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科普类作文素材(科普作文范文1000字)

科普类作文素材(科普作文范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25 20:39:30
科普类作文素材(科普作文范文1000字)

科普类作文素材【一】

我推销的商品是一件特殊的商品,它其貌不扬,如果不打开它即使挂上镇店之宝的名号恐怕也无人问津。现在让我们来介绍一下本商品吧。这个商品其实是我自己根据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制成的,那时我二年级,对磁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现磁铁有时隔着很远就吸在了一起,有时却又不管挨的多近也吸不住,太奇怪了。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我戏称为亚里士多德的姥爷,姥爷说磁铁分为N极和S极,如果是同样的`极,就会相互排斥,如果是不同的极,就会吸在一起。我有又试了几次,果真如此,简直不可思议!

不久,学校举行了科技小制作比赛,于是我就用两块磁铁装在盒子的底部,再把瓶盖打了一个洞,固定在盒子侧面,将削好的铅笔尾部装上圆磁铁,把铅笔头插进盖子的洞里,然后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让它浮起来,大功告成啦!我拿着它兴冲冲的去参赛,没想到获了奖,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人,大家都非常高兴,我接着又参加了其他的比赛,屡屡获奖。看来它还是个战功赫赫的商品将军。

我和其他同学的推销正进行的热火朝天,你想要吗?想要就来买吧!

最近,有一个新流感叫流感,夺走很多人宝贵的生命,到底怎么做才可以预防流感呢?让我们来谈一谈方法。

第一:要勤洗手,不论是吃饭、上完厕所,或从公共场所回来,都要勤洗手,洗手的步骤就是湿、搓、沖、捧、擦,洗完手之后,应随时留意不要乱摸眼睛、鼻子、嘴巴等这些部位,否则病毒就很容易侵入人体喔!

第二:要每天量体温,若发现体温超过38℃请不要到公共场所,或上课,记得戴上口罩,赶紧去看医生。

第三:尽量保持2尺以上的距离与他人谈话,也不要跟同学勾肩搭背,避免身体上的碰触。

第四:如果感冒了,或是到了密闭式之公共场所,要戴上口罩,口罩如果沾染异物、超时使用达8小时以上,要丢弃换新,并记得手不要碰触口罩内侧。

每天跟我这样做,不仅可保护健康身体,也可远离病魔。

科普类作文素材【二】

1.要生找出体现克隆“神奇”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回答来完成,学生纷纷找出许多生动形象的词、句、语段等,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激起兴趣,学习说明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的说明方法时,我先让学生从前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了克隆的定义,而后以一句话:“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可作者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思考,答案精彩迭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本段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从四个角度分别介绍克隆是什么,使克隆知识的介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好资料,活学活用。如克隆羊的诞生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介绍时,配上图片展示。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其乐陶陶。其后我再向学生展示克隆技术下诞生的其它动物品种,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再如,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

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内容,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还引导了学生交流从网络、书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重要意义。

4.激发思维,大胆想象。在认识到克隆是把“双刃剑”后,让学生天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学生做到想法必须对人类有益。此处的设计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畅谈自己的想像,以此达到领悟

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

最后谈谈我教本课的困惑:本课教学过程中,体悟和读书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处理好。虽然也知道在读中体悟,在体悟中读,但是一到课堂上,要么缺少读书,要么体悟得不深入。看来,自己以后还要锤炼基本功,真正驰骋于语文天地,真正畅享到语文的乐趣。

科普类作文素材【三】

对别人宽容也就是对自己宽容, 只要每个人都退一步,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宽阔,让我们学会理解别人,做个心胸宽阔的人。

有一次,我做完了《实验班》这本作业后,刚准备洗脚,却看见老妈拎着水壶走来,说:“快放水洗脚睡觉吧。”于是她先倒入了冷水,又去拿了一壶热水来倒入了一些。我脱下袜子把脚放进洗脚盆时,感觉好热,很不适地抬起脚叫了声:“好烫啊!”无名火直冲脑门,“妈!以后能不能少放点热水啊 你是烧的猪水啊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能做什么 ”我气愤地抬起头,两眼直冒火,那阵势如同饿了三天三夜的小老虎捉到一只肥美可口的小兔子,却被兔子踹了一脚一样。老妈一边跑过来,一边连连自责:“我怎么这么粗心,真该!”说着抱起我的脚左看右看,还轻轻地给我揉擦。我余怒未消,这时,我那亲爱的老爹跑过来“和解”:“小子啊!你应该体谅体谅你妈啊,她已经连

续加班13小时了,手已经麻木,脑子不听使唤你了,一天都饿着肚子,到现在还没吃呢,她怕影响你明天上课,先给你倒水洗脚睡觉!”

我一听,赶忙仔细端详起了妈妈:外面是黑发,里面却有丝丝白头发了,我印象中的红润脸庞也变得消瘦了许多,额头上多了几道细纹,特别是那双又白又嫩的手也变得粗糙不堪,这都是她为了抚养我而成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工作早衰的。突然,我觉得妈妈是多么可怜,十二年含辛茹苦的将我抚养长大,儿子却如此的计较她的一时不是,我鼻子一酸。

这时,我才发觉,人在世上生活,必须要学会理解、宽容,才能做个纯粹的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我连忙将妈妈扶到了椅子上,仔仔细细地为妈妈洗脚,妈妈脸上竟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科普类作文素材【四】

