,现在自己参加工作了可以无限制的吃饺子了,于是很多山沟沟里出来的人有了一个特殊的爱好“吃饺子”,甚至遇到节假日都要以吃饺子为庆祝方式(因为穷人家是每年才吃一次饺子的。这就是因为“吃饺子”这样的一个不是被释放了,而是一直存在心理被压抑、压制了很多年,当你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是过量而且不当的。这也能很好的解释的问题:因为从小穷怕了、三十几岁还穷的没有钱取媳妇,于是等到五十多岁突然有了很多钱、权,谁一下子有能力控制得住这个被压抑多年的呢?所以,这个的'压抑、释放与转换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也很有可能是一个社会学的难题。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还知道一点心理学常识,就是挖掘你产生这样的心理、行为的根源,才能解决你这个心理问题。一些书上把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找到心桥”,就是在你心里面架起一座桥,让你走过桥的对岸,去看一看真实的你自己及发生事故的现场,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思路,其实还是在想办法完全解决你心里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压抑多年的心病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释放(当然,很多时候就是在一瞬之间释放的。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则提出了一个思路,通过转换(把愤怒转变成诉说,把诉说转变成倾诉,再把倾诉转变为交谈,把交谈转变为找寻问题,这样,找到问题接能解决问题从而解决心理的一些问题。这个思路非常不错,是因为很多时候一些压抑的事情无法释放,但大部分人都是有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事情,这两者之间一定能互相转换的介质和可能。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三】

在我的印象中,“圈子”一词在当代社会中应该属于高频词,因为绝大多数人醒后和睡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看“朋友圈”。

其实很多人或因为共同的爱好,或因为共同的理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在我看来,这也应属于“圈子”之列。

时代在发展,发达的互联网把关注着同类信息的人更加便捷地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圈子”应运而生,而这些“圈子”也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人格。

在我看来,这种因关注同类信息而形成的圈子对我们的人格塑造其实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圈子”给了我们更加纯粹的研讨环境,给我们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当我们喜爱一件事物时,我们便会被同类的信息所环绕,从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像维特根斯坦喜爱思考与哲学,考上剑桥大学后,便经常与老师罗素、摩尔等人进行研讨。而长时间处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辩证与思考的“圈子”之后,维特根斯坦便更加坚定了成为一个哲学家的信念,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圈子”带给他的思想启迪也支撑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促使着他写成了《逻辑哲学论》。

我很喜欢《爱乐之城》这部电影,影片中女演员米娅和钢琴师塞巴斯汀有着相似的落魄经历和共同的理想追求,同声相应的诉求,让他们共同被音乐所包围,引导着他们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红楼梦》中的“桃花社”,还是近代的戊戌六君子,一个“圈子”可以濡染我们的性情,涵泳我们的志趣,可以推动着我们迈向自己热爱的世界。

但,“圈子”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的“圈子”一旦踏入,有可能就是万丈深渊。战国时代的淳于髡曾经给我们留下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劝告。有人说,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如此,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能接受暗示的动物。”还记得那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吗?说不定他也可成为司马光那样的名相,但由于他的“圈子”里只有像他父亲那样目光短浅的人,所以他的故事只能被王安石拿来做了一个反面教材。就比如有人幻想一夜暴富,而这种虚幻的追求让他们误入了传销的“圈子”,而环绕着和传销同类的信息,他们便失去了自行判断的能力。又比如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不小心跌进“丧文化”的圈子,于是整日只会顾影自怜,在圈子中寻求自我安慰。

朋友,你“圈子”决定了你的人生,所以作为新时代后浪的我们,又怎样才能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大环境中塑造更好的自己呢?

其实傅玄早就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判断自己所喜爱事物的属性。倘若是价值观正确、对社会有用的,那接近这个圈子就会把我们塑造成优秀的人格。倘若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只是一时兴起而未经大脑思考,贸然地进入这个“圈子”便会走向不归路。

这里我们倒可以化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来提醒各位朋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选择要加入的属于自己的“圈子”!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四】

朋友易有,知音难觅;茫茫人海,得一知音,也已足矣。认识你,是我人生幸福之事。认识你,真好!

对于认识你,我想真是相见恨晚。因为有你,我懂得了什么叫认真,什么叫坚持,什么叫刻苦。而你的举手投足,无不渗透着我对人生的解读。在安静稳重下,又不缺乏幽默可爱,常常开个玩笑调节气氛,才女!成绩优异,然而我看重你的不是骄人成绩,而是那真诚的品质,对谁都一视同仁,从来不以貌取人。在我心中,你是我的挚友,带给我心灵的震撼,给予我心灵的盛宴。有你,我仿佛如嫩芽生长在沃土;有你,我仿佛如鱼得水;有你,我仿佛如雏鹰慢慢学会飞翔。

生活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即使困难如墙在前方阻挡,我们也会用友谊凝聚的力量将它推到。

学习如战场,但奋力竞争却从未影响你我的真挚友情。我们会更加努力,做学习上的好战友。

我们还是拥有共同爱好的好朋友。偶尔听听音乐,放松心情;偶尔促膝长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都会在课余生活中增加我们的友谊。

