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话题作文第一次600字以上)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话题作文第一次6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2-06-01 03:29:04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话题作文第一次600字以上)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一】

自古以来,科学就被人们贴上了探索奥秘的标签,因为它与生存、进化、平衡、和谐都息息相关。我们有一笔关于科学的宝贵财富,即需要讲究实证的科学方法、求真创新的科学态度,更需要具有以科学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为核心的科学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伟人都是靠时间、精力才打拼出自己的事业。等了十年才能磨出一剑,法布尔他用了十五年的光阴对各种昆虫进行了精细持久的观察,为昆虫知识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他的《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他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他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述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蝉,是夏日枝头的主角,它总是高声歌唱着,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它的欢乐、它的激情。我们却无法料想: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阳光下的享乐——这才是蝉真实的生活。每当我们听到蝉的鸣叫时,总是会很厌烦,设若在睡梦中被其吵醒,通常少不了会痛骂几句,以解心头的气愤。可有谁明白,这样响亮的歌声不过是在歌颂它获得自由、享受阳光的快乐。

最可悲的是,有的人连自己的快乐都不知晓,更别谈懂得蝉的快乐了。要说起来,快乐其实很简单,由心而生,由心而想。它并不需要秘诀,如果真要找一个,那也就是拥有一颗向往快乐的心了。

“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这是法布尔对于蝉的命运所作的感叹。幸福的来临总是经历许多的磨难,在幸福的道路上,最缺不得的就是等待。有很多的人就是因为等不及,半途而废,才会与幸福失之交臂,最后换来的只能是眼泪的陪伴。又有很多的人在得到幸福后,却不知道要去珍惜,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幸福从自己身边溜走,等到他们想要去挽回的时候,时间无情的对他们说了一声:“NO!”他们后悔,他们伤心,幸福对他们来说是短暂的。有些时候面对命运的安排,要如蝉一样,学会妥协,学会适应,学会珍惜,让人生的谢幕充满唯美的感觉。

科学就是这样,拉近了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让我们走进了蝉的世界。科学不再是只穿着带有神秘色彩的外衣,它更添一份生活的气息。法布尔用一双神奇而又善于发现的眼睛,带领我们进入蝉的领域。他能够捕捉被我们寻常人所忽视的东西,他的视野是开阔的。

法布尔的成功归结于他的好奇心和一双爱发现的眼睛,若没有这些指引,可能就不会有《昆虫记·蝉》的存在。任何一个科学爱好者、探寻者,都需具备以上两点,除此之外,还需要的是坚持。

科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对科学的热爱,探索发现是我们前进的航向。科学绝不仅仅只停留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中,它更驻足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有太多的人都喜欢安于现状,不愿改变什么,所以去探索身边之物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我们今日的科技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科学。科学是一颗散发迷人光芒的璀璨之星,它将照耀整个人类、整个地球。

人们的所作所为都在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未来,未来的世界里将充满科学的脚印,科学将会成为主宰。我们要接受未来交给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沿着法布尔给我们留下的足迹奋勇前行。

我爱科学,因为我爱大自然,我想拥抱自然,我有那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我期望自己能够走入其中,哪怕只是一次徘徊,一次欣赏也行,我并不期待自己能够写出一部巨著,只求圆了这个梦。

在《昆虫记·蝉》中,我读懂了许多超出书本的内容,更了解到科学的巨大魅力,此时的我正被深深地吸引着。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二】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人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指令。可能我们的学校将变成家,而电脑成了敬职的老师,我们通过玩游戏、浏览信息来学习,而不是仅仅板的向大脑中灌输知识。我们在网上将结识更多的好友。我们不会相聚在某个地点,会在网上的某个地址相会。数字化生存就是让生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假如有一天世界各地都停电了,台式电脑,电视等无法配备的电器将无法使用,许多活动就无法进行。到了晚上,情况会更糟糕。人们将回到过去电灯稀少的年代,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我们太过依赖于这些便捷的工具了。在当代社会由于电脑手机的普遍运用在这些简单的操作下,我们似乎也在渐渐丧失一些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披荆斩棘的本领。我们常常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有常常见到老友却不知如何与其交流的尴尬,有过突然记不起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哪位诗人所著,甚至会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下很顺口地念到“山穷水复疑无路,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人只是一个个维护节点的“工程师”。知识的进步变成了数据的增加、传播和复制。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可以使一个个从不愿读书的人们在瞬间能掌握一个个伟大的学者所有的研究成果。电脑网络成为人脑的直接延伸,变为虚拟的人脑,于是人们眨眼间成为饱学之士。他们“拥有”的知识足以令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羞愧。然而,这种“拥有”具有多少内在化的成分?虚拟的人脑能产生新的智慧、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吗?看来,在数字化时代,人越是“拥有”(拥有=检索+复制)知识,知识就越外在于他。人越来越不需要也无力对知识进行消化。我们重复的无数次的复制与粘贴,无数次的另存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阅读变成了匆匆一扫,我们实际“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的记忆细胞不需要时,我们的脑容量将越来越小,知识只能作为比特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在人脑中慢慢消逝,失去原来最初的意义。着实可悲。

