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劳动最美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劳动的人最美作文300字左右)

劳动最美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劳动的人最美作文3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12-07 10:42:34
劳动最美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劳动的人最美作文300字左右)

劳动最美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一】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照亮校园,他已开始忙碌,检查好校内设施,打开每个教室的门;中午下课的铃声响起前,每个教室前都整齐的摆好了要分发的饭菜,是他用三轮车一趟又一趟的从食堂运到教室;放学后,他仔仔细细的检查每个教室的门窗、电子设备,在落日的余晖中锁上校园的大门,结束忙碌的一天。他就是我校的凌甫老师。我曾想过,怎样的老师是最美的。凌老师让我明白,当你不再把教师当做职业而是当做生活的时候,你就是最美的老师。

“一声声的老师好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教书育人是我的乐趣,做我所爱我感觉很幸福”。谈及教师这个职业,凌老师总会脸上带着微笑的告诉我们。他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可谓是几十年如一日,三尺讲台,春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园。整整40年,人生有多少个40年,这是他的'大半辈子。有人笑说你陪学生的时间多过陪自己家人的时间。

记得去年我上六年级的《校园生物大搜索》时,对于校园中的植物一无所知,其他老师指点我,去问凌老师。“中心花坛种的是十大功劳、杜鹃花、小叶黄杨,是我前几年种上的,那边是月月红……”说起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凌老师会带着一丝淡淡的骄傲。他告诉我校园就是他的第二个家。是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他的身影,有他洒下的汗水。

“我离不开孩子们”当别人问起为什么退休了却仍选择留在学校工作时,凌老师这样说。大半辈子与孩子们在一起,凌老师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看着孩子们慢慢的懂事,慢慢的成长,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孩子们见到他时都会亲切的打招呼,喊一声凌爷爷,这是凌老师最开心的时刻。孩子们的天真、热情、活力,也深深感染着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凌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

劳动最美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二】

你知道春天在那里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她吧!

现在我们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解冻的小溪里。在小溪里,一群群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呢。除了小鱼还有小乌龟呢。小乌龟在冬眠中苏醒了,它跟同伴们一起玩呢。

我们又要出发了。啊!我们到了第二目的地:竹林。春笋从地下钻了出来,看看春天到了没有。有春笋当然还有竹子,竹子们在游戏、跳舞。春风吹过竹林觉得冷飕飕的。

现在我们终于到了第三个目的地,那就是田野了。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像金色的波浪。野花五颜六色的衣服。小禾苗被风一吹,好像在给我们打招呼。

这就是美丽的春天。

劳动最美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三】

今天有点冷,风有点大,刚出托管大门就赶紧跟着妈妈往家走。到巷口时我看到一个清洁工,他看上去年纪很大,皮肤黑黑的.,皱纹很多,头发白如雪,估计有六七十岁了吧。他一手拿大扫帚,另一只手握着长簸箕,低着头弯着腰专心致志地扫地。因为风大地面有好多树叶,所以他用身体挡着风,用扫帚把垃圾扫成一堆,然后把簸箕放在垃圾堆前面,再用扫帚将垃圾扫进去,最后将一堆垃圾倒入身边的垃圾车,不一会儿路面就干净了。

我刚转身准备继续往回走时,就看到旁边有几个吃零食的低年级的同学,他们吃完零食后一边说笑一边把零食袋子随手丢在地上。其实路边就有垃圾桶,他们似乎没注意,清洁工看见了,轻轻地摇了摇头,没说话,快步走过去把垃圾扫入垃圾车,这时,垃圾车已经满了,他也开车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在家里听到车子的声音,紧接着又是一阵扫地声。我推开窗户一看:呀!又是他!他开着一辆空垃圾车来了,我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有那橙色的荧光服像秋叶在摆动。

这时站在旁边观看的妈妈说:“劳动的人是最美的”。

劳动最美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四】

日子在平淡、偶尔伤感或喜悦中悄然而过,不经意间,一年的时光又接近了尾声。

今晨还未起床,就隐约听到窗外细雨的`淅沥声,拉开窗帘向外一望,霏霏雨滴,如帘密织,如泣如诉,似怨含愁,一望无际,苍苍茫茫,萧瑟寒凉的暮色浸染了河山。瞬间深感寒意威慑,却又有凄楚之美占据心的原野。

这是今秋最畅快的一场雨,仿佛在释怀凝聚了一秋的情感,它越过整秋幽寂,打开重门深掩,用自己的暮霭深沉了俗世的繁华,携与凉风淡淡的寒意,洗涤了一夏的烦燥与整秋收获与成熟的繁忙与孤傲,喧哗了悲欢扰攘,好像在宣布从此将对一切不再斤斤计较、无动于衷。

劳动最美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五】

不久前,某大学的大学生在风雨中打着手电栽油菜,因为农场劳动是该校的必修课。

对此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支持校长,认为学生须亲手碰到泥土才懂得奋斗与劳动的含义,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有矫枉过正之嫌,还有人则说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而笔者想问的是:“难道学会了农场劳动,就能真正明白奋斗与劳动吗?”

指出对方的误区,阐明自己的理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新一代对于奋斗与劳动的定义可能确实不太清楚。但通过“接触泥土”这一方式来促进理解,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农民在田里耕种为的是自己的生计,无需多说,必须尽心尽力地劳作才能有好收成,刮风下雨之时更要保护好他们的“经济来源”,而现今的大学生,不少都只为了获得“毕业通行证”而去做,不是真心付出,哪得奋斗与劳动之感?怕是草草了事,应付而过。至于雨天栽种,更是被任务驱使而做,易产生怨气与不满。如此看来,反感之情易大于真心体会之意。

深入况且,奋斗与劳动并非仅体现于农场劳作这一举动之中。学校仅通过这一种课程来教育学生,未免过于单一,或者说是缩小了学生获得奋斗与劳动体会的范围,反而无法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多元社会中所存在的另一些劳动与奋斗。笔者并不否认农场劳动的意义,也认为新一代缺少对劳动奋斗的理解这一问题确实要引起人们重视,但那些农民工头顶烈日地在工地上劳动不算奋斗?那些快递员不论刮风下雨都奔走于街道之间不算劳动?这些人也和农民一样地在为生计奋斗与劳动,大学生也可以改变方式来体验社会。

提出措施直面问题并敢于作为是我们进步的表现。面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也当然不只有材料中那位校长所说的农场劳动,也许,学校只需多增加几门选修课,或去体验几次快递员的经历,去工地上体验几次大汗淋漓,背灼炎天光的经历,我想也比学生不情愿地打着手电在雨里栽种要好些吧。

奋斗与劳动的意义我想就在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