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典型事例的作文10例)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典型事例的作文10例)

更新时间:2024-06-04 15:32:47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典型事例的作文10例)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一】

最近几年好莱坞越来越喜欢拍现实题材灾难片,去年有讲述全球关注的“智利矿难”的《地心营救》,今年则有这部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深海浩劫》,以及“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纽约哈德逊河”的《萨利机长》,明年还有两部重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影片等待上映,仿佛“重大热点事件”已经成为好莱坞争抢的大IP,而《深海浩劫》的写实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没有好莱坞虚构类灾难片那种常见的“套路”,而是以近乎纪实的方式展现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因为“真实”已经足够火爆、刺激与震撼。

《深海浩劫》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虽然这是一场持续将近三个月的灾难,电视新闻里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连续剧式的播报,每个人应该有意无意都看到过,而本片聚焦的则是海上钻井平台“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详细讲述这一重大灾难背后的技术成因和人为疏忽,以及灾难发生时的英雄壮举。

好莱坞的灾难片往往都爱加入家庭片元素来强化情感色彩、拉近同观众的距离,本片就从马克·沃尔伯格扮演的技术工程师的家庭展开故事,展现他所拥有的甜美妻子和可爱女儿组成的幸福家庭。他用可乐饮料来给小女儿讲解石油钻探原理的那场戏,也算是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在对观众进行讲解。此外,影片充斥着大量有关海洋石油钻探的操作规程、技术细节、专业机器、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专有名词,以及钻探工人团队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一般的灾难片往往用前半个小时来做铺垫,而本片的铺垫戏份用得更多,很显然,导演是真正想让观众将灾难成因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这么事无巨细地加以展现。此外,大量的文戏也用在了刻画一个个性格鲜明的钻井工人身上,同时对于那些大腹便便的管理层,影片也并未进行脸谱化的反派形象刻画,而是揭示出他们同钻井工人基于不同的利益与立场所产生的必然矛盾。而且暗示英国石油公司重利益不重安全的公司文化,才是灾难发生的罪魁祸首,而钻井平台上的美国管理层,只不过是在这样的公司文化之下,做出符合自身职位利益的决定罢了。

影片展现的钻井平台石油泄露+燃爆的大灾难,也是此前灾难片从未表现过的,看起来比较有新鲜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观众造成某种陌生感,比如说影片反复用特效画面表现的石油是如何经过钻探管道从海底喷出的过程,恐怕没几个观众能真正看懂。但是,石油在钻井平台上喷溅泄露并引发大爆炸的壮观场面,无疑属于观众“喜闻乐见”的灾难戏和特效大场面。尤其是爆炸那一下的冲击波破坏力格外强劲,仿佛一枚炸弹在每个人身边爆炸一样,大部分人无论身在钻井平台的何处,都瞬间被爆炸气浪掀飞出去,整个钻井平台也瞬间变成一颗火树,让观众对于海上钻井工作的危险以及石油泄露的恐怖都有了更为深刻鲜明的认识。

由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并没有像常见的灾难片那样,过于戏剧化地营造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灾难逃生动作戏,而是较为写实地展现了钻井工人们自救和逃生的过程。大部分人在大爆炸之后其实都安然无恙,也能够迅速乘坐救生艇逃生。影片的英雄主义主要体现了以马克·沃尔伯格为代表的少数工人身上,有一场戏马克·沃尔伯格穿过火场去接通电源,一路躲过各种爆炸和倒塌物,还有一场戏是一位工人去爬上吊塔驾驶室,挪开即将倒塌砸向幸存工人的吊塔,可惜他在完成任务之后不幸牺牲。最后,马克·沃尔伯格和一个黑人女工人因为没有赶上救生艇,还上演了一场飞跃火海、跳进大海的逃生戏,没有谁是常见灾难片中那种具有超凡体能、无敌运气的“光环主角”,有的只是基于责任与勇气的平凡英雄!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二】

由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空难大片《萨利机长》即将于12月9日登陆全国IMAX影院。12月6日,IMAX在上海举办提前观影会。银幕中逼真震撼的迫降过程令人窒息,然而不少观众认为伊斯特伍德对人物、情感、故事的把控更让人着迷,并惊叹于年近九旬的东木这次如此温情脉脉。