读罢该书,我或许看到了它们的出路,这些知识,虽然眼前看来像是后时代的存在,然而,在比特的世界里,既然数字可以分解为比特,那么比特重构成分子,也同样不会困难,新的知识也将会随之而生。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三】

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当一名语文老师。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春天我会带学生去春游,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力量,让学生充满童年的快乐和幸福;秋天,我会带学生去秋游,去采集标本,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会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绝不会把知识往里面灌,而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会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一种快乐,并告诉他们有多少人渴望读书,但仍是遥遥无期,我要让他们热爱读书,将来做社会的人才。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决不会包庇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不会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从思想上。生活帮助他们,然后再慢慢地把知识补会来。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会让学生把书上的好词好句都摘吵下来,并且巧妙地运用。

假我如我是语文老师,我会布置少一些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外的知识。

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梦想一定可以实现的,我会加油的!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四】

《人性的弱点》是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中国当今时代的人们由于工作,学业压力,也正在处于亚健康状态,忧虑也日益升级,这边书让我看到了很多可以克服忧虑的方法,也给我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

本书讲述的背景是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卡耐基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套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教育方式,他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他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

接受卡耐基教育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而这本书也是老百姓大众必读的一本书,人不是完美的,因为天性使然,会有瑕疵,会有缺点,而如何更好地有技巧地克服缺点,正确朝着自己的梦想的康庄大道走去,则应该好好地品味这边书啦。

下面通过书中的一则小故事,了解这边书的价值所在。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倦怠感。下面让我们看看爱丽丝的例子。爱丽丝是个公司职员,一天,她回家时显得精疲力竭、疲惫不堪。她真的是疲惫不堪——头痛、背痛、不想吃饭,只想上床睡觉。经不住母亲一再要求,爱丽丝才坐到餐桌旁……突然,电话铃响了,是男朋友邀她去跳舞!这时爱丽丝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整个人变得神采飞扬。她冲上楼,换好衣服出门,一直到凌晨3点才回家,她看起来一点也不显得疲倦,而且因兴奋过度而无法入睡。

爱丽丝瞬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足以说明了某种问题。就在8个小时以内,爱丽丝是不是真像她所显现的那么疲倦不堪呢?当然是的,因为她对工作感到厌倦,抑或对生命也感到厌倦。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也许有成千上万个爱丽丝,你或许就是其中之一。情绪上的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易使人产生疲倦。

从爱丽丝的例子可以看出倦怠感也是人性的弱点,我们正在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情倦怠了,失去了兴趣,自然也失去了动力和活力了。几年前,乔瑟夫·巴马克博士在《心理学档案》发表了一篇实验报告,阐述了倦怠感是如何导致疲劳的。巴马克博士要几个学生通过一系列枯燥无味的试验,结果学生们都感到不耐烦想瞌睡,并且抱怨头痛、眼睛疲劳、坐立不安,有些人甚至觉得胃不舒服。难道这些都是“想像”出来的?当然不是。这些学生还做了新陈代谢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当人们感到厌倦的时候,身体压和氧的消耗量显着降低。而当工作较为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时,代谢现象加速。

能够做自己的事,这种人是幸运的。我们的疲劳往往不是由工作而起,而是由于忧烦、挫折和不满等。比如大学生总是出现焦虑现象,不是因为任务很多,而是因为自己正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重复一些无法引起激情的事情。无聊地挂着Q,打开游戏网页,煲无聊的电视剧,而把一大堆作业仍在一边。等到作业最后期限到了,就抱佛脚了。这种被动的学习更加增加了焦虑感,因此学习更容易焦虑了,我们也变得更加浮躁了。

以上只是书中的其中一个例子,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修身养性的学问。我知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却由于现实的残酷,而使个性褪色了,要走向成功,需要改变,更需要改变的勇气,找出自身的不足,肯定自己的闪光点,勇敢去做,这才是我们应当花心思去奋斗的。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五】

