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以文明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初中)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以文明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初中)

更新时间:2022-04-15 22:36:27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以文明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初中)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一】

故乡的春日,仿佛总在你不经意的夜晚来临。清早,透过飘渺的晨雾,远近高低,目光所及,到处是一片片暖暖的嫩绿;远处,一轮红日,好像打着哈欠正懒懒地从地平线那端爬上来;“扑咚”池塘中一条早起的鱼儿猛地窜起又落下,池塘中那水轮一圈圈地扩展开来!

是大海的蓝色,映照到了天空,所以天空也成为蓝色的;是小草的绿色,感染了生活,所以快乐的生活也是绿色的。可未来的绿色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轻松惬意;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自在逍遥!

今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成片的建筑;四通八达的公路;随风而逝的便利袋;正在成为原野新高地的垃圾场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正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紧张生活在人们还未完全从梦中醒来时开始,人们奔走在钢筋水泥丛林之中。有着太多的东西不能舍弃,孩子们喝着“可乐”吃着“快餐”;虚拟的游戏取代了户外运动;现代通讯让天涯若比邻,却也让人们近在眼前却不相识;各种资源和能源在人们无休止的享受中化为乌有。赶早上学的学生为了省下时间,只好边走边吃;重压下的上班族,为了不落后于信息时代只能边走边读;高峰期的车厢内,挤满了疲倦身体,迷茫的眼神。这,肯定不是你我想要的生活,可,这正是我们现实的生活。对此,你会有异议吗?如果我要你相信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你愿意吗?

你一定会说,我不要这样的生活!我的.答案和你完全一样,我也不要这样的未来,我想要的是一个充满爱、充满快乐、洋溢着绿色的生活! 在那个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天空是那样的清新明净;孩子们在绿色的原野中嬉戏;在那个世界,没有了污染,没有了战争,没有了能源短缺;在那个世界,没有了疾病,没有了自然灾害;在那个世界,资源被充分的循环利用,垃圾食品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你可以和你亲爱的朋友们一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自然与人,人与自然是那样的和谐完美。夜晚,面对满天繁星,当耳边传来青蛙和纺织娘的轻吟声时,你可以轻轻许下你最美好的心愿。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二】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隆重召开,全世界有19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这次大会是全人类为了解决地球气候变化的严重问题而召开的。

许多年来,人们为了生产出更多的生产和生活用品,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在这些燃料被烧的时候,就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这样就使我们的地球气温升高、空气严重污染了。世界恶劣气候越来越多,洪水、干旱、雪灾、飓风不断,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坏了。

我们所看见的几乎所有的被人们制造出来的东西都是“碳”做出来的,如液化气、电等都是要烧碳的,汽车、飞机、空调、纸张、衣服、食物、水,等等等等,都是和烧碳有关系的。我们使用的几乎任何一样东西,都会给地球带来负担。

我们不能做到不吃、不喝、不用、不出门,但是可以尽量减少,我们节省了一样东西,就减少了碳的排出,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低碳生活”。

最简单的低碳生活可以从这里做起:

1、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少开电灯、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点、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

2、节约用水。洗东西尽可能少用点水、洗东西的水留下冲厕所、浇花……

3、节约汽油。能走路就不要乘车、能做公交车就不要打的、尽量少开私家车……

4、节约用每一样东西。尽可能不买新衣服、新鞋、新玩具、新文具、新用具、纸张两面用、节约生活用纸……

5、尽量少产生垃圾。所有的垃圾处理起来都会用到碳,都会污染环境……

我们呼唤环保、绿色、文明的低碳生活,让我行动起来,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园—我们唯一的地球吧!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三】

文明是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身影。他是我们中国象征。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如:在我们的村子里,原来是一条“肮脏”的村子,可是,有一次,让这条村子改变了面目。一天,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听到老师讲关于讲文明的事例,并且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讲文明。于是这个小孩,一放学就直奔到村长的办公室里,以及说明他的想法。村长觉得他说得十分有道理,并且在总动员,在公告栏上贴上关于“牵手文明,同创文明”的公告。让全村的人一起讲文明。渐渐,村子里的人不再衣衫褴褛,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不再随地丢垃圾,不再随地吐痰。。。。。。村子逐渐变得可爱起来,越来越讨人喜爱。

为了让文明这个身影无处不在,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呼吁人们

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同携手;讲奉献做公益,助人为乐送温馨;讲安全明礼让,交通法规要牢记;倡导城市新风尚;讲仪表树形象,待人接物显素质;讲卫生爱整洁,共建生态美环境;讲纪律守法规;营造社会好风气;齐心协力创和谐,天府之国更美丽!