和许多好莱坞顶尖导演热衷尝试新技术一样,年近9旬的“东木大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早在筹备拍摄《萨利机长》之初,就被全新的IMAX 65毫米摄影机“圈粉”,最终几乎整部电影都采用了这台摄影机进行拍摄。当天在影院观看该片时,银幕中平时常见的上下黑边消失不见,观众能在全画幅的呈现中体验到多出26%的画面细节。成千上万的飞鸟群潮水般撞向驾驶舱窗户、引擎熄火后飞机与纽约密集的高楼大厦擦身而过等众多关键镜头延展铺满整个银幕,完整的空间纵深感将当时千钧一发的紧张气氛表现得更加饱满,令观众仿佛置身机舱中,也经历了一场惊人的空难生还奇迹。

当天出席观影的还有来自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的成员,这些承担一线飞行任务的航空公司机长和机组人员也盛赞导演拍摄极具专业性和现场感。不少观众在观看完影片后也通过微博分享了观后感。“看电影阿郎”认为影片最好的一点就是回到电影本源,“ 导演对人物、情感和故事更着迷,虽然剪辑等技术都堪称鬼魅,但它并未大于电影的基本层面,规规矩矩但处处闪烁着耀眼的才华。对人的凝视大于对英雄的仰望,情感与审视剂量精准。这也只能是这个年龄的伊斯特伍德,才能拍出的电影,简洁的复杂,轻盈的厚重。”账号“航空物语 ”在微博写道:“纵观全片,紧急降落的过程并不是重点(但依旧扣人心弦,而萨利机长在事故调查方有充分证据指控水上迫降是错误决定的情况下,如何艰难地自我救赎,才是更大泪点。” “艾米爱电影”则 惊叹于年近九旬的东木如此温情脉脉,“没想到CE到了老年以后,执导的电影竟是如此的温情脉脉,不再那么破马张飞式的张扬,平凡的人在危机时刻,也有能力做出超凡卓绝的事情。”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三】

中小学生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不能到生活的艰辛,花园闸社区通过组织观看《背起爸爸上学》这部影片,用影片中良好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们通过体验影片中人物的感情世界,产生道德上的震撼与情感上的共鸣。同学们深深的被主人公石娃的坚强意志所感动,一个山区的苦孩子,用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父亲,更是背负的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此次观影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努力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而且对学生们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四】

《忠犬八公》:我就在你身边 看过《忠犬八公》以后,脑中不由冒出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墓志铭,上面写道:“我就站在你的身边像你一样地活着。把眼睛闭上,目视你的内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我想这一段人狗奇缘大抵也可以用这样的碑铭做个纪念吧。 八公的故事原型来自日本,它是日本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忠犬,它由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上野英三郎驯养,每天八公都会接送教授上下班,1925年5月,上野教授去世,八公依然每天去车站等候主人的归来,直到它去,“忠犬”的美誉名不虚传。也曾有人提出八公去车站仅仅是为了获取食物,但是更多的人都宁愿去相信美好,即使这份美好并不完美。 1983年,日本以八公的故事为原型拍出《八公犬物语》,09年美国翻拍为 《忠犬八公的故事》,两部影片的编剧都是新藤兼人。新旧两部片子拿来比较,老版的显然更加舒缓、沉静,但在某些情节处理上并不圆满;新版的则在温情的同时更多份活泼,而且在细节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旧版更加注重对家庭、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的呈现,比如拜年时的说唱、教授的葬礼等。在八公与教授的关系处理上,并没有用两者的动作上的亲密来表现,而是更多地将两者的关系融化在日常的生活中,比如教授带上八公去逛街,在这条街上,商铺的叫卖、邻里们互相的问候等对日常生活的呈现都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与平凡,而且符合东方含蓄的审美习惯。又如教授为八公捉虱子,而后与它共浴,极富生活情趣。旧版中,有教授去世后八公在灵堂上哀号以及拉断锁链追逐灵车的情节。这一情节可以理解为八公对它与教授间的情感的释放,场面感人至深,但问题是这一情节显得仅仅为煽情而刻意为之,从剧情结构来看它失去了合理性,因为既然八公已经知道教授去世并被埋葬了,那它也就没有了守候火车站的必要,为了显示它的忠诚,它完全可以去守陵墓。这一情节并没有出现在新版中,所以新版中为显示八公忠诚而设置的等候就显得合情合理,而且使感情慢慢积淀,最终在八公在等待中去的而达到高潮。 新版有突出的几点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八公具备了更多的人性色彩,同时也展现了西方人将狗作为家庭一员的普遍看法。首先是,用黑白影像展现八公的视角,这些部分并不多,但是却为影片的风格和八公的塑造增色不少。主人生前,八公的视角活泼可爱,而且黑白与彩色相得益彰,将生活中的情趣完整的展现出来;主人去世后,八公眼中黑白的世界则增添了几分悲情,也契合了后半部分深情沉的风格。其次,增多了人狗之间动作的交流。理查·基尔每一次出现,八公都会兴奋地扑向他,相比之下,旧版里的八公沉静的\'多。

