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读红楼梦大观园有感作文800字)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读红楼梦大观园有感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31 23:36:18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读红楼梦大观园有感作文800字)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一】

一池水,一座楼,一个城,不仅给了郑和下西洋,走向世界的人生梦想;给了兰茂、孙髯翁等寒士们不畏权贵,不求功名利禄,那梅花般高洁的品性气质,坚韧不拔的意志信念;给了蔡锷将军,打破封建帝制,奋起反抗,高举义旗的坚定决心;给了郭沫若文思飘逸的才情和爱国,爱人民的热情;而且更给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神奇美丽土地上的劳动人民,非凡的聪明才智,平静的幸福生活,以及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

文/山西冯恩启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二】

星期六,老师带领我们到南亚热带植物大观园去参观。在那里,我认识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树——见封喉。

这棵树和其它的树一样,长在植物园里。它并不起眼,长得不高,也不大,大概只有两米多高,树干和我的手臂一样小。它的树叶也不多,是椭圆形的,和周围其它树的叶子比起来,它显得特别翠绿,就好像翡翠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就更加通透了。

这么普通的树,却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导游告诉我们,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种树能要人命,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它的树皮流出的汁液含有剧毒,如果你的身上有伤口,碰到这汁液,剧毒就会通过伤口流进你的液里,在三十分钟你就会亡,根本无药可治。

这种树生长在东南亚的雨林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是我国的保护植物。当然,这种树也有它的优点,它的树皮十分厚,富含细长柔韧的纤维,经过去毒处理后,可以制作被子和衣服,既轻柔又保暖,而且耐用有弹性。

这次参观热带植物大观园的经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明白了,凡事别看表面,往往越是不起眼的东西越可怕。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三】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为迎接元妃省亲而建造的一个园子。北京也有一个为拍《红楼梦》电视剧而仿照书中描写建造的大观园。我游览了后,感觉十分壮观。

进了正门,就可以看到一条小道,通向一座石洞里。这便是著名的曲径通幽,这是贾宝玉根据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起的名字。顺着石头小道往前走,就是一座石桥。不一会儿,出了洞,我们就看见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了。

怡红院里院的.门上写着怡红快绿四个大字,门前有一棵女儿国产的女儿棠。室内架子上摆放着各种瓷器、古玩,后院里有很多假山石洞,以及满池的荷花。怡红院的对面是栊翠庵,著名的白雪红梅就是这里冬天的景象。

省亲牌坊、顾恩思义殿和大观楼构成了省亲别墅,元妃省亲时就是在这个地方接见众人的。顾恩思义殿和大观楼都很高、很壮观,别墅内无花草、无景色,倒是牌坊前的那一池湖水衬着蓝天白云很是美丽。

之后,我们去了薛宝钗的住所蘅芜苑。只见院内到处都是藤蔓,有的藤上还开出几多小红花,显得生气勃勃。李纨住的稻香村很小、很朴素。而贾惜春所住的暖香坞则是整个大观园里最暖和的地方,正适合她作画。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院内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竹子很多,连墙壁都是绿色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贾府三小姐探春所住的秋爽斋。秋爽斋内有一间屋子,名叫晓翠堂。这里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吃饭的地方,也是王熙凤和鸳鸯设计让刘姥姥说逗笑的话的地方。而且,大观园内众小姐和宝玉还在这里成立了海棠诗社呢。秋爽斋的院子里还有海棠、梧桐、芭蕉等很多种树。

绕完一圈,看完了景色,再想想惜春画的那幅《大观园行乐图》,你一定会说:哇!好一幅大观园行乐图!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四】

学校组织了文学社的社员们青浦一日游,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在阅读完《红楼梦》的同时,去实地——大观园参观,让我们对《红楼梦》里的人物背景更加了解,加深记忆。

众所周知,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它不似《西游记》那般传奇,没有妖魔鬼怪;没有《水浒传》里的豪侠仗义,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亦没有《三国演义》那几千年的历史背景,它有的,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缩影,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而大观园,也不似三国城、水浒城那样雄伟壮观,它只是一座府邸。

第一次进入大观园时还没读过《红楼梦》,也没有请导游讲解,所以,进入大观园只是在看里面的建筑,一路走马观花。而此次是我第二次进入大观园,对《红楼梦》一书有了了解,再加上导游的讲解,渐渐的会发现身临其境……

进入大观园,一路看,一路听讲解。更加了解为什么宝玉是含玉出生的,从而又知道他的悲剧结局是注定的;黛玉的性格导致他的不受欢迎;了解大小姐贾元春作为贤德妃回家探亲时到底是怎样的隆重;而二小姐贾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从而惨,在她的别苑铺在地上的石头就可以看出……

