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写游子的作文(游子奔赴家乡的作文)

写游子的作文(游子奔赴家乡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06:15:46
写游子的作文(游子奔赴家乡的作文)

写游子的作文【一】

“谁言寸草心,难得三春晖?”我漫不经心地哼着《游子吟》这首小曲,来到了学校。

一上课,老师便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了解!”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好,现在就请大家完成一份亲情测试卷。把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如实填写。”老师交代了一番,便离开了教室。

教室里仅仅安静了两秒钟,就炸开了锅。显然,大家对父母缺少了解,底气不足啊!虽然我绞尽脑汁,但也只填出了一半。我无奈地想:唉,没填完,这可怎么办?都怪我平时对他们关心太少了!

回到家,我将这份卷子的另一面交给妈妈填写。只见她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串,而且一字不改。其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感惭愧:“长在蜜罐里的他好像没有正儿八经地做过令我感动的事。”我猛地一惊,发觉自已为父母做得太少,太少,而父母为我做的,则太多,太多。(流汗时,父母为我铺上纱布;下雨时,父母为我撑来雨伞;生病时,父母为我倒来温水??可我却一味地享受,从不付出。想到这儿,我真是又羞愧又后悔。

下午,老师问大家:“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教室里一片沉默,我突然觉得这是一片多么可贵的沉默。在这片沉默中,我读懂了大家共同的心声——羞愧与感恩。

突然,广播中又传出了《游子吟》,听着听着,我觉得它变得更加悦耳了。是啊!“寸草心”难报“三春晖”!让我们珍惜父母之爱,报答父母之爱。

写游子的作文【二】

我要离开,我要遗忘,到最后的心痛如绞。飘落在天涯的人啊,回家看看吧,下次可能就是咫尺天涯,永无相见之期了。

父母头上的白发一根根的被我们给染白了 ,那是白色的,更是红色的。红得耀眼,就像天上的太阳。太阳为了月亮的来临耗尽了生命,从此永无相见之期。

父母不会期待儿女给他们多少荣华富贵,盼望的只有一家团圆。我们眼里可能只有手机,父母眼里只有我们。抓紧一切都时间,父母家人都在慢慢老去啊。

今年我和父母一起去了老家,很久没回去了。在城里安了家,有了舒坦的窝,后来就忘记了这个曾经哭过笑过痛过感动过的地方了。再一次踏上这个地方,我深切的明白了何为近乡情怯。望着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阿姨叔叔头上也有了白发,曾经拿着拐杖追逐与我嬉戏,视自己为亲生的老人已经头发花白,只能终日躺在床上。只能看着这么狼狈的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从青春年少到头发花白,这种悲哀可能是我们无法感知的'。所以我们更要用我们的孝心和爱心去温暖老人垂悲哀凄凉的心。庆幸还未晚,我还来得及。

很久没看见爷爷奶奶了,老了好多好多啊。在我印象里爷爷还是那个高大威武还有点帅气的年轻人,时时在我身边保护我。在他的身边很幸福,永远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可是他变了,模糊了我的眼睛。他的背弯了,他的脸黑了,他的眼神里没有了以前的朝气。我的心里有千万只蚂蚁在啃食,我真的好舍不得。

奶奶还像以前一样开朗,只是两鬓已经花白。以前的奶奶喜欢穿素色的衣服,她曾经定是为淡雅朴素的女子。她老了,为了看着年轻些不得不穿些红色的衣服。

奶奶的一生很辛苦,照顾脾气不好的爷爷,可是她无怨无悔。在那个年代或许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花前月下,甚至吃一顿好的都很困难。可是奶奶对爷爷从没有怨言,从不会放弃。那种感情早已超越了爱情,已经融进骨,那是亲情。现在又有几人可以做到,但是他们做到了。其实奶奶这一辈子是辛苦的,但这何尝不是一份人世间最美的幸福呢。对奶奶而言每天给爷爷烧饭,每天给他铺床,然后一起等着她的儿女去看她,这何尝不是浪漫呢。