2,成立一个“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谐家园”活动建议征集办公室,专门负责征集社会各届对“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谐家园”活动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以集思广益促进“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谐家园”工作更快更好的开展。

3。制作一张“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谐家园”活动主题的调查问卷,定期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让群众为“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谐家园”活动献策,倾听群众的心声,群策群力做好“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谐家园”工作。

4。多举行一些关于“牵手文明,同创文明”的主题活动,市民更懂文明。

这就是我的建议希望能采纳。

让我们棋手建造文明社会,让我们一起生活在文明城市,感受小康生活吧。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四】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凯里,正在争取“文明城市”的称号。然而,这个称号是能说争取就能轻而易举的拿到吗?这是不可能的,这需要这座城市居住的居民团结协作,互相督促。

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孝敬父母,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在行动上帮助父母……这些都是作为未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这可以体现出中华人民道德之传统。这何尝不是一种文明?

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尊敬老师,不与老师斗嘴、互相学习、彼此获益、要懂得感恩……这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优良素质和良好的师生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文明?。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是合法的居民。对社区的动态要经常过问,对那些没有生活来源的贫困家庭我们要给予我们能奉献的爱心、对社区的不满要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议、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不浪费资源、变废为宝……这可以体现出我们的责任感。这何尝不是一种文明?

作为“地球母亲”的守护者,保护着。我们需配合“计划生育”的工作,我们应不能为了个人财产问题而大肆砍伐树木、建立不合法的工厂、挖山乱建无国家批准的房屋、私自用国家的公款去投资所谓的项目……环境方面,我们应提高人口的素质。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种植树木、拒绝使用所有的一次性用品、不浪费纸张、这么多的例子,这么多关于我们生活习惯的例子都来源于对地球母亲的关爱。这何尝不是一种文明?

生活处处有文明,生活处处需要文明。因为有了文明,这个城市就会多一份美丽,就会多一份精彩!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五】

保罗·亨利·朗先生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是我最喜欢的一本音乐史书。喜欢的原因主要有3点:

1、信息密度大。学音乐史学到我这个地步也算是入门了,可读起这本书仍然比读一般的书要慢,根本就读不快!如果读一般的书像喝啤酒,那么读这本书就好比喝高度茅台——你只能慢慢品,一口一口咂嗼滋味,而且时不时还得配点下酒菜才喝得下去。信息密度太大了,包括的各类知识层峦叠嶂,有趣的观点层出不穷,厚厚一本书,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句话是水的。看来还得是欧洲人写的东西经读,经得起一句一句嚼,反复嚼,常读还能常新;

2、文笔译笔都相当漂亮;

3、这是一个人书写的史书。说起来音乐史写作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悖论,一方面,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成为所有时代的研究专家,所以,一个人写的音乐史在内容深度上、资料丰富上无法与由一群各时期专家合写的音乐史相比,一个人怎么干得过一个团队呢。可邪门的地方也在于此。另一方面,合写的音乐史注定无法成为经典的音乐史,因为音乐史写作中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切入视角、资料选择,合著是无法做到真正统一的。更何况,每个人的文笔参差不齐,这个问题根本无解!所以,能成为经典的音乐史著作,注定必须一个人写。

因为喜爱,所以我打算慢慢开始做一个长篇,一个《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读书笔记。这个笔记有可能是注、也有可能是疏,也有可能是随感,总之,我打算把它做下来。慢慢读,慢慢写。一边读,一边写。

序言里朗主要谈了他的修史观以及写作本书的意义。并不长,目测2000字左右,但写得非常精彩,很多句子经过几十年大浪淘沙都已成为音乐学领域的经典名言。我恨不得把它从头到尾抄一遍。

