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作息表作文400字(作文做一个假期作息表)

作息表作文400字(作文做一个假期作息表)

更新时间:2022-10-08 03:32:43
作息表作文400字(作文做一个假期作息表)

作息表作文400字【一】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能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体会;着重要注意鉴赏语言特色,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此外,要特别注意熟读和背诵,积累散文知识和鉴赏方法。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为此他寻找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所以李密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还申明自己作为故旧遗老,现在不奉诏决非是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是为尽孝而难以远行的,因此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以表自己对当今的感情,同时表达“生当陨首,当结草”愿望皇恩的诚心。如果不如此婉转陈辞,一味地辞不奉诏,那么作为表文的特殊读者----晋武帝在心理上就决难承受了。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第一段写她“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写她病情“日笃”;第三段则写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辈对长者的关切与怜爱。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当然他所摆给晋武帝的实情,均染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引致晋武帝感到李密强调的孝是北孝,而不是不仕晋的托辞,这便是作者所拟想达到的写作效果。为了更深一层的打动晋武帝,李密还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开篇便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o”然后就在这一悲调中泣诉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惨状,诏书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宠若惊,然而他告诉晋武帝,正是由于诏书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处于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境地;接着勾画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状况。由于李密所陈述的情况充满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晋武帝为之动容。晋武帝阅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

《陈情表》的语言艺术也是大可称道的。作者采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容。如“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来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丁。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对句表明李密的孝名与才名并传。再如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生当陨首,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冰心诚意。《陈情表》的`写作多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语言练达,琅琅上口。由于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作息表作文400字【二】

读了《陈情表》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为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动。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答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经常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恩惠;“士为知己者,女为悦意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我们当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在一次回来探亲时,不顾异味帮母亲把脏了很久的袜子洗了,这更让人们尊敬陈将军的品德和为人。

相比之下,刘邦就没有感恩之心了。 汉高祖刘邦,在一次战役中,父母被擒,将被处,他非但不帮,还冷嘲热讽。虽说汉高祖时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他的不孝却是令人唾弃。

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淡薄了亲情、爱情、友情……又酿造了多少人间遗憾和悲剧!但是,大浪淘沙,人间必将迎来更加和谐而美好的明天!

作息表作文400字【三】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这一封信将代表我全部的孝心,谢谢你们把握养这么大!

从妈妈您把我生下来的那一天,我就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你们敎我学走路,学说话,学礼仪,学习……我就向你们学习,向你们的身影看齐,学习你们的一举一动。

你们为我付出的.不管是金钱,还是时间,我都偿还不起,就算我用一生都是无法偿还。

是你们让我不愁吃不穿,让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有了这个温暖,舒适,幸福的家。

以前是我不懂什么是孝心,现在我知道了,也明白了孝心是什么了。我以后会常常为你们做家务,帮助你们。

妈妈去买菜或其他东西,我都会帮您拿。等您累了,我就帮您捶捶背,揉揉肩,倒一杯装满爱意的茶给您喝。

爸爸我上学也不要您来亲自送我,虽然路有点远,但我还是会准时到校的,从今以后我会加快我的学习步伐,赶上那些在前面的人,把成绩提高,让您满意。

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没有你们的细心教育,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就不会有我这个胖胖的儿子。

以后我会为你们做好每一件事,把习惯养好,以优异成绩来让你们开心,来报答你们的恩情。

祝你们: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儿子:XX

作息表作文400字【四】

宋代赵与时常言:“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且百善者孝为先。

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递征招他为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致谢,恳请晋武帝同意他辞不负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后他才出仕。《陈情表》廖廖数语就说了至孝,孝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春秋的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到礼学三纲五常,孝道无不贯彻其中。古时有一有人,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幼时胆小,每至夏季雷雨天气电闪雷鸣时,总母亲怀里。弱冠以后进京赶考中进士。回乡做官。而母亲已年老体衰。一次他犯错,母亲像小时候一样打他。他却跪下来哭泣。说道:“母亲再也没有以前的气力了。不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因悲痛很久。他辞官为母亲守墓。每逢大雨之夜,总要跑到母亲墓前陪着,害怕母亲孤独。这个故事出自《二十四孝图》,虽无吞声呜咽之态,而催人泪下。其孝只,其孝至,其孝坚,其孝专,其孝执。古有李密,今有孟佩然,他是全国道德模范。他因带着母亲上大学,独自照顾母亲,她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却毫无怨言。其孝深切,胜千尺之飞流。醒醒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作息表作文400字【五】

亲爱的爸爸:

您好!您还是那样起早贪黑地干活吗?一定要好好休息,别累坏了,身体还好吧!

