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以春节习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以春节习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24 23:39:03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以春节习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一】

马上要迎来万众期盼的日子——春节了!在这一天,家家都会团圆,一家人围在桌子边,吃着丰富的年夜饭,开心又温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我们听了无数个关于春节的故事,像怪物“年”……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除旧迎新,春节欢快的氛围围绕在每个家庭。

春节时,一大家子都会围在桌边吃年夜饭,其乐融融。吃完饭,大家还要去放烟花,一个个美丽的烟花飞上天空,在乌黑夜空中绽放,仿佛画出了人们喜悦的脸庞。

春节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春联,春联都很妙,写的人都才华横溢,我们都会留意那些让人赞叹的对联。

春节的习俗很多,春节令人企盼,企盼家人团圆。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二】

过年喽!过年喽!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过年是有怎样的来历吗?有怎样的习俗吗?哈哈,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相传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人们准备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一个乞讨老人。乡亲们谁都顾不上这位乞讨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且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撵走。”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还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最怕红色、火光与鞭炮声,只能狼狈逃蹿。第二天,人们回来后,村里依然安然无恙。

这件事非常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守更待岁。这种风俗越传越广,最后成为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知道了过年的来历,就让我们再去了解一下绍兴人是怎样过年的吧!

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裹粽、掸尘、鸡宰鹅、晒鱼干、酱猪肉,准备新年的衣裳,购买赠送亲友的礼品。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绍兴人叫祝福菩萨,来答谢神明保佑与祈求来年幸福。人们都说,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大年夜,首先要给祖宗分岁,就是祭祖。祭祖后,一家人就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所备饭菜是最为丰盛的一餐。年夜饭后,就是“辞岁”,小孩向长辈行礼,长辈将事先用红纸所包的钱币分发给晚辈,俗称“压岁钱”。在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有些人会燃放爆竹,俗称放关门炮仗。有些人则嬉戏娱乐,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称守岁、坐长命夜,据说坐长生夜可以保佑长生不老。

过年的习俗,绍兴与外地大同小异。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正是2020年农历二十三,我一边哼着童谣,一边和妈妈一起穿梭在乡下热闹的集市里。

过年的集市可真热闹!大大小小的店铺循环播放着欢乐的迎新年歌曲,宽阔的街道两旁摆满各种人们过年需要准备的物品,什么对联啦、抄年货啦、农产品啦、自家酿的米酒啦,还有卖衣服的,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样样俱全。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小摊贩热情的吆喝声。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

我和妈妈在集市里采购了许多年货,正准备回家时。我被一股浓郁的香味给吸引住了。这股味道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不停往我的鼻子里钻,好闻极了!“那边居然有做芝麻糖的!”我的疑问还没问出口,妈妈便惊喜地拉着我往一处摊位跑去。原来刚才那股香甜的味道是从一口大锅里散发出来的。“这种纯手工做的糖只在我小时候做过,以前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糖,为过年做准备。”妈妈一边让老板称糖,一边跟我说她小时候的事。“这糖是咋做的?”我来了兴趣,一直盯着那口大锅看。只见做芝麻糖的叔叔把一大桶的麦芽糖倒入一口巨大的铁锅中。然后开始打开火煮糖。糖还能煮?我好奇极了。

没一会儿,原本平静的锅面慢慢地、慢慢地,冒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白色泡泡,泡泡“咕嘟咕嘟”地不断往外爆开。站在一旁的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生怕被滚烫的糖汁溅到。而那位叔叔却仍然镇定自若地搅拌着。温度越来越高,已经冒烟了。看样了火候差不多了,叔叔开始往锅里撒入芝麻,那一大盆的芝麻加入之后,刚才还气焰嚣张的麦芽糖瞬间没了脾气。这时,叔叔拿起了一把巨型大铁铲。大铁铲挥舞着手臂,趁着麦芽糖虚弱之时,只听“沙沙沙”几声,可怜的麦芽糖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在大铁锅中晕头转向地被迫翻滚着了。

经过一刻不停地翻炒后,麦芽糖从好看的金黄色变得黑不溜啾,芝麻紧紧地附着在麦芽糖上。叔叔用铁铲搅了搅麦芽糖,已经很浓稠了,他点点头,满意地笑了。我真搞不懂,芝麻和麦芽糖都粘在一起了,变得这么难看,为什么还是一件好事呢?而叔叔的下一个动作却让我更加吃惊:热乎的冒着白烟的那团又黑又粘的麦芽糖被叔叔从锅里铲起来倒入了一个木头做的正方形框架里!这又是干什么?我好奇极了!只见叔叔从桌子底下抽出一根擀面杖,叔叔利用擀面杖不停来回擀着麦芽糖,很快麦芽糖被压得扁扁的,完全和木框架成为一体,这时候它已经不那么烫了,表面也变得光滑。紧接着,叔叔取掉木框架后,拿出一把巨大的刀。那刀寒光闪闪,让人看了不寒而栗。“滋滋——!手起刀落,伴着一声刺耳的声音,一条长方型的芝麻糖被精准地切了下来。“哇,原来这团黑乎乎的就是芝麻糖的原型呀!”我恍然大悟,不禁拍起手来。

