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描写挑战的话题作文(挑战自己的话题作文)

描写挑战的话题作文(挑战自己的话题作文)

更新时间:2023-06-17 04:32:12
描写挑战的话题作文(挑战自己的话题作文)

描写挑战的话题作文【一】

记得第一次从佐藤学先生的书中看到这个词时,我还是有些疑惑的,什么是学力啊?寻遍全书,佐藤学先生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百度知道将它定义为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但我能明显地感到此解释并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佐藤学书中的那个学力,这究竟是什么呢?

它隐约像一种力量,又如植物积极向上的生长力吗?它又隐约像一种潜能,等待别人点化激发的潜力吗?学力学力,佐藤学先生似乎一直在提醒我们它就像人的一种本能一直伴随在我们每一个儿童的身上啊,那是一种有着自我创造探究的学习能力。但它怎么又那么陌生,比起大热的兄弟——学历,似乎汗颜很多。追根溯源,究竟是什么遮住了它的光彩?

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似乎难逃其责。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想想这些我们习以为常漠不关心的行为模式哪一样是真正尊重了学生?哪一样是真正相信了人的无限潜能?学生兴趣被打击、潜能被埋没、学力自然得不到发展。

要想发展学生的学力,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言,必须得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倾听学生。要让这种倾听关系发展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为倾听进而走向合作学习的关系。

书中列举的案例《不可思议的种子》让我领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倾听学生。一般语文课上,常常限定于教材文章的语言认识,很少将实物带到学校里来。但在这节课上教师不仅允许学生讲牛膝草和苍耳的种子带到课堂上来,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细心地观察、自由的发言,教师竟然准许将苍耳的果实称为自己熟悉的“粘虫”“抓抓将”或是儿童自己想象的“妈妈做的苹果兔子”“宇宙的原始森林”。这一普通果实的称呼,这正是一种儿童体验与苍耳果实一次新的相遇。而这一相遇是那样的丰富而多样,它与儿童之间产生全新关系的过程又怎能不称之为拥有学力的真正学习呢?

如果我们也想拥有这样的课堂,拥有这样非凡学力与创造力的儿童。那就请从尊重儿童的尊严、倾听她们的心声开始吧!

描写挑战的话题作文【二】

不知不觉我们来九江少年军校已经是第三天了。今天训练高空断桥、高空攀岩、达芬奇密码、反坏人、消防灭火演习等。但我最喜欢达芬奇密码和高空攀岩。

伴随着教练那铿锵有力的口号:“预备——开始!”我们开始了达芬奇密码的第一轮。最后一排的同学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过去,我也不例外。但跑得快,并没有什么用,今天运气不好,有些同学只翻了一张就找到了正确的牌,我们翻了好几张牌也没有找对。当我们翻到数字“6”时,一班已经胜利了。第二局,我们这次加快了速度,但还是无济于事,还是三班获胜。结束后,我们这两个班女生个个都垂头丧气的。我心想:“唉——怎么又输了。”

当大家吃完午饭,也养足了精神。教官领我们来到了练习高空攀岩的地方。教官让三班的男生先上,一开始同学们都在窃窃私语,这时有个学员战士快要爬到顶了,再上一点就可以敲锣了,我在心里为他捏了一把汗。心想他可不可以爬上去呢,他崛起屁股向上拱,好像没有力气了,不再向上爬,而是抓紧绳子无奈地下来。后面还是有个男生爬到了顶端,敲响了锣,我们都为他而感到自豪。

没有攀爬的同学和教官比赛跳拍拍操,我也加入了。但拍拍操的节奏越来越快,在第四遍时我跳错了。比赛还在激烈地进行着,节奏在最后一遍遍的非常快,许多同学都跟不上节奏,但我们班的王启越还在坚持。虽然她最后还是错了一个动作,但教官还是给她一个奖励,她脱口而出:“教官,你唱《学猫叫》”。于是教官手拿着话筒眼睛看着歌词唱了起来,但没唱几句便吐槽:“一直在喵喵喵喵叫,这首歌一点也不符合我的气质,不是奖励吗,怎么变成惩罚我了……”我们和教官拉拉扯扯,最后教官还是极不情愿地唱起了《学猫叫》。

惊险而快乐的一天训练在疲惫中结束了。这一天,我们不仅成功挑战,还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和胆量。

描写挑战的话题作文【三】

无论你是强者无敌或是谦谦君子,都免不了在人生旅途上面对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因人而异,更因我们的年龄递增而不间断的增强其难度,时常觉得现在的自己好苦好苦,从前经历过的根本算不了什么,代表只要此刻突破了它,未来就不觉得是种折磨,而成了一种历练。

俗话说:“静海造不出好水手”。每个极限登山客,在出发之前都知道这是一条险峻的道路,甚至潜藏着生命的危险,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展开属于自己的旅途,挑战生命下一个的不可能,直到梦想到达前,决不放弃,在成功攻顶后就算精疲力竭,也因为眼前的一片看不到尽头的云海,而打从心底觉得满足。每一次的超越极限,都是为自己下战帖的勇气。

挑战自己让我看见了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果实是成正比的。著名作家九把刀曾说过:“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许多的发明家不就是为了挑战自己,付出了许久的时间、金钱与努力造福人群,我们才有今天的便利生活。如果今天大家只是满足现状,享受前人播下的果实,做着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事,而没有人去挑战、去超越、去发现、去突发奇想,人类就不会有所突破,我们都是世界上一小部分的一个个体,那便化做一团炽热的烈焰吧,使自己发光发亮;也使别人看见人类的真正价值。

挑战自己让我明白,真正值得引以为傲的,不是赢了别人多少,而是超越了自己多少,学生们每天总在与同学们比较分数,但到头来那种虚伪的分数又为自己带来了什么?功成名就?一败涂地?都不是,它只能告诉你离“满分”还差了多少,90分或50是同等的价值,只是告诉你要努力的地方还不足,要比上次在更加努力。许多事都是要看天赋也要看努力,绝对不能连努力都没努力就说自己办不到,因为要赢过自己而不是别人。

“逝者已矣,来着可追”,不必太过挂念曾经绊倒的自己,只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不怕跌倒勇敢的踏出那第一步,想象自己的能力远比自己的认知来的坚强,破浪前行、努力付出。勇敢挑战自己,放眼未来,成功自然与你拉近距离。

描写挑战的话题作文【四】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说道。这让我想起了书中介绍的一个教学场景:

这是以一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林老师要在一节课中通过一道例题理解“比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刚开始教学开展得很顺利,突然学困生健治说,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讨论的解法。小林老师就请了一位同学解释,但他还是不懂。如果我在课堂上碰到这样的学生,这时我肯定会说:“下课后,老师再单独和你解释。”这样做,就是不想影响上课节奏。可是,小林老师没有这样处理,因为他知道这会使健治后面的课堂学习效率为0,他又请了好几位同学解释,直至他明白为止。本应3分钟完成的教学环节,却为了一个孩子而花了整整20分钟。有必要吗?这让我产生了疑问。

但再往下阅读,这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同学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健治理解时,其实更多的人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越说越详细,不断地把知识分解内化。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懂就问,而且无论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就愿意帮助你。

读了此书,才发现自己原本对“关注每位学生,提高高效课堂”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非常狭隘的层面上,和佐藤学教授所提出的观点相比,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尤其在公开课时,比较倾向于接受那些“好的回答”,或者说“符合老师要求的回答”。其实不然。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即便他的答案不完美,甚至只是只言片语,但他们的观点同样精彩,教师不应刻随意扼他们想要发言的机会。

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完整地接纳每个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在孩子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