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拥有骨气勇气的作文(志气骨气和底气作文例子)

拥有骨气勇气的作文(志气骨气和底气作文例子)

更新时间:2023-06-17 15:02:41
拥有骨气勇气的作文(志气骨气和底气作文例子)

拥有骨气勇气的作文【一】

人群之中,各色的人物都有,但却没有一人上去帮助老人,只是围在周围观看,指指点点。许久之后,一位美国游客恰巧路过,发现后,立即上去帮助老人,并拨打急救电话,老人才得救。看见这一幕,不知怎么,我感觉心情十分复杂。是该为老人得救而高兴,还是为中国人的冷漠而心寒?五千年的文化大国,却早已没有了勇气,漠视、冷淡早已习以为常,若有人问他们为何不去帮助老人时,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一句“你凭什么来管我!你怎么不去要求别人!”

这恐怕就是大多数国人的现状吧。连帮助一位老人的勇气都已失去,那么这些人还有什么勇气呢? 其实我不知道祖国现在的政策是否正确。只重视“学历”,这恐怕是社会的'一种通病吧!但我认为,一位拥有勇气的高中生比一位没有勇气的大学生更加重要!因为他有了勇气,就有了敢于拼搏,敢于前进的动力!历史上的伟人们,哪一位缺少勇气?若孙中山没有了勇气,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吧!中国恐怕就是另一个现状了。而一位没有勇气的大学生,他就算有了想法,也不敢付诸于行动,就算是一个绝佳的注意,也只会渐渐腐烂于心中,这样的大学生也就只能吃“老本”,永远只能局限在“使用”,而不是“创造”!

人就是因为会创造,才有了人和动物的区别。而一个国家若全是这样的大学生,它又怎么能够前进呢?这样的国家也就迟早会被其他国家超越吧!所以,我们需要勇气,我们要拥有勇气!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勇气?这其实很简单,遇见困难,我们迎难而上;遭受失败,我们继续努力;受到打击,我们越挫越勇!这就是勇气!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勇气!

相信吧,勇气将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拥有骨气勇气的作文【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的,就看怎样法,是屈辱而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供肌垛可艹玖讹雪番磨来就饿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拥有骨气勇气的作文【三】

《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一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本文以事实作论据的写法;二让学生理解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三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做人个有骨气的人。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首先,导入课文,从骨气入手。“骨气”一词含义并非“手”“脚”之类这么实在,而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使学生能对它有一个真切的领会,我从人体讲起: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医院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病人有骨折的,有骨破裂、粉碎的,但绝没有变曲的。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这样,学生就能对“骨气”一词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便于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其次,介绍作者与“骨气”联系起来。我在介绍作者吴晗时,除了让学生读注释外,还强调吴晗是个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反动势力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文如其人,吴晗笔下的“海瑞”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有骨气的人“谈骨气”,真实感人。

再次,事实论据,加以图示。我绘制了三幅图:文天祥、“齐国人”、闻一多。先将它们卷起挂在黑板上方,讲到有关段落时依次放开,让学生读过几遍课文后,照图复述。曾有不少教师认为,议论文教学用不着图示,经过此课试验,我认为,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只要图示得当,既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印象,如再让学生复述,一举多得,获益匪浅。

第四,分析文章结构,抓住板书环节。板书是整篇文章的直观显示,设计得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的板书,我抓住孟子对“骨气”诠释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淫”“移”“屈”三个同;抓住文天祥、“齐国人”、闻一多这从古到今、从丞相到平民到知识分子概括力极强的三个典型事例;抓往因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而谈及无产阶级骨气这个纲,严密的层次结构便一目了然。

第五,抓住模拟写作这个关键。我以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写得一手好文章。文章分析得透彻、精辟固然好,然而如果你的学生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那再好的分析也只能成为夸夸其谈,纸上谈乓。这篇文章严密的层次结构和事实论据的方法都是学生值得且可以效法的。犚虼宋胰醚??麓诵匆黄?短盖诜堋窢、《谈纪律》之类的议论文,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巩固课文,又可使课上的分析不致于成为空中楼阁,把书本上的学问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本领。