总体来说,《红楼梦》是悲剧,但却又是让人看完之后会笑的。进入大观园,深刻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结局在大观园中都有体现,就像是冥冥之中是天注定的!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五】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5),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年龄已达六十多岁的孙髯翁老先生,走出书屋,关闭小院,怀着对大观楼的依依爱恋之情,再次来到大观园游览。看上去,他目光炯炯,白须红颜。虽一身布衣打扮,但丝毫掩盖不了他一身仙风道骨的潇洒飘逸。大观园虽说是当时当地的游览名园,但游人却很稀疏,不像那些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那么游人众多,那么的热闹喧嚣。孙先生,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心里装着山川风物,通晓社会兴盛衰亡。他胸有波涛万顷巨浪,却深藏于山间幽池之间,只愿与清风作伴,随梅花飘香。他一生喜好清净,喜好独来独往。过惯了粗茶淡饭的日子,习惯了冷清平静的生活。他从不注重衣着打扮,也从不在意游人多少。他健步登上大观楼,依兰遥望远方,五百里滇池优美的风光尽收眼底了。秋日如一道道金光,洒遍了整个滇池山水,也洒在他的身上,脸上,心里。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热浪在涌动,在激荡着。秋日的金光把个大观楼,大观园照的流光四射,色彩斑斓。啊!滇池的景观太美了。他热沸腾,激情奔放,历史的功过是非在他的心中奔腾呐喊,美丽的山川风光在他的眼中定格成像。他喃喃自语:我此生怎能辜负这良辰美景好时光啊!于是他敞开衣襟,丢掉冠帽。信笔写下了这幅楹联绝唱: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尽情的看吧:浩瀚无际的五百里滇池闪着波光,带着云烟,向我飞奔而来,映入我的眼帘。东山像神奇的骏马欲腾空,西山像睡卧的美女在微酣,北山在蜿蜒波动,南山在奋力飞翔。镶嵌在池中的那些小岛绿洲啊,真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为爱她的人梳妆打扮呢。水中那点点鸥鸟,披着金光,自由的在水上飞翔。在这美好的时刻,我怎能辜负这四周飘香的稻田,满池盛开的荷花,风姿绰约的杨柳,失去抒发情怀的好机会呢?

尽情的饮吧!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费尽移山之力,所创造的伟烈丰功,都去那儿了?又有谁能看得到呢?朝代变换,王朝更替,就像那早晨的云,傍晚的雨变化那么快,还未及卷帘就又变了。那些斜烟残照里的残碑断碣,烂草丛中的时隐时现的荒坟就是最好的见证啊。一切的一切已成过往,曾经的厮呐喊,早已销声匿迹,只能听得见西山佛寺,传来的时续时断的几声打钟的声音。曾经的战火硝烟,也早已烟消云散,能看见的也只有这江池水乡上,百姓家里闪动的点点渔火。曾经的壮志豪情,也只剩下了,眼前这两行凄清远去的秋雁,一枕冰雪飘落的寒霜。怎能不叫人为之感慨叹息啊?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六】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外打工的父母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团聚一起去旅行,享受天伦之乐。

饭后,妈妈提出:“我们去岳西大观园游玩吧!”

“好!”我非常赞同妈妈的提议。

在路上,我看到了许多蒲公英,它们一边向我招手,一边快速地向后后退去,我真的好想下车去采摘一把小花玩一玩呀!一路上车来车往,爸爸不时的提醒我:不要把手伸出车外。马路越来越宽,车速也越来越快。我看着两旁的树木向后倒下,晕乎乎的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一睁眼,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千姿百态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一样神态机灵;有的像仙女一样,飘飘欲仙;有的像佛像一样,令人神往。有的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兀立如柱,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再往前,就是各式各样的石雕,有一座大狮子很威武,他的身躯高大而浑圆,炯炯有神的眼睛,射出犀利而威严的光芒。大狮子长着满头长毛,像金黄的鬈发;看上去十分逼真。

走进寺庙,宽敞的殿堂金碧辉煌。如来佛祖神态安详地看着茫茫人海;观音菩萨满面慈祥地迎接天下苍生;弥勒佛祖笑的仰面朝天,开心至极,启示我们不要庸人自扰:莫叫名缰套颈,休让利锁缠身。你看这弥勒佛:挺着圆溜溜的大肚子,悠闲的看着我们;两边还配了一副寓意深刻的对联:

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我们游玩了一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我们才从眼前美景的无限遐思中回到现实。我们该回家了,可我还是留恋着,不舍离开。

红楼梦之走进大观园作文【七】

乾隆盛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为辉煌的时期,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以袁枚、赵翼和蒋士铨等为代表的“性灵学派”。认为:诗词等文学创作应注重,“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更应注重:“不创前无有,焉传后无穷”的文学创新。性灵派完全站在那个时代文学创作的前沿,至尊性情,要在每一作品的艺术构思中,“不能役典籍运心灵”。要把“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中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命运、自然景物的真情实感和创新性的.自有表现。当时文坛所倡导的性灵文学创作理论,不仅“冲破了传统与时代风尚。”,而且也“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而孙髯翁这个“自幼博学强记,诗文皆优,终身不应科举之试,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昆明寒士。所创作的大观楼长联正是“性灵派”滚滚向前的文学思潮中,所产生的一朵最艳丽的楹联奇葩。

长联迎着岁月的风雨雪霜,经受着无情社会的严酷拷问。高高的挂在五百里滇池之边,雄伟庄严的大观楼之上。傲视和见证着社会历史的兴盛衰亡,是是非非。长联以它不息的生命力,闪着万道光芒,战酷暑,斗严寒,穿云破雾,从古代向今朝走来,从浩渺无际的文学天空走来,走进了大观楼,也走进了每一个游人的眼里,心里和梦里!难怪陈毅元帅在“滇池泛舟,回首大观楼,”时,会豪情满怀,信笔写下“《船舱壁间悬孙髯翁长联读后喜赋》: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这样赞美孙氏长联的优美诗篇。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彰显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引领着时代前行的思想风潮。孙髯翁没有辜负他生活的那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的伟大时代。他的大观楼长联这一伟大的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志趣,完全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正宗格调的限制。在描写山水风光,咏物怀古中抒发“性灵”,以创新的文笔,自由豪放地抒发了自己那吞天吐地的大美情怀。

长联,上下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意境开阔,层次清晰,收放自如,动感十足。为人们生动的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滇池和大观楼周围的风景画。给了人一种感官上至美的享受,和丝丝心灵上的抚慰。把写作艺术和感情思想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史上的奇迹。因此,大观楼长联,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长联共180个字,字字珠玉,句句锦绣,光华四射。为古今文人名士所仰慕和推崇。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洲。大观楼也因此而成了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