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有关好的教育的作文(有关教育的优秀作文)

有关好的教育的作文(有关教育的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3-02-07 19:53:22
有关好的教育的作文(有关教育的优秀作文)

有关好的教育的作文【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心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冀与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很多人的心愿化为泡影,有的人甚至认为梦想只能成为梦想!然而,不管你有着怎样的梦想,也不管你的梦想在你的心中沉淀了多少年,只要我们细心经营,予以阳光,相信总有一天梦想终会实现的。教育也因为有梦而更精彩!

从图书室借了由袁卫星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梦》一书,这本书记录了“新教育实验”中一些老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

这本书,作者对他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理想的课堂、理想的学生等六方面作了概述,以教师、教育研究者专业的眼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向我们讲述了教师可以和学生这样靠近;在《理想的课堂》中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生命气息;在《理想的教师》中借各位教师的美文向我们阐述着理想的教师就是有梦想的教师……

在书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让人受益匪浅。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而站在建设与批判的交点上实践并书写自己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是什么?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每一个学生,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

而我们的学生,他们应该快乐地生活、学习,在充满爱与信任的目光中快乐地成长。他们自信、自强、自立,脸上应是洋溢着阳光般灿烂无比的笑容,应懂得什么叫坚韧不拔,什么叫永不言败和怎样才能坦然面对。他们能够自己学习,利用手中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去看,去想,去问,去查,去讨论,去写,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新奇的思维,巧妙的点子,大胆的创举,能在他们身上层出不穷,如不竭的源头。他们对待长辈有理有节,对待误解平心静气,以宽容之心对待一切。

《教育有梦》让我看到了梦开始的方向,那里有我们师生共同实现的梦。我们要迈开步伐向那前进,前进……

有关好的教育的作文【二】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在记忆的长河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的事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有的事我仍记忆忧新,有一件事我至今难以忘怀,因为那件事教育了我。

那是在暑假里的一天,烈日炎炎,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就像生活在蒸笼里似的'。我和妈妈去莲花公园游玩,还可以避暑,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进入了莲花公园。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海洋,绚丽多彩的小花在草地是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似火,白的是雪绿的如玉,粉的似霞,形成了五彩的大自然地毯。亭子里,老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继续往后走,到了莲花池,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柳树在微风中摇曳着,我和妈妈坐在池边的石头上,一阵莲花的清香迎风飘来,这时候再吃个雪糕,真是秒不可言。

我买来雪糕,剥开,顺手把包雪糕纸扔在地下,这被妈妈看见了,妈妈走过来,严肃地对我说:“你怎么能把雪糕纸扔在地下呢?垃圾箱离你不到2米,快捡起来。”我不屑地说:“不就一个雪糕袋,清洁工人会打扫的。”妈妈生气地说:“ 假如人人都像你这样,清洁工人能忙过来吗?这么好的风景能有吗?我们的地球早就乌烟瘴气,小河浑浊,无法生存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捡起来扔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十分羞愧,把雪糕袋捡起来扔了。妈妈高兴地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这件事深深的教育了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嘿,真新鲜!”从长安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传来这么一声尖叫。这一嗓子立刻招来许多过路人,“呼啦”一声,围了个水泄不通,什么新鲜事?我的精神劲儿也来了,看看去!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我使劲儿往人群里钻,背后不知是谁酸溜溜地说:“看她敢不敢罚钱!”我更加诧异了。好容易钻了进去,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气氛十分紧张。在人群中有两位民警面面相觑。难道执法的民警也会违章?怪不得有人说新鲜。更特别的是,今天是一位女民警要罚一位男民警。民警对违章群众当然是“罚”,民警对民警是坚持原则还是原谅一次,是“罚”还是“不罚”呢?我停稳脚步,决心看个究竟。

“同志!”民警阿姨平静而严厉地说,“自行车应停在白色安全线以内,您过线了。按交通法规规定……”民警阿姨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用犀利的目光盯着那位民警叔叔。“阿姨管得对!”我心中暗暗敬佩。这时,我和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民警叔叔。我望着那涨得通红的脸,紧咬着的嘴唇,心想:他会甘愿受“罚”吗?也许客气两句就算了,民警与民警之间会留些面子吧?但是我想错了,那位民警叔叔的行动使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只见他匆匆从口袋里掏出5角钱,交给了民警阿姨,轻声说:“我急着去北京站接人,所以疏……疏忽了,今后一定注意。”说完,低着头,推着自行车从人群中走开了。

看到这一幕,人们都暗暗称赞,我更是激动不已。女民警执法如山,男民警甘愿受罚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

有关好的教育的作文【三】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也是一个对人类来说十分重要的话题。有的人可以平安度过一生,而有的人生命中却遍布荆棘,处处充斥着天灾人祸。今天是安全教育日,为了加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学校组织我们看了安全教育影片。