朗一开始就谈到了音乐的特殊性,认为尽管时代精神会反映在艺术中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存在某种统一的时代精神,它固定不变地表现在每门艺术中,并传达给我们相同的内容和意义。相反,我们发现,我们寻找的是各类不同艺术的意义总和,它们的综合才能构成时代的艺术精神本质”。在朗之前的将近一百年,汉斯立克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他抨击的是黑格尔,自以为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美学体系,就可以解释所有的音乐问题,错。音乐有着它太多特殊的美学问题。汉斯立克抨击黑格尔,是在为音乐美学辩护。而朗谈到他的修史立场,毫无疑问是在为音乐史做辩护。音乐史既不是某种美学的附庸,也不仅仅是某个大时代的附庸,音乐有它自身的发展历程,而这样的发展历程,才构成了艺术史和艺术精神的一部分。朗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今天音乐史学界的共识。

关于音乐史家该做什么,朗说,“历史学家的任务是,解析横亘在我们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各种因素”。于是,朗谈到了两种常见的音乐史研究的对立,一种认为音乐史主要是研究音乐形式,另一种则主要解释一些形式之外的周边。朗认为,“然而,在公正的评价中,两种方法必须始终保持平衡。”从这一段话中,我想起了杨燕迪老师的一些文章和句子,比如《音乐的质量判断》……很明显,杨燕迪老师的写作深受朗的影响,不仅是内容,还包括形式。

在没有任何衔接的情形下,朗突然就谈到了艺术家和时代之间的关系。“时代绝不会只产生一种风格。某个伟人支配同代人,但如果仅仅被这一伟人所束缚,我们也许会失去整个时代的重要意义。考察个别人物,追循他的发展,但如果没有更远大的目标,就会损害对艺术发展的真正理解。”接着,他举了那个著名的例子,“歌德逝世之际,瓦格纳已近二十岁;佩格莱西的喜歌剧为音乐开辟新的远景时,巴赫仍坚守复调的信念,并为复调音乐的力量作出最后的证明;贝多芬翱翔在古典交响乐大厦顶端之时,韦伯正在开创德国森林和夜景童话恐怖气氛的浪漫主义风格。贝多芬、舒伯特和韦伯同时生活在19世纪头三十年。我们为了方便起见,将贝多芬和海顿与莫扎特放在一起,把这三位个性迥然不同的艺术家称为‘维也纳乐派’。规定了贝多芬的地位,我们随后才可能称另外俩人为‘浪漫主义者’——其中一人辞世只比贝多芬晚一年,另一人甚至比贝多芬还早一年。”

艺术家和时代的问题,朗没有收手,花了很大的篇幅接着谈,基本上涉及了从远古到19世纪的各个时代。可是朗却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解释他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如果简单理解的话,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是音乐史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所以朗在这里谈。但如果要解读一番,朗通过这个问题真正要谈的,是音乐史本身的复杂性和音乐史理解容易出现的误区,以及由此体现的音乐学的价值。就拿刚才这个例子来说,我们学的音乐历史告诉我们,贝多芬是古典主义者,韦伯是浪漫主义者。从风格上讲这样的划分是对的,是不错的,可是这样的划分却遮蔽了历史的事实,它把贝多芬和韦伯变成了两个时代的人。事实上韦伯比贝多芬还早一年呢,时间关系上这两个人可完全是同一个时代!可是那怎么办呢,音乐史可以不划分时代吗?不可以。那么怎样做才能够两全呢?要想平衡地“解析横亘在我们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各种因素”谈何容易!

正因为这样的复杂性,朗谈到了很多对过去发生的音乐历史容易产生的偏见和误区,当然,确切地说,其中也包括音乐史写作的误区:“虽然可以用技术术语勾勒发展的线索,但是得到的画面却可能支离破碎。”“绝不能把这些音乐家从他们的环境中孤立出来,随后讨论他们的奏鸣曲形式或者管弦乐法”“因此,人们称中世纪音乐为原始的和欠发达的艺术”“……我们的音乐知识和趣味过分狭隘,因此如果试图理解‘巴赫之前’的音乐和其他艺术,便会陷于迷惘”。

写音乐史,难哪!面对错综复杂的人和事,既要做选择题,又要做判断题,最后才是论述题。

朗的意思大约是,在音乐史的写作中,作曲家、音乐(主要指形式)、时代三者不可偏废。偏废任何一个都会伤害我们对音乐历史的理解。如果只谈时代,就伤害了音乐;只谈音乐技术的发展,则会让我们看不清技术;如果只谈作曲家,与真实的事实又是不符的`。正确地做法是,在大时代之下看音乐,在音乐之下看作曲家。当然,这意思完全不是说时代最重要,作曲家最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样一个顺序审视历史,就是为了更好的看清毋庸置疑地伟大的作曲家们。

