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忘不了我的恩师作文(我与恩师的故事作文600字)

忘不了我的恩师作文(我与恩师的故事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10-23 01:55:34
忘不了我的恩师作文(我与恩师的故事作文600字)

忘不了我的恩师作文【一】

电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了,我的生活自然也少不了它。

电脑穿着一身银灰色的衣服,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脑袋,这个脑袋被称作显示屏。它的两只长方体的耳朵里可以传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我们把它称为音响;那椭圆形的鼠标就是电脑的手;长方体的身子是电脑的神经中枢,我们管它叫主机;那又长又扁的键盘就是电脑的脚。

电脑的功能可多啦!工作时,我可以用电脑来学习英语、搜索资料、打印作文、编程……休息时,我还可以用电脑看看电影、欣赏音乐、画画、上QQ和同学聊天……电脑丰富的功能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我十分爱惜它。每次使用时,总是小心地移动着它的手在它脸上点击,轻轻地用手在它的脚上按来按作文去,还经常用湿毛巾给它擦身子,帮它抹掉灰尘,可舒服啦!而它的天敌就是病毒。为此,我为它安了一道防火墙,并且定时为它毒。

我很喜欢使用它在word里打我的作文,用我那灵巧的手在它的脚上按来按去,打出优美的文章。

可是,我却总是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一有空就用它来看电影或听音乐。我每次都说只上10分钟,可是到了10分钟后,我又在嘴里默默念道:“再上10分钟就下。”但到了时间以后,我还是克制不住自己,所以往往一上就是四五十分钟。因为这个,爸爸后来干脆不让我上网,怕影响我的学习。

所以,电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青少年自制力差,使用它需要大人的监管,否则容易“玩物丧志”,不但对学习与生活没有帮助,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忘不了我的恩师作文【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行车是一种非常普及的交通工具。它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得知,自行车最早出现于英国。在最早,它由两个大木轮子和木架子组成,木轮子弹性小,车又很高。后来经改进,把木头轮改成了胶皮轮,又经过几十年变迁,才变成现在这样。

而我就有一辆普通的自行车,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车身采用高级喷涂技术,有多彩花纹,颜色由黄白为主。五彩缤纷。现在,每款都有不同的个性,一般自行车高1米6左右,轮胎范围在14至15寸左右,形状整体来看是长方形。

自行车种类繁多,比如:赛车。就赛车来说,就分很多种。人们与自行车是相互关系的,它为人类的生活服务,使生活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赋予它各式各样的形态。

自行车象征着文明,环保,它倡导了绿色生活,使空气更清新,亦为生活增添了一种色彩。在很多环保文明城市里,有停靠在路旁的一排排的共享单车,通过手机扫描自行车上的二维码等便可骑行。

愈来愈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来锻炼身体。人们也利用自行车来组织一些竞技运动,如:公路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等。自行车也有单人自行车,多人自行车等,骑上去身心自由,倍感舒适。

现在的自行车多种多样,我就不再一一叙述了。总而言之,我觉得自行车一定会越来越实用。

忘不了我的恩师作文【三】

“水彩”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为介质调和颜料作画的方式,常用自由、轻松且宽大的笔触在薄图法下完成,与纸张本身的纹理,颗粒的效果增添了跳跃性的美。

目前经专家分析,在公元9世纪时,希腊,罗马等国家都是用水彩与铅混合后的颜料来绘制精密画的,这样的混合使用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后期乃至文艺复兴时期,迄今为止,水彩已经彻底有了新的定义,明快、鲜亮的属于透明水彩,而厚重的则是水粉。人们常见的管状水彩,它含水量较多,呈膏体状,满足室内绘画的用量,利于色彩调和;而固体的水彩几乎没有水分,用于外出写生或速写,非常适合“懒人”使用!

水彩中包含增塑剂,如蜂蜜水,甘油等来保持湿度。调润剂画出的效果笔触平稳,当然,在作画时笔与纸也必不可少。尤其是笔,水彩一般用毛笔画在手工特制的画纸上。笔又分毛笔与西洋笔,毛笔便于勾勒细节,西洋笔则着重于手感。

水彩作画的本身而言有两个基本特征:(一)颜料本身具有的湿透性。(二)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水彩的材质特性使水色与透明结合,随机与机理相应,形成一曲悠扬的乐章。“淡妆浓抹总相宜”正是诠释水彩表现力度的最好分析。它透明空灵,淋漓清新,有一种自然灵动之美,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殊性,画家们一致追求的是:流动着水的透明,捕捉世间透彻的美,描绘出令人忘不掉的惊艳。