这一切,都是我对友情的畅谈。即使这样我也无法用笔描写出对你的感谢;无法用歌声唱出你的美好;无法用语言描述出对你的敬仰。此刻,我只想对你说:认识你,真好!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五】

你,并非我的亲人,亦非我的朋友。你不会言语,不会动,却成为我的一位知音。

我在上学前,一直在老家生活,而你,就生长在那村前的古井旁。看上去你很老,想必是受尽了前世的风雨,历尽了百年的沧桑。我庆幸,即使隔了百年,我们也因时间的穿梭而相遇,你立在那里,千年不倒。

你并不美,在美丽的花花草草中十分扎眼,因为你太老了,树皮多么粗糙,这使得我与你的第一次相遇显得那样不经意。我厌恶你,因为那些花花草草沾上晨露,让人似乎“一袭江南梦,醉卧烟雨中”,而你,是那么的不谐调,我还骂你是“千年树妖”,我恨你破坏了这美景,还无情地捡起一块石头砸向你。

那一晚不知为何狂风骤起,黄沙漫天,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是因你想向我证明什么吗?那一夜,我彻夜未眠,不知为何,牵挂着你的安危。第二日,我再去看你时,我惊讶了。你身边的花草折的折,伤的伤,落的落,残败不堪,而你,仍毫不动摇,我瞬间明白了你存在的意义。正是因为你历遍风雨的洗礼,才会如此顽强。那一刻,我瞬间明白了许多。

我每日坐于你的绿荫下,享受着那一片清凉。我开始想像你目睹的故事。你也许看到了东汉末年的豪杰并起,群雄逐鹿;你也许看到了唐起隋落,事态变迁;你也许亲眼见过李白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见过辛弃疾的“沙场秋点兵”,见过范仲淹的“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你不应当生长在这破败之处,而应该长于禅院内,享受那“初日照高林”,享受那“但余钟磬音”。我似乎想像到一位高僧坐于你脚边,一只木鱼,一盏青灯,一颗佛心,一杯淡茶,悠然自得。

你若有情怀,必定也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若有情感,必定也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你若有烦愁,必定也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你若有生命,必定也会“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仿佛在对我诉说着什么……厚茧对蝴蝶来说并非阻力而是助力;污泥对荷花而言并非诅咒而是衬托;风雨对彩虹来说不是妨碍而是必须;你历尽的沧桑于你而言并非不幸而是必要的磨炼。你尚且如此,何况我呢?

我与你,相见恨晚。我与你在一起的时光浓淡相宜,我们的心系在一起,远近相安。东晋陶渊明独爱菊,北宋周敦颐犹爱莲,盛唐文人甚爱牡丹,而我,只爱你。成长路上,认识你真好!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六】

武志红的又一本书,这本书有个多么自恋的名字,所以春节前后我读完了,过了这么久才来写读书笔记,所以刚刚忍不住又翻了一遍。

发觉这本书是典型的案例书籍,就是通过武志红的咨询案例、社会热点案例来输出心理学常识和分析问题。这个也是我相当长时间比较推崇的一种说法,“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之前有很多人遇到过,有很多人研究过,有些人把结果写成了书”。这个就是书籍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这个估计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情绪有它的来处,这些都是人这个生灵自带的属性。不论悲伤、愤怒、内疚等等的情绪,都是能量流动的正常形式,我们要接纳这些情绪,就像接纳自己一样。他们就想吃饭、喝水一样必要,像呼吸一样必不可少。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如上所说,恐惧也是一种正常流动的情感。这个反向论证,让我们知道孰轻孰重。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所有的关系,甚至是冲突,都是照镜子,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有的时候是看到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进一步的审视自己、理解自己。

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学会接受自己、宽容自己和宽以待人。给自己一个接受的仪式,开始更懂自己、开始一段更为不同的人生。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七】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就是一个不爱作业,喜欢玩耍,不太大方的女孩。但,你也许还有许多特点,有些可能一生都不为所知;有的,一直默默伴着你成长。

你,一般都不会开口向同学借东西,这是你的特点。但那一次……

那是一个怎样的天气,忘记了;当时心情如何,忘记了——唯一记忆清晰的,是那次的磨砺,你发现你的确成长了许多。

那是一次消防演练,早上没通知要演练,第二节课未下时警报铃响了——看着惊恐的同学们,你心中一慌张,以为真有情况,不知哪来的勇气,也不顾别的了,直接找旁边的同学借湿纸巾:“借我一张吧!”她快速抽出一张递给我,我赶紧捂住嘴、弓着腰、往外逃。大家都急着往外跑……

后来知道是虚惊一场,大家松了一口气。你因为在危难时激发出的向人开口借东西的潜能,很开心。原来,你可以的。

不仅这次,还有许多次差不多的经历,你明白了——只有不断磨砺,也才能真正激励自己、表达自己、认识自己。

在静得能听见钟声的教室里,你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你,认识你自己吗?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