影片看得我心惊肉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车轮之下,一只只青春的歌谣泯灭在尖锐的汽笛声中......这样的一幕幕,都是因为缺少安全教育,抱有"车会让人"的错误想法而酿成的悲剧,不可挽回的悲剧。我们不仅扼腕痛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交通呈现出行驶高速化、车流密集化和驾驶员非职业化的趋势。汽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尽的痛苦。现在,交通事故乃是这种事故中的"头号手",每年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一年一次"汶川大地震",而它对社会的伤害程度却比的证高得多。中国每年交通事故约50万起,因交通事故亡的超过10万人,高居世界第一!影片中司机的无证驾驶、酒驾,疲劳驾驶,学生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打闹,一群小朋友横穿马路......一个个镜头都让人心惊。作为中学生,我们还拥有大把的光阴,美好的岁月,我们正处在最灿烂的年华,若是因为一时放纵而失去了生命,就追悔莫及了。

除了交通事故,火灾也令我记忆颇深。在火灾来临时,若是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自救方法,很可能将生命白白葬送在火海之中。其实,在火灾时被浓烟中有毒气体呛的人远远高于被火烧的人。因此,在火灾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贴近地面匍匐前进,因为近地面处浓烟较少,还能够呼吸到残余的氧气。看来火灾也并不是不可逃避的,只要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就不至于落入神的手中。

影片还介绍了一些洪水、泥石流、地震、雷暴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方法,让我感受颇深。生决定于那一瞬间的选择。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掌握自救知识,树立安全意识,让生命的乐章悠扬,让青春的梦想飞翔!

有关好的教育的作文【四】

《黑处有什么》不是一部普通的青春片,一如它的片名,黑处有深意。影片在叙事中没有直面当时的现实政治环境,而以青春记忆来反思我们这个社会一些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青春成长环境,暗中还原了90年代那个被遗忘的角落。 孩子的世界往往是大人世界的寓言,晶莹剔透的纯真,终有一天被揉搓成沟壑纵横的世故。

电影的海报是女孩正对赖宁的画像敬礼。电影里的主角曲靖是中原飞机制造厂子弟中学的初二学生,她酷爱唱歌,追随流行音乐,但倔强胆小,学习成绩一般,不被老师们看好。一次学校大会上,校长把赖宁奖颁给了这位其貌不扬却会在周末到敬老院做义工的女学生,这另班主任也对她刮目相看。电影这一段其实极具讽刺意味,曲靖上台是戴着头套,所谓的荣誉在她看来却像是寡廉鲜耻的意外获得。镜头一转,即便回到家,曲靖也遭到了母亲的抱怨。这个中原飞机制造厂的中年女职工,勤俭持家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疼爱女儿却从不口头承认,每日忙碌于工作和家庭琐事之中。在她看来这份厚重的荣誉远不如一张三好学生奖状或者好成绩单来得实惠有荣光。

曲靖的生活环境在那个特殊的90年代,那年我刚出生。我的父母大学毕业后进入国营大厂,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在我懵懂的记忆中,它很像一个没有白墙的笼围,或者说因为过于庞大以至于你看不见围墙。它又像一个微缩版的社会,应有尽有,每个人做着自己的事情,有时会听见人群间的相互争吵。从长辈们的口中获知,在诸如河南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依从的三次世界大战理论,为避免敌人集中袭击,成百上千的厂矿被安置于深山荒野的落魄地方。这里的人既不算农村人,也不算城里人,他们既因为能吃上公家饭而庆幸,同时又为边缘的身份感到恐慌,无数青春和梦想也便葬送于此。处于青春期的曲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厂家庭,她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听父母话却又心怀小叛逆,想要挣脱规矩却又被规矩捆绑,羡慕同桌张雪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却不敢大胆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物。电影里曲靖站在阳台上小声哼唱流行歌曲,伴着简单灵动的舞蹈,空气停转,树林里弥漫着雨后青草的气息。角落里的男孩崔剑专注的眸子和躲闪的身影,为电影打上青春的符号。

电影背离传统的道德逻辑,通过一种展现女儿和父亲关系的叙述策略,以家庭的人际伦理关系为叙事中心,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曲靖的父亲,是毕业于西北医学院的公安局侦查科法医,正直勤俭古道热肠,与邻居及街头商贩相处和谐打成一片,对待案件一丝不苟,办案讲究证据,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可最终结果却是因为冲动情绪被领导调至资料室,再无机会参与办案。对曲靖无限疼爱却从不溺爱的爸爸在那个时代亦是赖宁式的角色,却在警察中郁郁不得志不被同事理解。电影通过父亲这个角色,突出了利他与利己、爱与恨、义与利、团体认同与个人叛逆之间的矛盾,洋溢着对平常好人的赞颂,张扬克己、爱人、谦让的社会观念。所以电影的高明之处是将主旋律的情怀暗藏在伦理叙事中,显得不突兀矫揉,浑然天成。

90年代的世界文化空间里,中国亦是一场多声部演奏的舞台。电影中青春的懵懂和悬疑的惊措最终都殊途同归,用父女间的伦理感情包装政治意识形态,用家庭的纽带设计叙事高潮,以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影片中没有刻意的煽情手段和外露的表达技巧,前半部分小虎队之歌等年代化的青春符号,唤起观众曾经的记忆和回想,品尝出青春美好的味蕾,也为后面的叙事做出铺垫。