读了《拜访课本中的抗日英雄》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原来>故事的王珠和王珠式的儿童团员就是我崇拜的少年英雄王二小的原型。我们应该向文中的王珠学习,学习他勇敢地与敌人对抗,为祖国勇于牺牲的精神。如果我是课文中的王珠,我也会拿起红樱枪,勇敢的和敌人周旋。

我也是儿童团的一员,在我执行守任务后回到村头时,正好碰见少年英雄王珠和敌人的情景和牺牲的过程。我听到敌人逼着王珠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和村里粮食储藏在哪里。王珠说:“跟我来。”不一会儿,分把敌人引进了埋有地雷的一片地里,当场炸了两个鬼子。气急败坏的鬼子们残忍的了他。此时,怒火在我心中燃烧,我奋不顾身的冲上前去,和鬼子们拼了起来。虽然我没能挽救王珠的生命,但我为王珠同志报了仇,把对敌人的愤怒发泄了出来。

后来,为了纪念王珠同志,我和儿童团成员和乡亲们一起在他牺牲的那片地里栽了许多树。我想那些树一定长得很茂盛。当时,词作家方冰和曲作家劫夫都在阜平县工作,不久就创作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王二小就成为我们太行山区少年英雄的代表。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首悲凉、的歌曲似乎又在耳边响起。“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可怜牺牲在山间”,“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

今天,当我看见胸前的红领巾和高高飘扬的□时,总是心潮澎湃,感到十分光荣,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觉呢?我想你一定会说是吧,因为这是用抗日英雄们的鲜染红的!

科普类作文素材【五】

当牛顿关于光谱的研究已经得到科学界和社会广泛承认的时候,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却仍然固守“光是纯净的”这一错误观念,视科学发现为歪理邪说,并在多种场合加以抨击。以歌德之睿智,犯下这样的错误我想绝不是因为傲慢和嫉妒,而是因为他对牛顿这一发现的不了解。

是的,有多少误会和错误来自隔膜与不了解呀!文学家不了解科学似乎是可以原谅的,没有谁埋怨鲁迅先生为什么没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为中国争光,没有谁苛求曹雪芹非要去发现宇宙第一定律。但是,鲁迅先生其实是非常了解科学的——别忘了,先生最初的专业是医学。我们无法证明先生学医的这段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是一定存在的。曹雪芹也不是科学家,可是如果我们把《红楼梦》中的科学知识与相关的科学思维剥离出来会出现什么后果?《红楼梦》还是《红楼梦》吗?曹雪芹还是曹雪芹吗?

文学家如此,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如此。

我总觉得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只固守一隅是不行的,还需放开眼界,对其他学科进行涉猎,以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助益。科学就是一种极好的涉猎对象,对所有人都非常适合,尤其是以人文学科为主的人。

我们了解科学,不是要做科学家,而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最起码也是为了方便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科学。至于提升民族科学素养之类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就更不用多说了。

可是现在别说学生,就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又有几个愿意了解科学、走近科学呢?在很多人眼里,科普作品虽然也讲究文采,可在吸引人和帮助人提高写作水平上终究无法与优雅、动人的纯文学相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科普作品一定是文质兼美、令人回味,甚至是让人爱不释手的。

其实说大家不愿学科学也不恰当,君不见中央科教频道发展势头如日中天?君不见《自然密码》、《科技之光》、《走进科学》已经成为很多人打开电视的首选节目?

人们不是不爱科学,而是没有条件爱科学、学科学。好的科普作品很难出现在孩子们的书包里,他们的书包早已被花花绿绿的流行画报和手掌书塞得满满的。偶尔有幸遇到一两位重视阅读的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也多是纯文学的经典,科普与科学短期内很难真正进入孩子视野。

我曾就学生的科普类阅读问题与不少老师有过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别说大家不重视科普阅读,即便重视又怎样?走进书店,很难找到科普专柜,好容易找到了也会被花花绿绿的奇幻文学、玄幻文学所充斥,真正的科普作品少而又少。跑遍全市,你很难发现真正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城市尚且如此,更别提农村了。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因为书源匮乏就放弃对学生的引领,在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鼓励孩子拿起曾经哺育了两代人的`《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经典作品进行阅读。

少年科普不好找,那就先把成人的阅读补起来,以大带小,以偏促全。近年来出版界还是为社会奉献出不少科普类好书的,比如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科苑撷英系列就收录了不少优秀作品,有杨福家的《博学笃志》、顾迈男的《非凡的智慧人生》、赵鑫珊《大自然神庙》等等。其他如《自私的基因》、《临界》、《生命的未来》、《植物的》等优秀外国优秀科技美文也能在某些大书店找到踪迹,就看你有没有耐心了。

在国外,科普作品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学科学用科学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个人的事。我是提倡成年人,尤其是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多读一些好的科普作品,从科学家优美的笔触中重新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发现自己。对经典科普作品的品读会使您思维变得富有逻辑,使您的头脑激情与理性共存,会让您常常从冗杂的事物中摆脱出来,慨叹造物的神奇与生命的瑰丽,会使您在教育孩子时更富有理性,同时底气也会比以前更充足。

对《临界》的阅读使陷入学生纪律问题纠缠中的我豁然开朗,李奥纳多。曼罗迪诺的《费曼的彩虹》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我的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史怀哲的一篇《敬畏生命》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伦理、什么是真正的善。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没有生硬的道德说教、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艰深理论,只有亲切的絮语、生动的描述和一颗严谨而火热的心。

正如我无法预知这些经典的科普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一样,我无法向大家明确地承诺我们的孩子能从对这些书籍的阅读中得到多少成长的精神养料。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任何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对经典科普作品的阅读都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神奇之旅,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