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孔子的作文150字(关于孔子作文600字九篇)

孔子的作文150字(关于孔子作文600字九篇)

更新时间:2024-05-18 23:31:23
孔子的作文150字(关于孔子作文600字九篇)

孔子的作文150字【一】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直到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从电影的结构来看,这部电影就是一部人物的传记。传记很容易流于平庸,因为对人物一生的描写如果平铺直叙就无法突出亮点。而这部电影通过几个吸引人的小故事来展开叙述:比如说服别人救下小奴一命。也通过一些炫丽的战争场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场面来抓住观众的心;这样的安排无疑使电影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使人物的形象饱满丰富。

从电影的内容来看,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伟大的;他追求仁义,并希望把仁政运用于治国理念中;他传道授业,哪怕颠沛流离,忍饥挨饿。他秉承了自己信念,直到终老。电影里,孔子是个有有肉的人,与弟子的感情深厚令人动容,与鲁君谈论政治,铿锵有力,与季氏比赛射箭也是旁征博引……而他被人嫉恨,被迫背井离乡,流浪他乡,却为他的英雄形象涂上了悲情主义的色彩。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从人物塑造来看,虽然选用巨星周润发来演孔子,但周高大伟岸的身躯明显显得用力过猛了,一个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孔子在剧中显得文武双全,缺乏失意文人的样子;而演员满口论语与人物性格显得疏离,周迅饰演的卫国夫人南子表现轻佻,与当时那个年代的女性形象也相去甚远。从史实角度来看,颜回下冰水冒救书简的行为也有点脱离实际,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更像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总之,不管怎样,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光辉灿烂的,他到老年的时候专心致志在鲁国传道授课,编著了《春秋》等经书。他的思想也为后来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依据。

孔子的作文150字【二】

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他知识渊博,意气风发,是我们敬仰、敬佩的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出生于没落的鲁国贵族家庭,幼年丧父,家道中落,饱经人生苦难。但他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尊师重道,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历史上有\"七十二贤人\"之说。

在这段时间对孔子的了解和认识中,我更深的走近了孔子,走近了这位圣人的思想。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期,孔子主张各国君主以德治国,触犯了很多人的权利,因而才能一直没能得以发挥。在他五十五岁时,带领他的一批学生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在各国的民众中赢得了好评,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主张有教无类,晓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说明了孔子思想的先进性,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的方略施展而奋斗的伟大先贤,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二千五百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远东立,并已走向世界!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一定要信守孔子的思想,把孔子的精神发扬光大。

孔子的作文150字【三】

嘿!告诉你们一个特大新闻:孔子要穿与时空隧道,来给我们当老师啦!

一大早,孔子就来到学校。只见他头上扎着一个高高的发髻,留着一把长长的白胡须,穿着长袍,脚蹬一双黑靴子。他走路非常慢,后面还跟着两个弟子,一个抱着一大捆竹筒,另一个拿着笔、墨和戒尺。孔子一进学校,很是惊讶:怎么满院子有这么多又高又大的“石头怪物”?校长见了,连忙上前迎接,十分热情地说:“哎呀,这不是大思想家孔先生吗?快里面请!”说着就伸出手想和孔子握手,孔子却忙把手往回缩,十分严肃地说:“男女授受不亲,这万万不可呀!”校长只好无奈的把手放下来。领着孔子去教室。一路上,孔子每上一个台阶都要提一下长袍的下摆,走着走着,脚踩住了衣服,孔子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长叹了一声:“呜呼哀哉!”他又怕别人看见了笑话,连忙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接着走。

终于到了教室,这时的孔子已是鼻青脸肿!他把弟子拿的东西放在讲桌上,看见墙上有一大块黑色的木板,不解的问学生:“这是何物?”我们说:“那是黑板呀!是老师用来写字的。”孔子点点头好像明白了似的。开始上课了。孔子打开竹筒,给我们读上面的文章,我们却什么也听不懂。孔子见读学生们听不懂,那就写吧。于是,他就拿出笔墨纸砚,让弟子磨好了墨,他拿起毛笔往黑板上写字,字还没写出来,墨水却洒在了衣服上。我们实在憋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起来。整个教室嘈杂得如同戏院里一样。孔子拿起戒尺,装着要打人的样子走下讲台,一迈步,脚又踩住了衣服,幸好一位同学扶住了他。