攀枝花市第二小学 余兴梅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学习听、说、读、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存在困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7年,无数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中。经过几年新课程的洗礼,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纷至沓来,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但是,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却存在着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比如“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反思:要真正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转变,教师的教学必须站在课程的高度。

第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课程。语文是“语言+文字+文章+文化+文学”。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的话就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就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语文是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1、语文是把“语言和语言运用”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

2、与语言形式密不可分的“文章或文学也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3、蕴涵在文章、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内蕴就是文章的精、气、神。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正确认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工具性:

1、是交流和交际的工具;

2、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3、是构成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4、是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工具。

人文性:

1、人文性,表现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

2、人文性,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3、人文性,促进了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

4、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第三,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任务。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发展语文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和应用必要的语文知识。”

第四,语文教学要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服务。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重。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

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一课后,对如何站在课程的高度教学语文有了肤浅的认识。《牛郎织女》一课选自六年级语文教材,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老师把主题定位对美满爱情的追求,通过《牛郎织女》这堂课较为提前地告诉给这帮马上就要成为“小青年”的小孩儿们,爱情是美好的,值得你为它付出,甚至做出莫大的牺牲。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可是老师巧妙地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聊故事里面的故事和故事后面的故事。整个课堂的气氛特轻松、特单纯,什么都能说,而且说得明白、说得透彻,就像窦老师预期的那样:说了就要对实际生活产生指导意义——哪怕是跟六年级的小孩们说爱情。

教学分为两课时。上课伊始老师便以聊天的形式问道:“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学生有答“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等等。老师补充说:“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然后便围绕“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聊故事里面”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人物进行归类;聊故事原因、情节与结局以及悬念、线索等技巧,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这种聊天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它迫使学生思考,加入到探究学习的行列,从而将教师的个人思想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整个教学始终,窦老师都极力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第二节课中,围绕“为什么写和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两个话题,让学生“聊故事背后的故事”。 在这里老师设计了“是人间好还是天上好?为什么故事要写男、女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天上有神仙吗?”等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同学们愉快而坦然地和老师交流爱情这个话题,引出了《白蛇转》《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民间爱情故事。通过学生汇报阅读报告单,比较《牛郎织女》与《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的文本共性,并进而分析民间故事的基本模式;又通过让学生比较《牛郎织女》的不同版本,使学生领会叶圣陶改编意图。无论教学任务还是目标多靠学生自己聊出来,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引导的`手段极为隐蔽。从表层来看,教师由传统的中心地位引退,学生变为主角,成为推动课堂教学的动因。从深层来看,风筝尽管飞得很高,但线依然在教师手中。不难看出,在《牛郎织女》示范课中,窦老师始终有意识地让教师从课堂淡出,引导学生主动讨论与探究学习,从而一改传统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

从窦老师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把握了故事的基本结构与技巧,也初步领悟到其基本模式与改编思路,“从而创编出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多么大的飞跃!

语文课不仅要使儿童读书识字,掌握语文的基本技巧与技能,培养其人文情怀,更需要锻炼儿童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应该像窦桂梅老师一样,站在课程的高度教语文。正如她说的那样:“面对语文教学,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将‘读’进行到底、将感悟渗入骨髓,可以继续在词句训练上花功夫、做文章。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固守一隅、不顾其他,是否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更远点、更快点?儿童的语言学习的确应该‘儿童’一些,简单、清浅、有趣。然而,也有人说儿童就是哲学,儿童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深刻。我们可否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真正将儿童当作成长中的儿童,而不是当作不变的、长不大的幼稚儿童呢?语文教学应当存在现行模式以外的多种可能性。力求在教学中,以文学的方式呈现语文,从选文、教学预设到最后的课堂呈现,紧紧抓住‘文学’这根主线,力图让我们的教学从理论指导到实际操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脱离文字的束缚,抵达文学的对岸。”

课程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角度,站在课程高度用好用足教材。如果要发挥教材作为“定篇”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关注情景的创设,适度的拓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如果要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关注教材“例”的局部,指导学生从中习得方法、策略等。