我的水彩盒长约14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2厘米,底部印着一抹豆绿色的小草。边角因经常使用而磨损出铁的质地。它便携,轻巧,使用水彩,使画作洋溢着绚烂清新。

水彩于我有着特殊意义,在我有灵感时,它让我抒发情感;在我忧郁沉闷时,它陪我度过漫长时光。我的生活少不了它,它带给我与现实不同的自由感。倘若我的生活离开了它,如同在所有人看不见的空间里,我像幽灵般游荡徘徊……

忘不了我的恩师作文【四】

在当今这个信息交流十分发达的时代,国际上却还流行着一种新颖的书写工具,它兼具了自来水笔和圆珠笔的优点,它就是我每天都要用的中性笔。许多人的生活学习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并且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中性笔最开始起源于日本,是自来水笔和圆珠笔更新换代的产物。它是由笔帽、笔杆、笔芯三部分组成的。笔帽较粗于笔杆,外观呈圆柱形,带有一个长条状的别夹,如同整支笔的手臂。有了这只手臂,中性笔就可以插在衣服上,跟随主人四处行走了。笔帽除了方便携带外,还像一顶头盔,保护笔尖不会受到伤害。笔杆较为细长,也呈圆柱形,它的前端还有

一个便于人们握笔的凹槽,笔杆是整个笔的主杆、脊梁,是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起着保护笔芯的作用。笔芯是一根比笔杆更细的透明塑料管,里面装满了墨,就好像一个小型的燃料管,不停地给笔尖输送燃料。笔芯的前端连着的是笔尖,由一个像针头一样的金属细管制成,一端插在油墨里面,另一端则负责出墨成字。笔芯就如同一支笔的心脏,没有他,笔就会成为一个空壳。笔帽、笔杆、笔芯相互团结,互相保护,不可或缺,三者的完美结合,使整个中性笔既美观大方,又便携耐用。

中性笔各部件大多是塑料制成,这种材料重量轻,体积小,坚硬,具有可塑性。

现在的针头式笔尖代替了以前圆珠笔的钢珠式笔尖,书写时手感更舒适,油墨粘度更低。具有更好的出墨性和抗坏性,使其更加耐用。

中性笔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书写工具,没有它,人们的书面文字传递、表达、签署、学生做作业等都会受到影响,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我来说,我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它。

忘不了我的恩师作文【五】

师恩如歌,伴随着我的成长。

如今,我已年届不惑,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双双或聪敏或纯真的眼睛,听着一声声或响亮或羞涩的问候,我不由自主会想起我的恩师——袁凤春老师。

袁老师只教了我一年级,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了。她和我是一个村的,印象中她好像刚结婚,还没有孩子,皮肤很白,短短的头发,至于什么模样,我却忘记了。只记得她似乎总含着笑,像一朵温柔的莲花。

70年代实行的还是单休日,那时我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要有一个星期天,这一天的不到校,着实给了我巨大的煎熬。百无聊赖中最好的游戏就是到袁老师家门口跳一会儿皮筋,或者踢一会儿毽子,甚至于什么都不做,就傻傻地坐在袁老师家门外的横梁上,看袁老师出出进进也是好的。每个上学的早上是最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棉裤是不必让姥姥在灶台下烘烤了,不用催,保管起得比兔子还快。胡乱扒拉几口红薯黄面粥,搬着小板凳就来到袁老师家,喊她一起去上学。有时去得早,袁老师还没吃完饭,我们早到的小伙伴便会在外面耐心地等待。袁老师也常邀我们一起吃,我们很羞涩地摇摇头,蹲在地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但内心没来由地充满了欢喜。吃完饭,袁老师会给我们解开头发,重新梳理一下那扎得歪七扭八的小辫子,然后一大堆人就浩浩荡荡地开往学校了。