无奈之下,孔子只好来到校长室,对校长说:“时代发展太快了,我还是回去吧!”说完,穿越时空隧道走了。

孔子的作文150字【四】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今天冒然给您写信,是希望创造一个机会,可以和您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或许您从未想过会有一个和您相距几个世纪却十分仰慕您的学生来问候您,也从未预料会被无数的后人铭记并以您为傲。我怀着好奇,拨开时空的面纱——我看见三千多位学生面前,您正在认真地为他们灌输着知识的养料。在您谆谆教导下,多少人终有所成,成为各国高官栋梁。时光悄悄地带走了一切,数千年后,仿佛是我们这些后人代替了您曾经教过的三千多个弟子的位置,但如今,您的学生又何止三千多个呀。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而不倦……”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那是一曲令人半解却回味无穷的音乐,跳动的音符,仿佛就是您在一字一句地教我们学习做人。初次成为您的弟子的小学生们,是多么地欣喜与激动,而对于中学生来说,那是对您谆谆教诲的体味、深思与铭记。

从小到大,你的话一直都像警钟般一次次敲响在我耳旁。是的,学习就像做人,应当坚守“诚实”二字。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懂是人之常情,而最忌讳的便是犯不懂装懂的错误。曾经的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常常把“好问”视为愚笨的一种体现。殊不知,“好问”的实质是因为好学。虽然热爱学习,但不懂装懂才是我最愚昧之处,让我险些被它推入万丈深渊。幸运的是,是您及时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清楚地认识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一种智慧。因而我才不会误入歧途。

您用双手和爱心,教导我在人生这条路上该怎样走才是明智的选择。渐渐地,我开始用一双成熟的眼睛去看您,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了解您。原来,您不仅仅是一位影响无数学子的教师,更是一位圣贤之士。您拥有一颗善良的爱心,乐于助人,待人宽厚。您懂得人与人之间更应该真诚,互相接纳。因而才会有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慨。

虽说,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然而,恐怕我们更应该注意不能将自己的不愉快施加于他人吧。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也有感到厌恶的事。若是别人将得罪无辜的人或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化作一盆脏水似的泼在我身上,恐怕我根本无法甘心忍受。在您身上,我懂得了将心比心,时刻都不能自私自利地为一己之快而无情的伤害他人。毕竟,自己的情绪的负责人只有自己才能担任。我的不断成长,时刻都沐浴在您所说的句句哲理中,也正因为您,我才可以以一颗宽容的心、广阔的胸怀接受生活的不快而绝不迁怒于无辜的人。

时间的辗转,时空的变换,不知不觉中,您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供我们学习。有“学而不思则罔,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虚心从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患难见真知。那句句字字,在我的心里铭刻,在我的思想里扎根,难以忘却……

中华土地因您的存在而熠熠生辉,中华儿女因您的教导而积极进取。您知道吗?崇尚您尊敬您的弟子已不止我们这些和您说着共同的语言的中国人,还有那与我们有着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外国人士同样视您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您早已不仅仅让我们这些中华儿女感到自豪,更令全世界都引以为傲。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这恐怕是对您最高度的赞扬了。是啊,现代的人类,又何尝不需要让思想穿越时空,让21世纪去汲取数千年前您留下的文明呢?是您,沟通了世界的文化桥梁;是您,让人类学会生存发展;是您,让世世代代都铭记做人的真理。

我翻开一本《春秋》,细细地诵读着,突然一个黑色的身影覆盖了书的一角——是您!我望着您那慈祥的面孔,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慰藉……我坚信,您还将会如影随形的陪我走过以后的一段段风雨兼程,走向成功!

此致

敬礼!

一名仰慕您的中学生

孔子的作文150字【五】

我华夏古国,文明灿烂。群星闪烁,在一颗颗永恒闪耀的文化之星里,有一颗星在这星系中散发着永恒的光芒。他就是孔子!