人狗之间动作的交流,使得影片在前半部分更加活泼,这与后半部分的深沉形成对比,使前后剧情更具张力。而且这样的处理也符合好莱坞动物题材影片一贯的传统,诸如《马利与我》、《101真犬》、《猫狗大战》、《我为玛丽狂》、《超狗任务》等等影片中,狗都那么爱折腾,这也反映了好莱坞此类影片活泼的风格。更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增加了狗狗捡球的情节设置,这个细节设计的相当好。开始时八公从来不去捡球,一则表现了它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二来展现了教授将八公看作是家人而非摇尾讨食的宠物,这样使得两者间无法言说的感人关系具备了合理性。而且,并不单单局限于此,这一情节的设置还为八公的“预感”作足了铺垫。教授临前准备去上班,而八公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它表现异常,叼起小球要与教授玩自己不感兴趣的捡球游戏。当我们看到教授去世才猛然发现,八公异常的举动背后是不舍的至深情感。 类似于《忠犬八公的故事》这样表现人与动物间情感的电影有很多,比如《人狗奇缘》《导盲犬小Q》《狗狗和我的十个约定》《心动奇迹》《小猫奇缘》《狐狸与孩子》《马利和我》等等,提到诸如此类表现狗、猫等动物的电影,我们通常直接想到的是日本、韩国、法国、美国这些国家的电影。总结这些国家的动物电影我们会发现一些特点。日本的此类电影通常会注重表现人与动物的亲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呈现主要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表现。

法国的一些电影更加注重对动物本身的表现,人往往处于辅助的次要地位甚至不会出现,影片会通过极其简单的故事,借对动物种种生活场景的表现,展现动物富有人性的情感。美国的此类影片常常活泼热闹,侧重去表现猫、狗等作为动物的可爱的一面,所以常常会发现在美国的这类影片中,动物完全可以置换为一个年幼的孩子,比如《马利与我》,把马利置换成一个年幼的捣蛋鬼也非不可,同样,《小鬼当家》也可以成为《小狗/小猫当家》,因为这些影片所遵循的通过一系列的误会、巧合制造娱乐性的方式是相同的。

反观中国在此类题材上的创造,显然存在一些差距,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完全就没有成熟的动物题材影片。记忆中的有《犬王》、《狼牙历险记》、《赛虎》,而且都是80年代的老片子,且都是一些将严肃的斗争甚至战争加在本应有更多温情的动物身上的电影。通过这几部电影可以发现,中国的狗狗十足的可敬,但完全不可爱,因为它们被过多的加载了道德感。可敬而不可爱可以说是中国此类电影的写照。比如《赛虎》里跟地主恶势力斗争,《狼牙历险记》里与犯罪分子周旋,《犬王》更使直接参与抗日,我们觉得这些狗并不可爱,而更像是英雄人物的化身,或者说而更像是二郎神的哮天犬下凡,它们永远神勇无敌,嫉恶如仇。我们过多的将道德感赋予它们,甚至将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让他们选择。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这几部作品,而是说在当今中国电影缺乏新的类型的情况下,应当出现一些具备商业性、娱乐元素的动物电影。 我在想我们是否有太长的时间被日本、韩国、美国的猫猫狗狗感动、逗笑,何时我们可以抱着自己的狗哭一场。进来,关于《反虐待动物法》讨论正酣,希望这样一个关于动物的全社会的讨论可以对电影中动物的展现有所启示,希望中国可以诞生动物题材的好电影。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五】

