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怎样将作文写的生动具体(怎样把作文写得真实具体)

怎样将作文写的生动具体(怎样把作文写得真实具体)

更新时间:2023-11-23 20:38:06
怎样将作文写的生动具体(怎样把作文写得真实具体)

怎样将作文写的生动具体【一】

牛奶爷爷是每天早上给我送牛奶的一个爷爷。他的背有点驼,他每天像闹钟一样准时。

每天早上,我洗刷完毕正需要一杯牛奶时,门铃就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我不用看,肯定是牛奶爷爷。打开门,我就会收到两瓶牛奶和一张刻着皱纹的笑脸。每天如此。我感觉到,牛奶爷爷每天给我送来的不仅仅是早餐,也是一天的快乐。

有一天,下着倾盆大雨,雷打的也很凶,我想今天牛奶爷爷肯定不会来了,当我正有点失落的时候,门铃叮叮当当地响了。天啊!牛奶爷爷来了,他从袋子里取出两杯牛奶给我。我看到老爷爷的头发上滴着雨水,便跑到阳台拿出一把伞,想送给这位牛奶爷爷,可等我回到门口,他已经走了。我把门关上,心想:“这么大的雨,爷爷连伞也没打一把,就在外面淋着雨送牛奶,他真是太辛苦了。”我后来听楼底下的小孩说:“这爷爷的确辛苦,春夏秋冬,不管什么坏天气,没有一天没送牛奶的。”

第二天,牛奶爷爷又来了。我突然好想表达一点什么,于是,我从压岁钱里抽出两百块钱给他,他吓了一跳,说:”孩子,你可别这样,我要是收了你的钱,我的这份工作就没了啊。”说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我对牛奶爷爷说:“其实,我就是想谢谢您。您路上慢点走啊。”

第三天,过了七点门铃还没响。我在门口等着牛奶爷爷,我老远就看见一个人,他提着牛奶往这里走,咦,怎么不是牛奶爷爷了,怎么是个叔叔送牛奶呢?那个叔叔走向前来,给我两瓶牛奶就走了。我愣了一下,然后冲到楼底下问那个叔叔:“牛奶爷爷怎么没来呢?”他说:“牛奶爷爷昨晚生病了,以后都不会来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牛奶爷爷。牛奶爷爷我有点想你了。

怎样将作文写的生动具体【二】

我们班优秀的同学有很多,有“小小书法家”,有“运动健将”,还有“口语小能手”……这么多优秀的同学都值得被夸奖,但是我今天要夸的同学是我们班有名气的“小歌唱家”——张莉敏。

她白皙的皮肤,有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楚楚动人,有一张红润的樱桃小嘴,还有那扎着高高的马尾辫摇来摇去。早上,张莉敏来到教室的时候总是神采奕奕,眉飞色舞,看到她这么精神,我也受感染,我觉得我也变得精神。

张莉敏还上过舞台表演呢!

记得三年级的文艺汇演时,我们在台下正想着张莉敏什么时候上舞台表演?突然,我眼睛一亮,看到张莉敏大大方方地走到了舞台中央,并开始唱起优美的歌曲,随着歌声轻轻举起双臂,舞动腰身,踏着碎步翩翩起舞。那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清脆……一个个音符似乎变成了天上的云朵,变成了一根根艳丽夺目的彩带。她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还时不时朝我们一眨一眨的。那根乌黑的小辫子随着歌曲的节奏不停地左右摆着。

等到张莉敏回来时,全班上上下下没有人不伸出赞扬的大拇指的,每个同学都佩服她的,就连数学老师也称赞不已,一出手就奖了四五本本子给张莉敏,看得我都羡慕她了,一到手就有四五本本子,要是我也可以领到四五本本子就好了,但是我知道:成功的背后是有辛勤的汗水的。不仅如此,数学老师还鼓励她:“从今以后,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低年级的小同学做好榜样。”她连忙高兴地说“好!”

这就是我班的“小小歌唱家”——张莉敏,你们喜欢她吗?

怎样将作文写的生动具体【三】

写人,让人物活起来,让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这样的话语来概述,读者就无从知道怎样艰难,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等具体情况了。如果写成: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似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写景,让景物动起来,使其具有人的情态,或呈现出自然的形态、天然的色质。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是要表达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所以对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树木花草、藤蔓、小虫、小鸟,从静态到动态,从颜色到形状再到味道一一进行细致地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园子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和欢乐,即使那些原本在生活中并不惹人喜爱的蜈蚣、斑蟊,也变得充满情趣。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就洋溢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假如只有百草园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样很笼统地表述,文章还有感染力吗?

描写具体来自仔细观察。对每一个描写对象的观察,都可以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例如:对一根头发的观察。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只要调动所有感官,细心体察,就能描写得逼真、细腻,使文章具体形象,摇曳生辉了。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