你可能觉得孔子的思想在古代很有用,在现在这个花花世界中。有些不通,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过遥远。那么你错了,一部书照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难免有些内容在现在看来过于迂腐。但我们应取其糟粕,留其精锐,还是有无数的治世为人之道的。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是有许多《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在帮助我们的生活。所以,古人不远,只是我们不愿去学习罢了。回忆孔子,一生穷其智想要把自己的志向发扬。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谁会去在意这个大智者呢?他是不幸的。但他在不幸的同时没有消沉,他周游列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便他失败了,他也是光荣的。

孔子不是以他的能力出名的,而是一他那旷代的德行。他不贪恋财物,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门槛学校。只要一些礼物即可入学,他门下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大贤,个个都是旷代绝世之才,他是幸福的,他的思想世世代代传了下去。孟子,韩愈,曾国藩……一个个大儒都是儒家的典例。

在今天,我们不应只是一遍遍的背读《论语》,我们应学习孔子的精神,不要只是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时代变了,但人心没有变,古人不远,孔子的精神不远。只要你在生活中能够做到《论语》中的一句话!那么你的人生将是充实而快乐的。

古人不远,道不远人。在生活中去实现先辈们的思想吧!

孔子的作文150字【六】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对他的了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了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了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了两块。

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是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是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孔子的作文150字【七】

尊敬的孔老夫子:

您好!

我是一位21世纪的中学生,您在我心目中是个大教育家,我有许多话想告诉您。您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您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中,许多弟子脱颖而出。例如后来的“复圣”——颜渊,您称赞他的德行:“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又如粗鲁莽撞的子路,您告诉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您的诲人不惓令人敬仰,在您的熏陶下,弟子们各有成就,儒家也成为了诸子百家中的第一大家!

您的弟子将您的言论记录在“四书”之一的《论语》里。它犹如一盏盏明灯为我们在黑暗中指引方向;宛如一杯杯清茶,让我们细细品味人生百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我明白要学会预习和复习,这也是现在常说的“学习三部曲”:预习、学习、复习。“三人必有我师焉”让我明白做人要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这些短小精悍的话给了我在学习和做人中莫大的帮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以无涯之学度有涯之生。 您周游列国,从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和启示。

一次,您带着弟子们去泗水河边游玩,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您的心情似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子路问您在看什么,您说是在看水,子贡明白您遇水必观,定有其理。您意味深长的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您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足见您面对生活是多么仔细、严谨。从中我也明白了许多现实真理是在大自然中的,唯有细心才会发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现在我也渐渐变得细心,细心后发现原来从花花草草和一些不起眼的东西中可以发现许多乐趣的。我也努力着让自己成为一位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的真君子。现在有句众所周知的广告语: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对于当时的政治,您推行的是“礼”与“仁”的思想。

您推崇“为政以德”,这打破了传统封建“礼不下庶人”的思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您是个敢想敢说之人,勇于向统治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希望现在所有的人也向您一样,做个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人。 您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也是我门祖国的光荣。愿您的思想与世长存!

孔子的作文150字【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令人百听不厌的话,究竟出自谁人之口?我不说,想必大家都知道。此人乃是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他曾先后周游鲁、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以上不过是我找到的一部分资料,比起电影《孔子》,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

这部电影类似于“回忆录”一类,开篇就像我们展示孔子在公元前479年临终时的场面。孔子的一生历经坎坷:仅用一百乘牛车就吓退了齐国三百乘战车,并收复齐国所争得的“汶上三城”,却因季氏一族挑拨被迫赶出鲁国;收养了一名本用来陪葬的小孩长大后却“大逆不道”;驱逐出鲁国而在各国周游是受尽战乱之苦;弟子子路因战争,颜回因抢救书籍而??总之,在孔子重回鲁国之前,孔子的每一刻都毫不平凡。

《孔子》所带给我们的不仅只有孔子的那段生平,还有发人深思的“人生问题”。电影中孔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看那前面的路,哪一条不是坎坷难行的呢?”人生也是如此。假若真有一条平坦的路,

最好不要去走,也许这就是一条最为黑暗的犯罪之路,甚至是一条绝路。一定要选择以“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作为“招牌”的看似狭隘的“小路”。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也曾碰到过许多类似于孔子一生中的某些事。在做出选择时不妨想想,是不是可以向孔子一样选择一条最为“难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