奶奶在厨房里烧这烧那的,忙的一头汗,我想去帮她,她却把我赶出来了。我只好上楼走走看看,走进我从前的房间真仿若隔世。里面还有搬家时没拿走的小学书本,里面的记忆真的很幸福。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爸爸给我买的玩具,不知道什么时候叠的纸片,都在那里。我最美的记忆都在那个房间。我曾在里面锁着门偷偷哭过,我曾在里面和好朋友放声笑过,现在这些都随着风消逝了。我最美丽的年华,都没了。

午休没事做,走去后面的小路。更可以说是一条小径,但是里面的回忆何止千万。里面承载了多少的笑声啊,多少的亲情,好温暖啊。那种幸福是想从心底里笑出来,那种宠溺是将世间所有的快乐都给你。那条小路属于太奶奶,那是她的世界。我不知道她在里面想些什么,那是属于她的故事。我只知道她把此生对儿女所有的爱都转移给了我。我是她的世界,我不在她会发了疯的想我。她此生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在临终前看我最后一眼。那时的我不明白世界上少了一个爱我如命的人,那时的我只知道嬉笑打闹。后来懂了,却也痛了。每每走在这条小路,都觉得好温暖,好温暖。下辈子吧,如果有一辈子,下下辈子我一定会爱你,胜过你爱我。

这个地方有太多太多的爱了,好暖好暖,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那年的捉迷藏,那年的折纸鹤堆积木,那年的辣条和跳绳,那年悸动的感觉,都成为后来缅怀的温暖。

……

写游子的作文【三】

中午一点多来到车站,天空飘落着蒙蒙细雨,广场上搭建几个临时候车棚,人头攒涌着,黑压压一片,从未想象居住在这鹭岛之上的人有如此之多,一眨眼全都冒了出来,拥挤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通往全国各地的`候车指示牌稀稀落落的挂在各柱上,白底红字,倒也清晰明了,让我很快的找到了回家的站点所在。看来心急回家的人不少,前面已排出两列“Z”型长龙,大部分的人都排在候车棚外,任凭细雨淋着,好在厦门的冬天不冷。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大叔,瘦瘦小小却旺盛异常,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怎么也不肯放下,扁担两头硕大无比的蛇皮袋随着扁担的移动不停地左右晃动,钟摆般匀速规则,让我不得不左闪右避,大叔回头看了几眼,似乎惊诧于我的好动,咧嘴一笑,露出满口焦黄的牙齿,显得甚为宽容。前面的队伍许久未见挪动,早上耗时许久整好的衣装被细雨一淋亦不象样了。不远处的“世贸商城”被雨水冲洗过后倒也愈发清新,多看几眼后,对这个已生活四五年的城市油然产生了几分眷恋,高考作文《回家》。

入站口终于随着剪票大婶的喝骂声打开了,人们便如集中营释放般涌了进去,原本漂亮的对形一下全没了踪影,混杂着五湖四海的方言和奔跑声使人群沸腾了起来,口音各异的骂娘声充斥耳膜,让人惊叹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我则保持着自觉很有风度的模样向前攒动,顺利的到了车厢。眼前的列车显然年岁已高,着实使人怀疑只是一堆破拖拉机的的连接体而已:座位上的皮革很不客气地翻了过来,露出它黄黑相间的海绵,一坐下去便有些许好动的空气从海绵与皮革的缝隙间挤出来,发出“扑扑”的尴尬之声。回家的人们多数更象是在搬家,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裹不断叠起,使得头顶上的行李架不时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部分人缘较好者正与送别的亲朋故作姿态的寒暄,翻动着眼白居多的眼球环顾四周,优越之感溢于言表。更有胃口发达者已迫不及待的打开包裹,里面内容是极为丰富的,瓜子、水果、肉脯、饮料应有尽有,随手拿出一种便塞进嘴里,显然是平日锻炼较多,嘴部肌肉弹性很好,口腔张开的程度是常人很难达到的,张开的同时可以清楚的看到咽部粗壮的扁桃体腺或是什么的,煞是壮观。