“爸,饭做好了,药也给你放好了,一会儿你吃完放床上就行,等我下学回来再收拾。”说完,她背起书包,匆忙奔向学校,时间是5点40分。

她叫陈金辉,13岁,承德县三家乡松树底村人。对不少孩子来说,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赖在家里看电视的年龄,然而,13岁的陈金辉可没有这样的幸福,由于父亲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母亲忍受不了生活的重担悄然离去。自2010年起,幼小的她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

为照顾好父亲,她坚持每天5点就起床,给父亲洗脸、倒便盆;为了给父亲看病,她大冬天推着轮椅小跑5里地,甚至累瘫在医院门口;为了省钱,她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

那一年 父亲遇险 妈妈离去

2010年秋,陈志武外出打工,拉货物时突然遭遇了车祸,当场就昏过去。经医院抢救,命是保住了,却造成了胸部以下瘫痪,完全失去知觉,从此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

“那时候,我感觉天塌下来了,孩子才几岁,我残了,家里也失去了生活来源。”说起往事,这个北方的汉子潸然泪下。可是,更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在赔偿问题还没有谈好的时候,妻子却又突然“消失”了!

“我不怪孩子她妈,她也有她的难处,只是可怜了孩子。”陈志武说,直到现在也没妻子的音讯。从此,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年仅7岁的小金辉肩上,她用幼小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

那一年 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奶奶的离世,再一次打击了她幼小的心灵。“奶奶是这个世上最疼我的人,那时爸爸病了,妈妈走了,是奶奶陪着我,和我一起照顾爸爸。”陈金辉说,奶奶走后,家里只剩她和父亲相依为命。

为了照顾父亲,每天早上5点多,天才蒙蒙亮金辉就起床了,先问爸爸舒服不舒服,给爸爸擦脸、捶背、倒便盆,然后烧水、下面条。做好了饭,先端给父亲,自己再吃饭、上学。中午放学了,一路小跑回家,给父亲做饭。晚上放学后,金辉先照顾父亲吃饭,父亲入睡后她才写作业。

为给父亲看病,金辉“当家”能省就省。她在中写道:“我和爸爸依靠断断续续的救济生活,平时不买油和米,因为它们太贵,我们只能腌点咸菜、吃个面条。”

吃住能勉强,可护理高位截瘫的父亲不是件容易事。陈志武肩胛骨以下没有知觉,只能依靠胳膊挪动身体,在女儿的帮助下坐上轮椅。而导尿、冲洗膀胱等都需要金辉上手。每隔两三天,金辉都会熟练地拿起注射器,提取药物,注入生理盐水瓶,再高高举起,帮父亲“洗膀胱”。

金辉俨然成了父亲的“贴身护士”,她的技术都是被逼出来的。“女儿8岁时的那年冬天,刚下雪不久地上还很滑,我的导尿管突然出了故障,把我折磨得脸都青了。”陈志武说,见此,金辉推着他奔到5里之外的村卫生所。到了卫生所,金辉累得一屁股蹲坐在地上。抚摸着金辉冻麻的手,医生感动得直流泪。

那一年 多亏了爱心人士的帮助

独自照顾了父亲3年,10岁时,金辉和父亲的故事受到了爱心人士的关注。在志愿者的帮扶下,金辉入读了乡里的中心小学,不用每天奔跑在家和学校的路上。“看着孩子,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心疼’“,爱心人士说。

现在金辉的性格开朗了,脸上也有了笑容。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村里为他俩办理了低保。如今,金辉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中学在离家几十里外的乡镇,她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带着父亲一起去外地上学,可生活费用却难住了她。

