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艺术类的作文题目(有关艺术节的作文题目)

关于艺术类的作文题目(有关艺术节的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3-12-15 18:56:08
关于艺术类的作文题目(有关艺术节的作文题目)

关于艺术类的作文题目【一】

对金先生这番话,笔者起初不大以为然,甚至有些愤愤然——世界上没有跟钱有仇的人,谁不爱钱?谁离开钱能活命?如果说老外艺术家不爱钱,那些天价艺术品,那些五花八门的画商、画廊、经纪人、拍卖公司……是谁发明的?如果画家都不要钱不卖画,那些画廊、拍卖公司岂不早就关门了?那些画商、经纪人岂不早就饿了?再说了,外国即便有不爱钱的画家,也是因为他们不缺钱,别墅住着,汽车开着……中国画家爱钱,是因为我们穷怕了,穷够了。穷则思变,穷则思富,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当冷静下来再仔细咂摸金先生的“逆耳之言”时,笔者的愤怒渐渐消退了——人家批评的没错啊!罗列的现象也完全是我们美术界的事实。再细想想,其实金先生还没说全,当代某些中国书画家早已经拥有了票子、房子、车子,但仍然“疯狂地追逐金钱”,甚至不惜“流水作业”“批量生产”,丢人啊!

毋庸讳言,我们的确是穷人乍富,好不容易有了发财的机会,心态失衡可以理解,爱钱也没有错,但是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成为大师,确实就不应按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仅仅把攫取金钱、获得物质享受作为“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因为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追求,思想境界庸俗,人格低下,其作品必定很难达到陶冶心灵、美化生活、匡正世风、流传后世的高度和水平;而一个国家的艺术界,如果整体沉溺在追逐金钱、满足物欲、铜臭弥漫的状况里,就确实是严重的病态了,如不痛下决心根治,最终必然要遭到国际社会以及子孙后代的鄙夷、嘲笑、批判和唾弃。

一方面,艺术家也是肉身凡胎,不可能完全抵御金钱物质的诱惑;另一方面,纯粹的艺术创作又天然排斥“唯利是图”“金钱挂帅”。那么,艺术家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妥善地处理艺术与金钱的关系呢?

笔者认为,无论在何种背景、何种条件下,要求艺术家人人做到“重义轻利”或“重艺轻利”都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在艺术界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提倡“重利重义”“重利重艺”,号召艺术家“爱钱不忘爱艺术”“爱钱更要爱艺术”,应该是既符合人性又切实可行的措施。

“重利重义”“重利重艺”,即是对待金钱与艺术二者并重,互不矛盾,互不排斥。具体到书画家个人,可以聪明,但不可以精明;可以经商,但不可以做商人。书画家与购藏者是特殊的买卖关系,出售的作品一定要物有所值,性价比合理,即让顾客花钱买到好东西。在这方面,许多中国古代艺术家做出了正面榜样,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他痴迷艺术,甚至弃官从艺,作书作画精益求精,水平登峰造极,但他也绝不讳言自己爱钱。在那篇著名的《润格》中,郑板桥不仅开列出真金白银的书画价码,还特别强调“要现钱”。实践证明,顾客掏钱买了郑板桥的书画,无论在当时,还是留传给子孙后代,没有一个人是吃亏上当的。

郑板桥重利,但更重义。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郑板桥毅然选择“舍利取义”——他曾郑重宣布自己的画是“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农夫乃为天地间第一等人”。普通劳动阶层的朋友虽然少钱或没钱,但如果真心喜欢他的字画,他不仅绝不再坚持“大幅×两、小幅×两”,还经常无偿赠送。

当代画家吴冠中先生是爱艺术胜过爱金钱的典型——他在物质享受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清高和淡泊,尽管作品价值连城,名声如日中天,却甘愿终生布衣蔬食,居旧屋陋室,废寝忘食、呕心沥地画画、写文章,绝对堪称金兑庭先生所说的“对艺术无比虔诚敬畏”“一心一意在做自己内心里的事情”的“纯粹”艺术家。

但愿我们中国艺术界里少一些“疯狂地丢了魂一样地追逐金钱、房子、名车”的人,多一些郑板桥、吴冠中这样“爱钱更爱艺术”或“爱艺术胜过爱金钱”的艺术家。

关于艺术类的作文题目【二】

乔托所画的《“信德”的拟人形象》中,我们看到了手臂的短缩法,脸部和颈部的明暗造型,流动的衣褶中深深的阴影。像这样的东西已经有1000多年之久完全不画了。乔托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

关于艺术类的作文题目【三】

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作者房龙以其丰厚的知识底蕴将建筑、雕塑、绘画、戏剧、音乐等艺术门类熔为一炉,将人类迷人而庞杂的艺术和盘托出,从东方写到西方,从上古写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艺术之窗。

建筑、绘画、音乐、文学,一场文艺的视觉盛宴,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谈艺术,很好的一本艺术普及类读物。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按照时间线,从史前文明的艺术,一直聊到了19世纪的艺术。

在艺术领域(像在自然中一样)没有捷径可走。成功不是靠灵感,而是靠耐心、耐心、再耐心。若没有灵感就可能永远无法达到最高层次,但如果没有大量艰苦的努力、缓慢而痛苦的付出、一丝不苟地练习,即使拥有整个宇宙的灵感,也对你毫无用处。

有些人甘愿平平淡淡地过一生,他们觉得人生不就这样,结局都是归于尘土,就这么安于现状地过得了。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是为了热爱而活,一腔热去追求心中的目标,为之迷醉,为之疯狂,为了爆发刹那耀眼绚烂的光芒而燃烧生命,奉献灵魂,这也是一种宿命,也许安于平淡的人内心也深藏着火焰。

这世界的美从来都不曾缺席,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美的心灵,和表达美的坚韧。

时间流逝,大浪淘沙。王侯将相商贾优伶乃至碌碌凡人都灰飞烟灭,了然无痕。只有艺术,还活着,以其特有的方式,感动着并将继续感动着人们。

这是一本艺术史启蒙书,讲述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中世纪的宗教和艺术的融合,绘画,雕塑,诗歌,戏剧和音乐。受益匪浅,值得再读。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裔美国历史学家、记者,著名人文主义科普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著述颇丰,且读者众多。1921年,《人类的故事》出版,他一举成名。其代表作还有《宽容》《圣经的故事》《地理的故事》《艺术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