袁老师讲课是否精彩至今我已没有丝毫印象,但对她用鼓励的方法来“哄”我们的场景却记忆犹新。课堂上听写全对是要在全班反复表扬的,字写得好看就更了不得,那是要打了鲜红的“100分”,然后再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的。最盼望的是她带领着我们十几个小孩子放学回家,总是遇见熟识的人,总是一路报喜。“小三不错,今天能数到100了!”“小红的字是全班最棒的!”“小亮今天爬黑板全写对了!”“小黑当上小组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袁老师总能找到我们那么多优点,反正她遇到我们的'家长总要大大地表扬一番。因为袁老师的一句句表扬,我们别提多开心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总处在高度兴奋状态。记忆中在课堂上我是不能小声讲话的,因为总是害怕谁回答问题时响亮的声音会超过我,夺走了袁老师对我的表扬;而举手也从来不会把肘放在桌子上,高高地举起手就已经是相当文雅了,后面的男生通常是红着脸,梗着脖子,踩在凳子上拼命举手的;朗读课文尤甚,齐刷刷嘹亮的朗读都能把房顶掀翻,我想,假若有外人到我们教室参观,看到我们一双双玻璃球儿似的圆溜溜的眼睛盯着课文,读的那么带劲儿,一定会吓一跳吧!这种热沸腾的场面刻在我脑海中至今已三十余年,想起来就觉得仿佛还在昨天。

袁老师对学生的耐心超乎寻常,这是我后来才品出来的。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叫李代明的学生,脑子很笨,每次都是倒数第一,但他却很少因为笨而挨批评。有一次袁老师有事,临时请邻村的一个刘老师带我们半天课。那天上午学得是“禾”字并组词。刘老师在上面读:“禾,禾苗的禾。”然后我们一起跟读。可李代明脑子慢,不转弯,无论老师怎么教,他都不会。后来老师单独教他自己:““禾,禾苗的禾。”他倒是没停顿,却读成了:“禾,禾苗的苗。”老师连教无数遍,他也连读无数遍,最终也没有读成“禾苗的禾”。气得刘老师一摔教鞭:“你,你这个王代明,真教不了你!”李代明说成了王代明,乐得我们捧着肚子大笑,教室里闹翻了天。下午袁老师到校,我们都抢着说李代明的故事,袁老师一听也乐得直不起腰来,叫来李代明,反复组词,总算讲明白了。

最可笑的要数李代明做加法数学题。非常简单的“1+2=3”,他非得算成是“1+2=12”,你让他扳指头算,那结果肯定是3,可是一到数学本上列算式,就百分之百是12了。袁老师用扳指头、数棒法、分堆法一一教授,可效果为零。小孩子如若鄙视起一个人,那就会像刀子一样锋利。李代明的爷爷外号是叫“法加”的(至于为什么叫“法加”,现在无从考究,也许应该是“发家”吧),课下我们把李代明围在中间,一起冲着他大喊:“法加不会做加法!法加不会做加法!”那个年代,爷爷的名字(尤其是外号)被人喊,是一种莫大的侮辱,更何况我们又在嘲笑他的笨!李代明哭着像发了疯一样,逮着谁咬谁。很快袁老师知道了这个消息,把李代明抱在怀里,快速而又严厉地扫了我们一眼,一句话也没说,我们就吓得噤声不语了。后来,李代明终究学会了加法,虽然比我们慢些,但一直到他弃学(家里穷,一年级没上完就辍学回家了),我们都觉得他是和我们一样快乐的孩子,袁老师在他的世界里必然是没有阴影的。

一年级的日子是多么快活呀!充满快乐的课堂总是笑声阵阵,做数学题会得到表扬,爬黑板总是你挤我搡,连值日扫地都充满了甜蜜。早晨的阳光总是那么明媚,一天的时光却短的没法形容,看着沉沉下落的夕阳,我的心里充满了沉甸甸的惆怅。袁老师是知道我们对她的依恋的。有一次放学时,袁老师对我说:“军杰,晚上到我家睡吧,给我做个伴。“我欣喜若狂,连连点头。吃过晚饭就要去找袁老师,结果小姨一把拉住我:“人家袁老师那么爱干净,你脚丫子脏脏的,还乱擤鼻涕,弄脏人家床咋办?”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每个早上总要把鼻涕抹在自家土墙上的样子,一下子泄了气。第二天袁老师问我为啥没去她家,我嗫嚅着说怕擤鼻涕,逗得袁老师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大笑。还有一次我生病发高烧,袁老师来看我,,我哭着说:“我不能去上学了,老师你要等着我,不要开新课呀!“袁老师一听扑哧一声笑了,扭头对我妈说:“这孩子就是爱学习。”我妈接口说:“你没见那天,才叫傻呢!一个人躺在院子里的晾衣台上,跟了一样。你猜她在干啥?背书呢!”妈妈叹口气:“唉!这妮子,离开袁老师就活不了了!”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袁凤春老师。她也许没有想到,一年的经历,会给一个小姑娘带来一生难忘的回忆。现在每当我对学生失望,甚至发火时,就会不由自主想起当年的我,想起袁老师不经意间对我的影响,心中就不由得充满了宽容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