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作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作文)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作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作文)

更新时间:2023-07-28 12:13:39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作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作文)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作文【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青年要往墙上钉一个钉子。要钉的时候,他发现墙面太高,需要找一条凳子站上去。找来了凳子,他发现凳子坏了,需要修一下。他找来了锯子,发现锯子钝了,需要找锉磨快锯子,他又去买锉……临近中午的时候,有人发现他在操场上打篮球。需要钉的那个钉子,连同锤子锯子一起,仍然放在需要修理的凳子上。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他太懒,也有人说他没有耐性,最后竟去打球了,不顾我认为只是因为他凡事没有准备。

在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而在毛泽东《论持久战》八八亦曾引用:“‘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所有一切的大事都来自于事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上文中的青年之所以会在购买工具途中用去了大量的时间都是因为准备不周,思考不全。如果这位青年能够思考周全并事前做好准备的话,比如准备一个好的椅子,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一些例子,比如: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认为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逼近,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只有事先准备好,才能成功。真实人生不全生活在远见里面,因为有时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如没有远见,那么你会发现这样会总生活在近渴之中。凡事预则立,那些有长远准备的人很容易整成事情,因此我们如果生活在眼前勉强与苟且中,但是也能为自己的未来多准备点资源,还能收获以前准备了一段时间的投入效益,那才是健康人生。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作文【二】

可见凡事都应有一个适当的尺度范围。一位俄罗斯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经过一个沙堆,孩子请求让他们玩一会儿沙,母亲同意了,但规定只有半小时。孩子玩得很尽兴,到了时间,孩子们便很自觉地跟着妈妈回家了,完全遵守母亲的规定。可见这位母亲很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凡事有度”。而能做到自觉“有度”的孩子,他一定是个有自制力的人,这一点自古以来,历来如此。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作文【三】

1947年,正读燕京大学的他,试探着写了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文章恰被胡适先生看到,胡异常高兴,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1947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秋天,胡适先生共给他写了6封信。从此,他走上了漫长艰辛的红学研究之路。

1948年,他完成了《红楼梦新证》这部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953年9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三个月内连着再版3次,当年的研究者们几乎人手一册。这是红学史上首部文史哲综合学术论著。

因为研究《红楼梦》,他从四川大学外文系调到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的典型代表,由“红”变成了“黑”:1968年被关进“牛棚”,差不多一年后,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别人都说他,“成也‘红楼’败也‘红楼’”。然而,无论包围在溢美之词中,还是饱受他人的呵斥拷问,所有的一切都没改变他对学术研究的忠诚。即使是在“五七”干校,每日劳动之余,他依然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读《红楼梦》,写。

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坎坷,他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几近失明。可是老人依然每天工作、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先后撰写了《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红楼夺目红》等几百万字的红学专著。他就是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周汝昌。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可选择之后应是无悔的付出。周汝昌在生命起程的那一刻就找准了前行的目标,有了方向的引领,让他一次次拨开云雾,在生命的征程中用一生的时间朝着心中的圣殿稳步前行。可整个路程并不是寂寞的,因为他收获了生命春天的同时,也收获了夹岸桃花,一路风景。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作文【四】

1918年,他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看到母亲捧着一本叫《红楼梦》的书出神。后来,他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何对那一本书如痴如醉,他甚至还产生了要英译《红楼梦》的想法。

1947年,正读燕京大学的他,试探着写了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文章恰被胡适先生看到,胡异常高兴,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1947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秋天,胡适先生共给他写了6封信。从此,他走上了漫长艰辛的红学研究之路。

1948年,他完成了《红楼梦新证》这部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重要着作”。该书于1953年9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三个月内连着再版3次,当年的研究者们几乎人手一册。这是红学史上首部文史哲综合学术论着。

因为研究《红楼梦》,他从四川大学外文系调到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的典型代表,由“红”变成了“黑”:1968年被关进“牛棚”,差不多一年后,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别人都说他,“成也‘红楼’败也‘红楼’”。然而,无论包围在溢美之词中,还是饱受他人的呵斥拷问,所有的一切都没改变他对学术研究的忠诚。即使是在“五七”干校,每日劳动之余,他依然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读《红楼梦》,写。

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坎坷,他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几近失明。可是老人依然每天工作、笔耕不辍,着书立说,先后撰写了《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红楼夺目红》等几百万字的红学专着。他就是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周汝昌。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可选择之后应是无悔的付出。周汝昌在生命起程的那一刻就找准了前行的目标,有了方向的引领,让他一次次拨开云雾,在生命的征程中用一生的时间朝着心中的圣殿稳步前行。可整个路程并不是寂寞的,因为他收获了生命春天的同时,也收获了夹岸桃花,一路风景。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作文【五】

发大水,美丽的幻象曾都是我写作的题材,我在脑子里都想好要怎么写了,却不知动笔,那一次次的机会都与我擦肩而过。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的。

在一节语文课上,张老师说,这样东西是好是坏,都要看你有没有用心。如果你只是随便写写而已,还想发表在报纸上,那是不可能的。在你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才知道重要,用这句话来形容我最恰当,我已经参加两年的小记者了,哪一次是用心写的呢?现在2014年小记者要开始报名了,我才用心去对待每一篇稿子。其实我心里清楚,如果你很认真的也罢了,但是如果你很随意的对待每一件事,每一次活动和文章的话,那交着300元又是为了什么?

即使是一项作业,也要用心去完成,不是敷衍了事就能过去的。老师无所谓,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你不是为老师而活,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这是每个人要记得的!

每一件事,只要你用心了,就会完成得很好,每一个梦想,只要你用心去完成,也会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