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技巧)

更新时间:2024-05-31 16:12:37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一】

天早上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上学,我恨不得把家里的闹钟调快一点,因为今天是9月1日星期一。走在上学的路上感觉真好,路上风景优美,路的旁边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长着粗壮的大树,一排整的剑麻花也开了像一串串棉花团,到了学校的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祝同学们新学期愉快”。

我进了学校看见了两排整齐的法国梧桐树,它们还是绿油油的漂亮极了,还看见了许多棵高大的水杉树,它们就像巨人一样守护着我们的学校。学校还新办了许多的板报有趣极了。

下午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我正在那里认认真真的看书,忽然老师给我了一封信,我拆开了信封一看里面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恭喜周晓鹏同学作文获得了银奖,我高兴得差一点跳了起来。我心里默默地想:我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写作水平,争取在下一届作文大赛上获得金奖。

我喜欢这愉快而又惊喜的一天!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二】

小学阶段命题作文题目一般对主题思想也作了规定和提示,审题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分、辩别、推敲,找出"题眼"。题眼总是在中心词的修饰成份里,去掉表示人称、场所、时间、数量等修饰成分外,剩下的就是"题眼"如《假日趣事》的"题眼"就是"趣";《一件小事》的"题眼"就是"小"。题眼找出来了,要认真辨别它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依据它去立意、取材。如《一件小事》的.题眼"小"字,要启发学生理解事件虽小,但它的意义是大的。通过一件小事的叙述来反映一个崇高的品质,反映一种社会风貌,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小事"才算切题,才能启发人、教育人。有些文题看不出题眼,如《我的爸爸》、《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等等,这类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来确定,但必须鲜明、健康。找到并抓住了题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才不会离题,才会生动感人。

帮助学生审题是老师工作的一个方面。另外,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大纲、教材的要求,拟重庆市题时应该尽量避免太含蓄,杜绝不切实际地将小学阶段记叙文题目论文化、化、散文化。文题中记人记事种类、题材范围题眼等内涵宜直露为好。到了小学高年级,文题的内涵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缩小。逐步提高要求,有步骤地培养小学生审题和自己确定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三】

题材除了受思想内容制约以外,还要受人称、时间、场所和人物、事件数量的限制如《我的妈妈》、《我的辅导员》等题目受叙事述人称的限制,只能用第一人称来写,用别的人称就不合要求;《他们都是我的好老师》、《我的同桌》、《一件小事》、《假日新事二则》等题目受人物、事件数量的限制;《难忘的时刻》、《电影放映之前》等题目受时间的限制:《放学路上的奇遇》、《赛场见闻》等题目受场所的限制。在审题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弄清题目中规定的题材范围。这样才不会在取材范围上偏离题目。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四】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理性文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例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基本类型。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字等等。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需要注意的是,引证的内容能够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才称得道理论据,并不是文章中所引的话都是”引证法“,阅读时要认真辨析清楚。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依据论题,找出论点。

初读全文,弄清了作者究竟要议论什么问题之后,就可以精读各段,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从文中找出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中心论点有的.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有的是贯串于全文内容的始终,让读者自己去和概括。但它都与论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阅读时便可依据论题尽快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谈骨气》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依据它,从文章的第一段就可以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分析论据,理解论点。

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可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准确的最好验证。

如《谈骨气》,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的三个事实论据包含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从古代官吏到现代知识分子不同类型的典型。他们都是在”生与“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4、了解论证方法。

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观点就得到有力的证明。

引证法是根据正确公认的科学原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或名人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带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法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论证法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这种比喻论证,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5、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准确、严密,有感情。

如:“好个政府的‘友邦人士’!”这里“政府”是个起限制性作用的定语,这就给“友邦人士”定了性:他们与反动的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这个具有统属作用的定语是在分析“友邦人士”的真正嘴脸之后下的,与上文的“好个‘友邦人士’”相连,语气更重,揭露更深,表达了作者极度愤怒的感情。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五】

写文章时,边写边问自己有关人和事“怎么样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他认为这话不够具体,应改为:“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为何要这样改呢?因为它具体形象地回答了:从哪里落的?怎样落的`?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同理,如果我们写“夕阳西下”,这样来追问:夕阳依着什么落下去的?怎样落的?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就可以写成:“红彤彤的太阳,紧贴着崇山峻岭,一步三回头,慢慢下坠,万道余晖撒满大地。爷爷的白胡子变成金胡子了,房子的百墙变成红的了,柳树的枝条变成黄的了。”“夕阳西下”这一情景就更具体,更形象,更有色彩和气势了。写一次活动,也可以边写边问:活动地点在哪里?天气、环境怎样?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同学们干得怎样?谁表现得最好?为什么最好,到底是怎样干的?干的结果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就能具体地追出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和重点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声音、气味。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内容【六】

广阔性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考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在于训练多角度、多方位辩证地观察、联想、分析,打开思路。这种多角度分析在我们平时进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经常用到。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认识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和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或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考生的观点及立论依据有如下情况:

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的重要性;

2. 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 。分析这段话,“美丽的风景”可以理解为“目标”,有目标才有向上爬的动力,要实现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3. 有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 付出必有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既遭遇到嘲笑和讽刺,也得到了羡慕和鼓励,但无论如何它爬上了屋顶,将小爬山虎的经历对应到我们的人生,得出3和4的.观点。

5. 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

6. 奉献美于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却发现屋顶的风景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不免失望和怅惘,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人们经常会提及的人生哲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或者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孩子的称赞,让失望的小爬山虎“心里甜甜的”,不禁又让我们思考:在人追求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益及他人,而这种惠及他人,往往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与价值感,奉献往往美于收获。

按照材料的叙述顺序对材料进行分层,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材料,得出的结论比盲目对材料进行单向的整体思考显然更妙,思路更易深入。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形式之一——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这样的审题立意训练,有利于考生发现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对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多角度地思考,也避免了作文在立意方面的雷同,体现思维的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