整个河南小县城笼罩在一种萧条颓废的气氛中,就像炎热夏天雨后落叶带着的黏腻感,让人觉得闷热难受。那时的人们纷纷遭遇下岗,很多人失去了他们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得到的却只是几万块买断工龄的钱,对于庞大的生活来说微不足道入不敷出。所以电影里曲靖的母亲对不会赚钱的警察父亲总是怨声载道,父亲与假公济私、不择手段的张雪爸爸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位张警官与警署老曹一丘之貉,深得老曹重视,屡获表彰,是公安局公认的侦查骨干。可就是这么一位自负的强劲父亲,面对女儿的“遇害”却瞬间六神无主彻底崩溃。张雪发育成熟高大丰满,对学习毫无兴趣留级三年,成为曲靖的同桌。和《左耳》中的吧啦性格相似,她不屑世俗,有主见爱自由重情义,追求新潮,是大家眼中的不良少女,却对曲靖关爱有加。因班主任的恶毒语言张雪独自一人离家出走,去她向往已久的海口生活。最终在县城的防空洞里一具女尸被人发现,警察认为她被奸,父亲也深信不疑。

最初的青春节奏瞬间戛然而止,凶案的悬疑步步深入。其实在这样的县城发生凶案不足为奇,这又可以追溯90年代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的经济几乎是处于极度的紧缩状态,无所事事的下岗人群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的信仰被完全击落,生活无处安放。社会和党抛弃了他们,失去信仰和生存信念的人带动了更加烦乱的社会动荡。当时的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奇高,一些震惊全国的重案也都发生在那个时期。整个社会的阳光都被生存的乌云遮盖得严丝合缝,似一张苦大仇深的脸。在这个颓废的大环境下,本来该是一片净土的学校也无法幸免。并且限于当时的科技医学水平,警察处理案件的方式简单粗暴,也就有像张雪父亲那样好大喜功面对女儿意外又无所适从的警察,以及像曲靖父亲这样刚正不阿一心为公却又无法伸展的法医。导演王一淳说,限于国家审查因素,电影对警察的批判力度是很隐晦的,但带给观众的思考却意味深长。

当洁净的长衫沾上青春的迹,现实开始表露狰狞。这个让人遗忘的工厂角落,健全的法治环境无从建立,缺乏保障的整个县城都处在不安定的混乱状态。悲剧发生的原因远不止一种,这一起刑事犯罪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现实,例如体制对知识分子的束缚,漠视人性的法律和道德。影片中部开始下起的雨似乎从没有停息过,青春的淅沥用无尽的雨夜洗礼,仿佛一切的罪恶都被雨声掩盖覆灭。青春本能性的懵懂和无知,才是与这灰暗世界抗衡的最好武器。贯穿全片不止的雨,夜空呼啸而过的防空警报,影片努力复原了我们对二十年前那个逝去时代的触觉和感受。少女懵懂的情怀和潜藏在黑处的情欲一起蠢蠢欲动,让这个春天美好又邪恶,像漫天飞舞的柳絮,看不清摸不透。大局的动荡,微弱的人力,使我们与真相都失之交臂,但其实真相并不重要,少女成长的轨迹和时代的变迁才是更为深入人心。

电影中的世界,爱是一只载向理想尽头的船只,现实则更为温柔。想起电影《我也有爸爸》中的乔安山,撞雷锋后结果丧失了自由,不得不以行善的方式终身为雷锋守墓,这是悲哀。90年代的中国正在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幅驳杂的文化场景呈现在群众面前,其中交错着现代、后现代,甚至还有前现代的踪迹和声音。电影用道德秩序的重建来代替社会秩序的重建,用伦理冲突来构造戏剧冲突。迥异于传统青春片中用煽情场面来制造高潮,《黑处有什么》在青春之路上衍生出一条黑暗的甬道,提醒人们在不断忘却的同时又产生新的回忆,对那个时代保持渐显的领悟。作为一个旧世纪的终结和一个新世纪的降临之间的过渡年代,无序又不断为之努力的社会形态,用父母、同学、同事的人伦关系阐释,以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导演王一淳是70年代的女性,她十年磨一剑创作的剧本,青春成长暗处的汹涌激流,具有一种广博的视野视角,还原了90年代的社会风貌,细节充满隐喻的智慧。有人说这是少女中国版的《人回忆》,但是我觉得更为精妙之处在于,电影对社会年代的还原,对家庭的回忆,以及对父母关系的理解。在这个飞速向前发展旧遗迹消失殆尽的时代,在有限的条件下,故事的地点设立在陈旧的工厂社区,简单的政治环境下对女性的暴力鱼贯而入,时代的性压抑及日常无聊生活所掩盖的惊悚感表露无遗。电影回望和梳理回忆的方式,对人性世界的表现深度,单纯共性戏剧化的影视语言,统一形成了特殊的时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