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有关青年觉醒的作文(青年觉醒作文素材)

有关青年觉醒的作文(青年觉醒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3-11-17 01:14:28
有关青年觉醒的作文(青年觉醒作文素材)

有关青年觉醒的作文【一】

近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震撼开播。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由张永新执导、龙平平编剧、于和伟、张桐、侯京健、张晚意等联合主演。以史为据、以人为本的创作原则,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重温党的初心。首播后反响热烈收视率不断攀升,特别是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一角,颇受观众喜爱好评不断,新生代演员抗领大旗,颜值演技双双在线。

电视剧《觉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真实地再现了一百年前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峥嵘岁月。其中,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党早期主要陈独秀(于和伟饰的长子,曾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该剧的导演张永新在采访中也表示:“张晚意成功塑造出了陈延年这种后生可畏的气质和气势,本身陈延年在剧中的戏份吃重,而张晚意又是年轻演员,但他的戏很稳,可塑性也很强,角色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与人物十分契合”。

对于陈延年一角的塑造,在很多细节上足以印证了张晚意的用心程度,首先是人物的台词方面,少壮有志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均完美表现出了角色不同于常人的胸怀与筋骨。其次是人物内心戏份的演绎,因与父亲聚少离多而产生的生疏感和敬畏心拿捏的恰到好处,真实还原了人物内心渴望新知识新眼界却又碍于父子关系的这种矛盾心理。最后是张晚意对于人物小细节的添加,在拾金不昧的那场戏中,陈延年与弟弟在原地等候失主,碰到醉酒的外国人前来打招呼,陈延年第一反应是用手将弟弟护在身后,担当与勇气尽显,也因此而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网友评价张晚意“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实力”。从《林海雪原》到《莫斯科行动》,再从《共产党人刘少奇》到如今热播的《觉醒年代》,张晚意在荧屏塑造了多个正义、正直、意气风发的正面角色,均取得了不俗口碑。先天的外型优势加之细腻的演技功底,令观众和粉丝对他的影视作品抱有一定的期待,且每一次均能递交高分答卷。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张晚意的另一部作品《风起霓裳》正在湖南卫视金鹰剧场热播中,此次他所饰演的“曹王”倾心权势、野心勃勃,在亦正亦邪间无缝切换。结合他今年的另一部待播剧《乔家的儿女》,可谓是开年霸屏未来可期。

有关青年觉醒的作文【二】

20xx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有关青年觉醒的作文【三】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的叙述。

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世,当时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无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年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哄动,让在国外留学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钊等人愤愤不平,他们纷纷回国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李大钊说:“我们必须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们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革命观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发展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成功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有关青年觉醒的作文【四】

之前对田中先生的作品,也只是肤浅的知道那些特征鲜明的几何形。但这本书为我展示了其后的大树。正所谓“未知的已知”。先生回想着他从小观看歌舞伎的日子,借品茶、品尝料理、介绍他认为是“日本设计之源”的琳派绘画等娓娓道来令他醉心的日本美学和其与西方美学的异同。(这让我非常希望能去京都做一次深度游!)文中多次探讨西学东渐对日本战后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以及国际化背景下日本设计何以体现独特的日本文化。这对国内当前的设计行业发展状况也很有借鉴价值。其中很多问题和想法,也常浮现在自己头脑里。读时觉得自己很被理解,时而又豁然开朗。先生生活体验与设计思考的高度融合令人佩服和羡慕。“设计师工作的原点是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读完一段一抬头,觉得眼睛似乎变亮了,耳朵也更灵了,感官放大,头脑也自由起来,好像事物若隐若现的关联马上就可以一一呈现在面前。而一处意外的.关联往往会成就一个设计灵感。只是,这感觉转眼即逝了。

田中先生文笔朴实细腻,字里行间透着令人陶醉的淡淡香气。总之这是本很叫人享受的书。下面摘抄几段我划过的段落,和大家分享。

-我的二十一世纪(1993)

人就是有这种天性,在痛苦的时候,会想着或许明天一切就会好起来,而在

幸福的时候又会隐隐不安于未来可能遭遇的不幸。在古代的日本,有一种叫做“空寂”的美学。破损的茶碗被用金色的漆修补,

而漆本身的美渗入到茶碗中。这种以破损后修补而成的茶碗为自豪的观念,蕴含

着至深的哲理。所谓世界只有物质是无法成立的,显示的或许就是这种强烈对比中的自豪。

我认为,思考受伤地球的再生,重新认识非西欧文明,脱离整齐划一的欧陆风格,控制对舒适的过度追求,减少华而不实的国际交流,弥合由认知不同而产生的思想冲突,找回对非光滑闪亮之物品的审美等,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的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