但!前面所有说的这一切,没有音乐学家的工作,我们就根本看不清楚。我保罗·亨利·朗写这本书,就是希望让我们把这一切看得更清楚。我前面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最后部分的中心思想。坦率地说,朗从第二部分衔接到最后部分的写作方式不是特别好,他把写作的话题从远古中世纪直接引入音乐学容易引起误会,让人看不清他前面是要谈音乐史写作还是音乐史本身。

我最喜欢结尾部分的两段话,读过不下十次了,每每读来都分外感动。“正值此时,现代音乐学到来。它希图拯救、发掘、解译和说明过去的音乐,并用现代编订版本使之为现代公众所知。过去几代人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由众多学者参与,体现了人类的独创和博学。我们的任务是,利用所有这些劳动的成果,以教徒一般的虔诚态度履行职责,从中得到精神财富。”“这是一部有关音乐怎样参与西方文明进程的编年史……我总是在寻找伴随史实和艺术成就所出现的泛音,力图看到每一个细节背后所有创造的心灵为了清晰表达和情感表现所作的搏斗。一个活着的人企图去接近一个时空遥远的陌生灵魂深处,他发现自己有了明确的线索,借此他重新构筑起过去时代的景象。”在这两段话里,我读到了音乐学家的神圣职责,还看到了一个伟大音乐学家的高大背影。

简单地来说,如果要我解读朗格的这篇序言,我觉得他就谈了三点,音乐史家要做的工作是什么,这份工作有多难,但这份工作又有多么的伟大。写到这里,平胸而论,我脑海居然浮现出了范冰冰那句话“你经得起多大的诋毁,就经得起多大的赞美”……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六】

在现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文明似乎被上了枷锁,人心也越来越淡薄。住了很久的邻居,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名字;过去很熟的朋友,如今形同陌路;路上有人出事,过客只是幸灾乐祸地袖手旁观;鳏寡孤独者,甚至那些有亲人的人也是寂寞孤独的过完一生……文明真的像过眼云烟般离我们远去了吗?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也有文明存在!

清晨,一抹晨曦中,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上学。风顽皮地“偷”走了他们手上的雪糕包装袋,袋子在空中旋了几圈就掉在了地上。他们没有若无其事地走开,一个胖乎乎的的小孩快步走过去将它们丢进了垃圾桶。于是,我感受带了文明,感受到了精彩。

中午,火辣辣的阳光下,一些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在红绿灯下等待红灯转绿。周围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可是他们却没有直接闯过去,坚持等了30多秒,时间很短,但这足以彰显这群人良好的到了品质。于是,我感受到了文明,感受到了精彩。

晚上,日落西山。咦?一群人挤在那里,围得水泄不通的,他们在干吗?肯定有人出事了,所以他们在笑吧?我这样想着,走过去瞧了瞧。原来,人们在抢着为一个得了重病的人捐款。那个透明的捐款箱已经满了一半,而前来捐款的人越来越多。我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郑重地打开自己的手帕,将里面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钱并不是很多,还有发卷的苗票,却包含着诚挚的爱。我也快步走上前,把自己准备去吃KFC的钱也捐了出去。这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明的存在。

原来,黑夜是可以被爱点亮的!原来,冷漠是可以被真诚所取代的!原来,生活也是充满文明的!生活因文明而美丽,生命因文明而精彩!让文明传遍大街小巷,传遍大江南北,让文明之花开满整个世界!

生活中的文明600字作文【七】

“好的环境可以愉悦人,更重要的'是改变人、塑造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要想改变城市面貌,不但要把建设搞好,还要把精神文明传播好。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城市文明离不开个人文明。作为城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每位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亮色。

把一座城市建设的更美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越来越美丽。

我曾经看过一则公益广告: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份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文明,是一份人生幸福的开始,文明,是一份生活中最美丽骄傲的礼物。也许,只用一个默默无闻的领头人,便可带动一片圣洁之风,也许,只用一点文明点缀,,便可唤起人们心底最美好的回忆。

当有风度的一伸手,当有修养的一句话,充斥在人们心田,便回味出那文明的味道,那舒缓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