打发在列车上的旅途时间一向是令人头痛的,于是我便和一位买短程站票的中年男子搭起讪来,这位张姓兄弟博学多才,从杨利伟飞天到他家墙根下的蚂蚁搬家等等事宜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甚至连布什总统家的马桶是什么牌子的也能准确道出似的,聊到兴处便毫不客气的坐了下来,把我挤到一旁,不多久则变得深沉寡言,真叫人费解。

闲极无聊便开始环顾四周,正对面坐着一对四十岁上下的夫妇,男人是一脸堆笑的春风得意,女人更是幸福地依偎在他肩旁,一头尚未打理整齐的头发在男人崭新的西服上来回磨蹭,着实让人担心西服会过早地起毛球,隐约听见两口子用方言讨论起过年的花销,话题似乎有了争执,于是男人提高了分贝率大声呵斥,几滴活泼的唾沫轻巧地飞到了我的脸上……女人被说服了,男人自然很得意,兴奋之余摆弄起栓在脖子上的条状领带,清楚地露出了袖口上尚未来得及剪去的商标。

轧轮与车轨千篇一律地重复着它们的撞击,不断发出“哐铛哐铛”的声响,窗外一片漆黑,车上的人多已睡去,对面男人捧着一本《故事大王》看得津津有味,眼皮逐渐沉重起来,终于睡去。

再醒来已是次日,列车已经驶入家乡境内。车厢便恢复了原有的喧哗,历经数十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了阿G车站。我想:一节小小的车厢便是一部我所看到的《茶馆》,一帧打工者返乡的缩影。同是出身庶民、客居他乡,籍此我感触甚多,心中思绪纵横四溢。三年一次的回家历程颇值纪念,殊不知自己的文笔是如何的晦涩,惟恐忘却,故记之。

写游子的作文【四】

秋风瑟瑟,树叶黄了,草儿枯了,大树上的叶子化为千万朵蝴蝶飘飘悠悠地飞落而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枯黄的新世界。诗人站在洛阳城中,秋风忽然乍起扑面而来,对家乡魂牵梦索的诗人凝望着蓝天,想起了故园,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阵酸楚:啊!离开故园有多久了?秋天果子丰收,正是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日子......

诗人想写一封家书,给远在千里的亲人。只见诗人来到书房铺开信纸,提起毛笔,千言万语立刻涌上心头:儿女可好?兄.姐事可顺利?父母身体可好......面对眼中那洁白的纸,作者难以发挥,手中那笔似乎有千斤重。

时间流逝地很快,一分,一秒,一时......诗人费了好大功夫终于写好了,又长长的叹息,担心由于太匆忙,有些重要的话没有说完,于是,诗人反复的读,一字不漏地读。

第二天,诗人早早的起了床,百家书跌的工工整整,丝毫没有皱纹,像捧着宝贝似的把家书递给信使,还特地吩咐信使:“此家书一定要你亲手交给我家岳父大人!”信使接过家书放进包袱,诗人又一次提醒:“一定啊......!”

正当信使准备出发时,诗人突然有急促的大叫:“等等!等等!”信使急忙赶回来到诗人面前,用疑惑的眼神望着诗人:“有什么事吗?”诗人用双眼恳切的注视着信使说:“让我看看有什么忘记写了?”接着,信使从包袱里拿出家书递给诗人,诗人又一次打开家书,瞪大眼睛,看看家书,又从头到尾津津有味的读了好几次,最后发现没什么错误后,便不好意思地将家书还给信使,满怀歉意的说:“对不起,打佬您上路了!”信使很同情他,便安慰他说:“请您放心吧,这份家书我一定会亲手交给你的岳父大人,并告诉他您的心意!”说完,信使把家书放回包袱,跨上马,拽紧缰绳,绝尘而去。

洛阳城门只有诗人独自站在那,望着远去的信使,直至看不见人影为止,才肯默默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