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为人处世的议论文作文800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议论文作文800字)

为人处世的议论文作文800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议论文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6-15 16:03:51
为人处世的议论文作文800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议论文作文800字)

为人处世的议论文作文800字【一】

有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从容是一种境界、一种进取、一种自由、一种修炼、一种自守。我觉得从容还是一种豁达、一种优雅、一种高尚、一种志趣。那篇文章用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行为从容做了诠释。屈原的“九不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文章还把毛泽东的三句诗,定为了从容的真谛“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些只是从容的一部分罢了。而真正的从容,不仅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仅仅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仅仅是“舍我其谁。”它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雅;还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潇洒。

从容是在解放自我,是在挑战自我。就像是毛毛虫的破茧而出,他在追求自由与光明。而我们是在追求心灵的释放,我们是在让身体感受到灵魂的精华与光芒。

我们不易领略到从容,不易感受到从容,从容是一种藏在心里的。正是因为有了从容,才有了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才有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

从容有时候也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一直都相信同学们的笑脸,与同学们内心的从容也有着一点联系。或许那点联系,就参与造就了将来的伟人与英雄。

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时时刻刻皆从容者实为不能,故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或得一时一事之从容亦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为人处世的议论文作文800字【二】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袋鼠与笼子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为人处世的议论文作文800字【三】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为人处世的议论文作文800字【四】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活即如沙场,生活中并不乏戮,只是这种戮,并不如沙场上那刀光剑影,铁马兵戈般来得刺激,但却更为可怕,因为生活中的戮会使人的心如灰。试想一下,倘若某个人活着,但心早已未系在这世间,这样如木偶般机械的生活着,又有何意义所在,又有何价值所体现呢?

我们也该与时俱进,从这王翰所着的《凉州曲》中领悟一些新的道理来。那便是——生活即如沙场,我们需要磨砺,需要成为生活的强者,才不至于被生活所抛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能以微笑去面对生活,悠然的态度去诠释生活,古往今来,也只有五柳先生陶渊明能将此做到极致了。对于这一点,在他的咬文嚼字间便显露无疑,却是毋庸置疑的。的确,现在的人很少能拥有这种悠然的体验了,更不必说要做到极致了。整天忙碌于都市的`奔波劳累中,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些畸形了,倒不如古人了。也许,现在的人也该学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处世之道罢。

不过,单做到这一点却是还不够的,须将陶渊明的处世之道与另一位北宋大家的思想做一番融合。他便是苏轼。东坡有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词里来看,苏轼阐述的无外乎是“看淡、看化”这一思想,若用佛门教语解释便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困难、挫折都当做自己未来的试练,当做迈向成功的垫脚石,既无“丝竹之乱耳”也无“案牍之劳形”,这也便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