当我想起您,眼前就会浮现您瘦瘦的身体不停忙碌的身影。每次给您打电话时,都会忍不住说:“爸爸,别把自己累着了,少干点活,我担心您的身体。”可您还是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的身体很好,只要你的学习好,成绩好,我累点也有劲。”就是您的这句话激励着我。

爸爸,您知道吗,去年我考试没考好,您就说了几句,虽然说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但是我知道,您这样说是为我好。

爸爸,以前我总觉得学习好无聊,甚至想放弃学习时,您都会说:“不要觉得学习无聊,如果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其实学习也会很有趣。”于是我常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第二年我的成绩就提升了些。

爸爸,每当我说该如何报答你们时,您就会说:“很简单,只要你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这不仅是我的心愿,也是你妈妈的心愿。”

爸爸,既然您的心愿是让我考个好大学,那么我就要好好学习,以后考得好大学完成您的心愿。

此致

敬礼

您的女儿

作息表作文400字【六】

??三《陈情表》读书笔记1500字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大学毕业已十年了,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我在经历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了蜕变,没有了纯洁,熄灭了热情,磨去了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作息表作文400字【七】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作息表作文400字【八】

凡幼年失怙者,往往在青年之后便会发迹,不是官运亨通,仕途畅达,就是学业精进,名动千秋,或者财源茂盛,极尽豪华。古者如孔子、孟子、李密、欧阳修,范仲淹,岳飞等等,不计其数。近者,因本人足迹视眼有限,名人显士,一概不触,单就身边与我同龄一二人言之:一是我幼时同村的郑发,他十五岁高中最后一年的上学期,也就是一九七九年下半年,他父亲挖耐火矿被矿石砸伤,不治身亡,他是家中老大,下有四个弟弟,其寡母尊其夫临终遗言,“腾云(郑发小名)一定要读下去。”在第二年的高考中,他考了317分,比我整整少40分,我上了师范类大专,他考入地属中专——涟源地区供销学校。

那时候,专业人才稀缺,他一毕业便分到麻阳县计委,尔后入党,其后几十年,仕途畅达,官运亨通,现在听说是某大局局长,二十年前,他便在一次回乡省母时与人说:“现在我不愁无人给我送钱送物,我只考虑自己能不能接。”他手可通天,人一隔壁县任职,手却伸到了他的祖籍之县,几个小弟均是在他的提携下,城里置地购房,乡里还享受低保。

二是我出外打工后华茂的同事陈风,也是十五岁失父,后考入师范中专,毕业后分入一中学教书,草娶了一个普通人家女儿为妻,并育有一女,如此,便基本注定了他的贫民一生,草根一族了,可是,鬼使神差,他却被一女中豪杰爱得去活来,此女子便是易琼,她工作不让须眉,又是一相父教子之能手,尤其是精于理财,目光远大而敏锐。陈在易的辅弼之下,一路稳打稳扎,顺风顺水,搭乘房地产刮起的狂风,适时买卖,几个来回,竟赚得盆满钵满,现已在深圳站稳脚跟,立家置业,业已跻入有产阶级之行列。几次酒后,他放情自抒,“现在我就是不做,也可安享晚年了,我两口子现已制定了一个规划,每年起码出远门旅游一次,或国外,或国内,日子可以休休闲闲地过了。”相较于我这个与之职业同类,甚至当年起点比他略高的人而言,现已是天上人间了。

人过五十,不识《易经》皮毛者亦是一算命先生。我过五十后,愈益相信天命,相信因果报应。

我相信幼时受大难者,成年当亨达;小时享至福者,中景或晚景必凄凉;嗜成性者,必于非命;贪财图货者,终两手空空;见色起淫者,妻女必报;位高权重,炙手可热、倚势凌人者,必临门衰祚薄,门庭长草之殃。行善者,必有平安之福;作恶者,必应天遗。我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我相信人生一世皆公平。君不见和绅、石崇前半生富可敌国,享尽奢华,却均于非命,财货充公;明朝福王朱常洵几十年极尽人间之福,却成为农民军的福禄宴品。

吴三桂人无数,后子孙灭绝,襁褓中婴儿也不免其祸;君不见洪秀全享尽人间之福,其子九岁便拥五绝色美女,而洪秀全天不予年,其子十六岁便遭凌迟。一人权势福禄太过,必用家族灾祸相抵,一人受尽人间惨苦,子嗣必承其未享之福。

才能卓绝者生前多灾多难,后当留芳百世,如司马迁,岳飞;奸轨狡顽之徒生前逍遥猖狂,后当遗臭万年,如秦桧,李林甫。

纵观历史,放眼现时,仰视环宇万物,俯察尘土众生,到头来,无不是一个公平。日被月替,月遭日没,水被土淹,土遇水冲。羊吃草,羊喂狼,狼养草终养羊。

不必羡慕奢华,不必仰视权贵,平平淡淡才是真,亦是真正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