金辉懂得感恩,她说,从来都不恨妈妈,“因为妈妈给了我生命。”她把《隐形的翅膀》歌词装在兜里,每天都哼一遍,“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金辉说,她的希望就是,和爸爸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六】

2016好莱坞压轴高分灾难巨制电影《深海浩劫》在北美一经上映便成为“年度黑马”,口碑横扫同期影片,烂番茄83%的`极高评价与IMDb的7.7优秀评分充分证明了影片的绝对品质。这部取材于6年前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爆炸事件的电影,在上映前就让众多观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加上逼真的特效、宏大的场景和走心不做作的情节,使得影片才刚刚上映,依然在各大进口片夹击之下取得佳绩,收获无数观众地极力点赞。

电影中从灾难发生到最终众人逃生的整个过程,令许多观众都看得汗毛立了起来,众人顽强的抗争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有观众甚至激动的说道:“终于在国内大银幕上又看到一部能激动竖拇指的电影。前半段沉稳老练的叙事铺排,后半段华丽的镜头(点名那个跳海跟拍长镜头和音效,奥斯卡最佳音效编辑奖若少了你还有什么投票的意义。”

真实事例改编的作文【七】

去年奥斯卡黑人零提名被各种批评之后,今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量的黑人电影。其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有三部,分别是黑人+同性恋的《月光男孩》,黑人+底层的《藩篱》,以及这部黑人+女性的《隐藏人物》,全部都是政治正确的题材双保险。

《隐藏人物》讲述的是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种族隔离状态的1960年代,三位在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工作的黑人女性工程师的真实故事。尽管旗帜鲜明地带着种族和女性的话题,《隐藏人物》最可贵的一点,是没有渲染激烈的种族斗争,没有煽动压迫的痛苦,也没有大义凛然的演讲,但它把种族隔离年代的现实生活展现了出来。黑人遇到白人警察的盘查那小心翼翼、毕恭毕敬的态度,在NASA这样人类最前沿的地方,要走20分钟才有有色人种厕所,被偷偷放置的“有色人种咖啡壶”,以及食堂、办公室都是种族隔离的;还有一些无形的,比如能力足够却不得晋升,申请工程师资格却必须上过白人学校的课程,以及每当黑人意外出现时,一屋子白人的讶异和沉默。

而这些令人愤慨的不公,在当时所有人看来似乎天经地义。片中白人女主管的一句话很典型:“无论你怎么想,我没有与你们做对的意思”,黑人工程师的回答一针见:“我知道,你的确是这么认为的”。甚至黑人们也都至少表面平静地接受。这种氛围,不像大屠那样深不见底的恐怖,却如阴云笼罩一般持久的压抑。

和同样常受歧视的移民不同,美国也是这些黑人的祖国,他们无处可逃,惟有抗争。抗争带来的必是矛盾与冲突,时至今日还时常能见到这方面的新闻。而这三位杰出的黑人女性,则是在逆境中用加倍的努力,勇于各种零的突破,才赢得了尊重。必须向她们致敬。

《隐藏人物》的主要篇幅,就是描述她们是如何赢得尊重的。然而,以真实历史为蓝本,总有戏剧性欠缺的问题,本片也不例外。尽管三位主角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被过度强调了,片中出现的白人同事几乎没有一个是真实人物(大约也是为了提炼集中当时典型的白人形象-带偏见的、鼓励的、唯才是论的等,全片的剧作还是给人四平八稳的观感。毕竟是NASA这样集体协作努力才能出成果的地方,三位的工作还是晦涩的数学计算,电影的发挥空间确实有限。另一个问题,则是三位主角都被塑造成了完人,不仅是数学天才,情商也满分,爱情亲情也美满,斗志也昂扬,几乎没有凡人的缺点,缺了一点我们伸手可及的真实感。

再回过头来,这是仅仅50年前,号称自由世界的领袖的国家里,走在世界最前沿的NASA。而在整个20世纪,世界上更多地方发生了许多更加骇人听闻的不公与罪恶。自由与公正,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今天的我们如果不保持警醒,随时有可能失去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