话题作文600字语文【六】

先说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考的是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来便是教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题,考拼音,多少英雄好汉折戟与此,老师尝云:“第一题皆送分题也。”果然送分,不过是送给出卷老师。“小弟出来乍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兄太客气了,且看下一题。”考生一看,大呼后悔,该在第一题上磨蹭几分钟,好做心理准备。第二题乃字形,其畸形程度毫不逊于第一题,A,B,C,D俨然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不做DNA鉴定,鬼才知道谁真谁假,“对了,我会用语感。”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两题做完,才知道出卷者的意图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语文同英语的差别。罢了罢了,再看第三题,第三题一惯来讲是修改病句,读一遍,怎么四个都对,不可能,一定有错的,深入读几遍,咦?不好,好象四个都是错的。生离别了好久,挥泪斩了三个,由天吧!爬出了前三题的幽暗昏惑,只有第四题才绽放出一点人性的光辉,排序或文学常识。排序体现能力,考“标”;文学常识展现知识素养,考“本”。让真正喜欢文学懂文学的人找回了一丝自信。

前三题说是考基础,但试问又有多少文学大家做这种题目能做全对呢?恐怕很少,因为他们所着的文学大作里也会有一些错字,病句。难道就说他们基础不行根基不稳?同样的句子,放在名着里便是名句,放在语文试卷里则是病句,这只怕会让热爱文学的人心寒。名人讲演,其间难免会有一些字音错误,若是被耳尖又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学子听到,少不得会大呼错了错了,随即跳将起来纠正发音,维护真理,不言而喻,下面便是“献身”了。

着实滑稽,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真理是少数人发现的,但却掌握在多数人手上。即便是真理,也未必不会成为谬误,所谓通假字,其实许多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已,只是由于众人都将错就错,错别字也就被办了证,成了我们现在拼要记的东西了。

原本所谓的事实与真理,也会被轻易打倒,有据可查的“据”也会变得子虚乌有,《现代汉语大辞典》常常修订,不就是在干这事么?比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意为:有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同样一个成语,到了后来的修订版中,引申意却正好相反,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阅读,近些年高考阅读题分值在攀高的'趋势,分值走高,文章也愈见水平,可出的题却愈发玄乎了。常常题目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瞪圆双眼,绞尽脑汁,也没发现题目是在说文章的。总有这么几道题,问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请说理由。答曰:不好。但凡见这两个字,评卷老师便会翻翻白眼,坦然而诚恳地吐出两个字:白痴。随即一个交叉的符号落于纸间,尘埃落定。那就说“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通用的法子——打擦边球,既然是打擦边球,自然是球做得越大,越容易擦边,于是乎一篇阅读做下来,好似写了一篇六百字文章,答案终究是简单的,长篇大论,多是废话,有用的只有寥寥数字而已,这还要看评卷老师爽不爽帮你找到它。还有的题问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看,答案中定然会有与国仇家恨、作者背景相关的文字,其实欣赏文学作品考虑作者背景这没错,但却万不可陷入这个胡同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写出来的时候,作者都想到了国家和社会,也许只是一时触景生情发出的喟叹,具体是什么情感,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道,因为文章是感性的。而现在出的阅读题,明明是作者的闲情文字,却硬要和劳什子国仇家恨扯上关系,好像作者每一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心中默念三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为黎民苍生祈祷求福一般。

着实教人恼火,怪不得有传言说韩寒写按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却考不及格,张爱玲国文不过,真是讽刺。现今有许多阅读题出的与文意相去甚远,高考乃人生之重大关口,如此出题,岂不怕招人唾骂。

最后说说,作文分值很高,这是对的。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写文章。既是写文章,除去题目,其余便不该再做限定。单纯的考生总是一味的信“评分标准”,却忽视了“评分细则”,这种错误与混淆“原则”和“原则上”的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只要与万恶的社会、丑陋的政府接上火,任你思想再深刻,文采再斐然,也是徒然。于是乎,众多考生避开交锋,纷纷拥上高楼,怀古伤今,你拽了李白的一条胳膊,我扯了苏轼的一条腿,屈原投江投了又投,韩愈胯下钻了又钻。任题千遍,我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就得讲究个无招胜有招。怪不得,我一朋友说,他在初三抄了一个排比句式,以后每次作文都能博得个波浪线,拿个高分。基本上是:“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云云。

有人说,高考写作文,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认为形容的十分贴切,可搞不明白的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要给学生戴上镣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学教育上来说,我以为都是弊大于利。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说一只青蛙被放入一个瓶子里,扣上带了孔的盖子,青蛙刚开始还会努力撞击瓶盖,意图跳出去,可反复跳了许多次后,发现没用,时候久了,将盖子打开,青蛙便再也不会跳出去了。同样,长时间的“戴着镣铐”,受着拘束与压迫的人,也终究会失去创造力与斗志。

中学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悟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将来走文学之路的热爱文学的学生打基础,因此尤为重要。而现今的语文教育模式与原意却大相径庭,适得其反,这终归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