站在一旁的阿姨从叔叔的手中接过糖条,“笃笃笃笃”三两下就把一根长条型的芝麻糖变成了我们平常看到的样子。“阿姨,这芝麻糖可以吃了吗?”我馋得已经开始分泌口水了。“可以吃了,不过有点烫,等冷一点再吃更香哦。”我接过阿姨递过来的糖迫不及待扔进嘴里。呀!这也太美味了吧!香香的、脆脆的、甜丝丝的,不仅有麦芽糖的香味,还有芝麻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刚出炉的芝麻糖还带着温热,很快它在我的嘴里快乐地跳起舞来。妈妈笑着说:“这才是年的味道!”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我快乐地唱着小曲儿,拎着满满一袋“年的味道”回家咯!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四】

扫尘: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倒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春节习俗的特色:

腊月二十三:祭灶。

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五】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四),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六】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与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非常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与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与漏壶亭,并且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知道这是描绘哪个传统节日的吗?

这个传统节日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便跑下山来吃人。它异常凶猛,长着盆大口,一口可以吞掉一个大人。人类非常害怕它,每到这时就会逃到深山去避难。可是村里有位老爷爷却并不逃跑,只见他在家门口贴红纸、点明火,还把干竹子一根接一根地丢进火堆里烧,随后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年跑下山正好听到响声,吓得拔腿就往回跑了,然后再也不敢下山来了。就这样,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放鞭炮,逐渐就演化成了现在的春节。

年夜饭。年夜饭一定是重头戏,这天一家老小会集聚一堂,主妇们会一头扎进厨房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满汉全席”来感谢长辈、犒劳老公、奖励小孩。我们家里的年夜饭是非十二个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绝对会唠叨我妈“寒碜”。

守岁。年夜饭过后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活动,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书、下棋……你乐意就行,但是最趣的是守岁,比谁扛得住,守得久得的红包就更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欲睡。

穿新衣戴新帽。这一天一定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必须崭新而又干净。

拜年。如果说大人们平时非常忙碌,像钟表上的发条不停奔忙的话,这几天的他们似乎都特别清闲,每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亲访友,见面就说新年好,三句不离一起喝两杯。我最喜欢跟着跑了,因为我人小辈份也小,大人总免不了要给我发红包,广东的几块、几十块,湖南的几百块,回家拆红包数钱是最快乐的事情。

春节的习俗还很多,因地而异,因人而乐趣无穷,你的春节一般怎么过的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节玩法哟。

详略得当写春节习俗的作文【八】

猪年的春节来了,我属猪,我的本命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去了秦淮河旁的夫子庙迎接春的到来,感受春的气息。

迎着新年的第一轮朝阳我们来到了夫子庙,牌匾下显赫的“春”字跃然在目,“春”字两旁的祥云图中羊儿欢腾跳跃,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十年了,田田都12岁了,我们一家还在这儿拍张合影吧!”妈妈牵着我挽着爸爸,“咔嚓”,一张全家福,见证了我成长,定格了2019猪年的春……

还是十年前的夫子庙,还是我们一家人,那桥、那灯、那亭台楼阁看似没变,但沐浴着春的阳光,它们沧桑变化,分明更生机勃发,熠熠生辉。这是春的活力,这是时代的发展!

时近正午,夫子庙已经是人山人海,老的、小的、中国人、外国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春风般的笑脸,我猜他们的心里都装着满满的喜事吧!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边走边看。有时停下来买点特色小吃尝尝,如状元豆;有时停下来欣赏路边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最后妈妈为了新年讨个好彩头,给我买了一顶状元帽。

夜幕初垂,夫子庙的花灯就全点亮了,花灯掩映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好看极了!正是坐船的大好时机。我们买了画舫船的票,画舫船是一种装饰精致的小船,用它来夜游秦淮河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船在航行中要经过很多桥,每座桥都有它的一段历史和传说。

其中最神奇的要数文德桥,因为它处在正日子午线上,所以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的午夜前后,在文德桥东西两侧的秦淮河上各有半边月亮,又称“文德分月”,这种其妙的景观令人惊叹,也让我对古时的能工巧匠们充满了敬佩!文德桥对应的是武定桥,夫子庙是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明太祖朱元璋为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命令文官在过文德桥的时候必须下轿,武官经过武定桥时必须下马,以表示对孔子的尊敬。

之后我们又看到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家的后花园—白鹭洲公园,还有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故居。还有江南一带举行乡试、会试的考场—江南贡院,这座考场有30万平方米那么大,有2万多间的考间,每个考间不足15平方米,真小啊!

坐着画舫船,看着秦淮河两边美丽的夜景,耳边听着娓娓道来的历史传说,已经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画舫船已经靠岸了,但我的脑海还一直在秦淮河的历史中畅游!

河两岸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映红了人们的脸庞,画壁上两条金碧辉煌的巨龙述说着家乡的巨变,半空中绽放的礼花奏起了春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